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07篇,主要集中在民族学、中国史、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27篇;相关期刊147种,包括贵州民族研究、广西民族研究、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嘉峪关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暨甘肃省历史学会第24届年会等;民族交融的相关文献由226位作者贡献,包括杨玢、杜娟、姜禾等。

民族交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6 占比:24.7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627 占比:75.18%

总计:834篇

民族交融—发文趋势图

民族交融

-研究学者

  • 杨玢
  • 杜娟
  • 姜禾
  • 张世友
  • 何元凯
  • 宋丙玲
  • 尚烨
  • 张大卫
  • 张羽
  • 杨德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野春; 张立辉; 滕承秀; 索加
    • 摘要: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渐进形成的,历史选择是主因,主动塑造也发挥了一定作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将在渐进的历史过程中予以完成.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是分阶段的,目前已处于一体多元阶段,必将逐渐迈向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更高阶段.一体多元,指的是各民族不可分的一体性发挥着推动多元发展或引领多元发展的重要作用.对于多元而言,一体有着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华民族,共同性之下的差异性是客观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不得也急不得,是分阶段的渐次推进过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也要尊重和包容差异性.
    • 李令
    • 摘要: 南凉政权地处河湟一隅,享国日浅,对外民族交融与互动形式主要有争战、臣服、结盟和经济交往等.南凉的对外攻伐,以掠夺人口和财物为旨归,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南凉对外的臣服与结盟,抓住发展的根本,既避开了强大民族的锋芒,又赢得了发展契机,彰显了南凉当政者的智慧.研究南凉政权的对外民族交往,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各民族应和平共处,去战争化,泛爱民众,这才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
    • 薛花
    • 摘要: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新版高中历史教材顺势而为,注重地图的选用。人教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就使用了许多典型地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一、教材内容简析,《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属于第二单元,该单元的主题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 邓涛
    • 摘要: 清代西北地区形成了以甘肃为主要贸易地的民族互市贸易格局。在清朝实现大一统之前,甘肃地区即为清朝同西北诸藩部互市贸易的重要之区。乾隆朝清朝实现大一统之后,甘肃地区作为直省的边缘,同漠南蒙古、青海蒙古、新疆哈密等藩部地带广泛接壤,是清朝经略西北边疆的支点,也是西北藩部同清朝直省互市贸易的重要区域。随着清朝大一统局面的日益巩固,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内部,直省与藩部的互市贸易日益发展,大一统国家内部的民族交融局面不断巩固。
    • 陈立鹏; 薛璐璐
    • 摘要: 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深入了解各民族成员民族交融态度现状,但目前缺乏可应用于民族交融态度的测量工具。通过文献梳理及开放式问卷分析,从心理学视角出发,以态度理论和民族交融的相关实践为基础,编制了民族交融态度量表的初测版,对中国30个省市区共1146名被试进行调查,经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及信度分析,最终形成了15道题目的民族交融态度量表正式版。正式版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4,间隔两周后的重测信度为0.83,结构方程模型中x^(2)/df=3.96,RMSEA=0.07,GFI=0.90,IFI=0.95,TLI=0.94,CFI=0.95,各项指标均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可应用于未来有关民族交融的相关研究。
    • 靳宝
    • 摘要: 群山作屏、大河开道,西山与永定河本就是一 个山川合一的整体,哺育了北京城,也孕育了古都 文化。西山是太行山余脉之一,与北京小平原北 部的军都山、东北部的燕山山脉,共同形成了北京 湾三面环山的地理骨架,是北京城的天然屏障。 而西山因与永定河浑然一体,使得西山永定河流 域自古便成为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杂 居区和中原农业经济、农业文化与北方游牧经济、 游牧文化的交错带。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与人文历 史背景下,不同民族间的冲突与融合,不同文化间 的碰撞与交流,成就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鲜明 特色。
    • 杨德亮
    • 摘要: 蒙古回回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蒙元帝国时期蒙古汗国的在地化,在元朝宗王、贵族、部众中亦留历史踪迹,如文献记载和民间记忆中的安西王阿难答、西宁王速来蛮等。明清之后直到当代,蒙古回回不绝如缕。蒙回现象,是中华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合混成的典型案例,它展现了如今蒙古族、回族等民族内部的多元性,表征了中华民族在千年交融会通中生发出的和合共生格局及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气象。
    • 庄善洁; 迟秀丽
    • 摘要: 文献是研究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科学依据,而书目是一种记录和整理文献的工具,利用书目系统阐述和梳理国内外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有说服力的实证史料具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文献搜集是编制书目的前提。搜集国内反映古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文献资料主要以北魏王朝、金朝、元朝、清朝等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产生的历史资料为主要文献来源;搜集国外反映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文献主要以中国与西域邻国、印度、欧洲三次文献交流为主要文献来源;现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献按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文献类型搜集。利用国家图书馆的文津检索系统、孔夫子旧书网、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文献,能确保文献检索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 李博昊
    • 摘要: 《崔炜》是唐人裴铏创作的传奇,其以南越王赵佗的墓葬为切入点,对秦汉时期南越王国的政治、民俗、文化等诸多层面进行了摹写,其中既有想象的元素,亦有一定的现实含蕴,折射出其时岭南与中央王朝及周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情态。作品对墓葬形制及陪葬品等的描绘,与南越王赵眛墓所呈现的一致,映现出民族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唐人认知中的岭南风土及岭南气象。
    • 李静
    • 摘要: 短视频作为新兴的传播与互动媒介,正成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身体展演的重要平台和族际互动的具身场域。长三角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入区域,以快手平台上长三角地区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自媒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自媒体在短视频个人场域中的多层次身体展演,探究短视频公共场域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自媒体与各民族用户之间的身体间性,旨在推动民族间的广泛交往、全面交流和深度交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