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民族交流

民族交流

民族交流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25篇,主要集中在民族学、中国史、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6105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台湾工作通讯、台声、两岸关系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云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第二届中国民族史研究生论坛等;民族交流的相关文献由142位作者贡献,包括凌宇、高峰、华田子等。

民族交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 占比:0.32%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6105 占比:99.66%

总计:36229篇

民族交流—发文趋势图

民族交流

-研究学者

  • 凌宇
  • 高峰
  • 华田子
  • 奇洁
  • 庞波
  • 张大卫
  • 昆仑
  • 李平
  • 李浩
  • 杜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罗丰; 李星宇
    • 摘要: 1988年发现于陕西铜川耀县稠桑乡西墙村的《荔非郎虎、任安保六十人造像碑》《雷伏娥、荔非郎虎造像碑座》和《荔非兴度观世音造像座》为北朝时期羌人合邑或家族造像碑,其上供养人题名较完整地还原了荔非氏等羌人家族的世系,发愿文则体现出佛教信仰在药王山地区羌人聚落中的盛行。碑铭所见造像者的居地、族属、谱系、婚姻等信息,或可深化我们对北朝渭北民族分布格局和民族交流状况的认识。
    • 庄善洁; 迟秀丽
    • 摘要: 文献是研究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科学依据,而书目是一种记录和整理文献的工具,利用书目系统阐述和梳理国内外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有说服力的实证史料具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文献搜集是编制书目的前提。搜集国内反映古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文献资料主要以北魏王朝、金朝、元朝、清朝等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产生的历史资料为主要文献来源;搜集国外反映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文献主要以中国与西域邻国、印度、欧洲三次文献交流为主要文献来源;现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献按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文献类型搜集。利用国家图书馆的文津检索系统、孔夫子旧书网、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文献,能确保文献检索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 范怡嵌
    • 摘要: 明代的藏传佛教造像艺术进入一个“爆发式”繁荣发展时期,在吸收多种风格后形成了极具藏民族特色的藏传佛教造像艺术。明代作为藏传佛教造像的风格定型期,获得学术界普遍认同,此时期的造像衣纹具有萨尔纳特式和中原汉式的成分。文章以历史背景、民族交流为铺垫,比较同时期汉地造像风格,列举具体实例,尤其是以永宣宫廷造像为案例,着重论述明朝时期汉地衣纹对藏传佛教造像的具体影响。
    • 董清华
    • 摘要: 火焰纹是敦煌石窟壁画中的代表性纹样。本文梳理了敦煌石窟壁画中火焰纹的历史发展及艺术形态,探讨了火焰纹的文化内涵、造型种类、构图形式、色彩效果及形式美规律,对研究中国传统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孙炜
    • 摘要: 清初,一些来自台湾的高山族人跟随黄廷迁居河南邓州。300多年来,邓州“台湾村”的高山族在与台湾高山族保持一定联系的同时,与当地汉族长期交往交融,大致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分别是清朝初期、清朝至民国时期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不同时期,邓州“台湾村”民族互动的内容各有不同,但总趋势是相互间的联系不断增强,反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邓州高山族和当地汉族以及与台湾高山族之间的血脉亲情是海峡两岸一家亲的重要例证。
    • 坚斌; 尹伟先
    • 摘要: 民国时期,现代教育的雏形已出现于康区,但受特殊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长期以来地域空间闭塞、教育观念滞后、经济发展缓慢,康区教育一直停滞不前甚至衰退.1938-1947年间,社会进步之士在《康导月刊》杂志上发表了大量关于康区教育改良的文章,对康区教育的过去、现状和成因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策略,供西康政府采纳并实施.民国时期关于康区教育改良的相关讨论,特别是其中关于民族地区教育及促进民族交融、强化国家认同的内容,对当今民族地区教育具有一定的启迪和现实意义.
    • 先巴; 马露月
    • 摘要: 茶对于青藏高原地区人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唐前中央就启用了用茶作为手段去管理边疆的政策,并开启以茶马为基础的内地与西域边疆的交流通道,这一通道内产生经济、人口、文化等多方面交流,使得现今青藏高原地区地域文化变得丰富多样.对以茶为媒介的青藏地区与中原王朝的交往进程进行研究,有助于从历史角度上探寻民族团结的历史渊源,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步伐.
    • 李甜
    • 摘要: 文化具有多种不同类型的表现形式,其中舞蹈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并给舞蹈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肢体表达语言。民间舞蹈,能够有效反应出我国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和文化传承。民族民间舞蹈的特色性较强,是各个民族有效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并且对促进民族团结也具有重要帮助。
    • 阿不都米吉提·阿不都热西提
    • 摘要: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进行交流的一种必须具备的一中手段。相对于汉族学生们来说语用能力是每个汉族学生本来就具有的一种能力,而对于少数民族的学生们来说,尤其是位于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的学生们来说提升自己的语用能力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逐渐的发展,民族交流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所以,少数民族的学生们提升自己的语用能力是在以后发展中所必须的。本文就是基于提升少数民族学生们语用能力的有效途径而展开讨论的。
    • 陈啟喆
    • 摘要: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内迁,客观上加强了凉山地区的彝族民众与中原地区的交往交流,促进了凉山彝族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步伐,其中以岭光电、李仕安、曲木藏尧等为代表的彝族精英是这一变化过程中的民族交流先行者。他们通过在中原地区的学习、在国民政府中的工作以及个人的相关论著等,一方面使外界对凉山彝族的相关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另一方面,又把中原地区追赶世界的现代化潮流介绍给凉山彝族同胞,使近代凉山彝族民众逐步加深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从而逐渐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