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宫体诗

宫体诗

宫体诗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55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0篇、专利文献530338篇;相关期刊355种,包括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汉论坛、南都学坛等; 宫体诗的相关文献由491位作者贡献,包括归青、樊荣、郑晓明等。

宫体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50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530338 占比:99.90%

总计:530888篇

宫体诗—发文趋势图

宫体诗

-研究学者

  • 归青
  • 樊荣
  • 郑晓明
  • 颜建华
  • 杜青山
  • 王玫
  • 郑临川
  • 于志鹏
  • 侯爱华
  • 吴功正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牛蕾
    • 摘要: 唐朝是一个诗歌彬彬大盛的朝代,就是在这样一个诗才流溢的朝代,出现了这样一个诗人,张若虚,他以一首诗《春江花月夜》,被晚清大家张闿运誉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1]近代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赞它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2],“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3]有两位大家的赞誉加持,《春江花月夜》在近现代以来被世人认为是艳压全唐。
    • 杨东林
    • 摘要: 宫体诗,顾名思义,与宫廷的关系密不可分。就梁代宫体诗的发生来说,以“宫”命体,首先揭示出这一新的诗体诗风成为文学思潮主流的一个时间节点,即萧纲为太子入主东宫的中大通三年(531)是文学思想史上一个大写的转折年份。其次,暗示萧纲文学集团和宫体诗创作思潮由地方到京城、由边缘到中心的空间上的迁移集中过程。复次,标示这一诗歌活动核心领袖居于宫廷的身份特征,宫体诗人围绕东宫主人进行创作活动,宫廷是宫体诗创作集散的中心。梁代宫体诗的题材内容并不是其时宫廷空间环境和生活实际的反映,但宫体诗在陈隋唐初和宫廷生活发生实际的联系,因而后人在泛化宫体诗概念时,对宫体诗赋以宫廷题材风格的内涵,多侧重从道德格调方面进行评价。这容易掩盖宫体诗的实质,妨碍对其在诗史上的准确定位。
    • 霍军
    • 摘要: 《春江花月夜》是唐诗中颇负盛名的佳篇。闻一多先生将其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唐诗杂论·宫体诗的救赎》)。但闻先生并没有给出详细的解说。各种评述多以疏通串解诗句本身为己任,很少触及它独特的抒情视角——站在整个人类立场上,对一轮晈月给所有人带来的丰美情感所发出的浩大感喟。人们常说这首诗中有"宇宙意识",但往往只限于对开头那几个问题的赞叹,却难得由此触及蕴涵全诗抒情中的"人类情怀"。这原本是张若虚最富有突破性的领悟。
    • 李姝然
    • 摘要: 宫体诗是诗歌发展中重要的一环,后世对其评价却大多都是对其中艳情内容的指责,较少关注于宫体诗在诗歌技巧和审美上的影响力。然而宫体诗本身的审美特点与诗歌技巧,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具有一定影响。
    • 郭晨光
    • 摘要: 吴歌、西曲展现了南朝商业文化冲击下的世俗"情色观".梁武帝父子对其运用贵族化的审美情趣加以关照,使其从表现平民生活的市井文学提升为展现贵族的文化世界.其中宫体诗中女性的"物化"描写源于歌妓的"商品性",以满足贵族男子的占有欲.这种转化与玄学"应物而不累于物""无累于情色"观念密切相关.宫体诗并非为了释放色欲心理,而是新兴的文化贵族为了和市井粗人隔离,用贵族立身标准,在声色犬马的感官享受和优雅得体的束缚之间保持平衡.宫体诗代表着士大夫对诱惑抱有既爱且惧的矛盾态度,在自我梳理、审视的诉说中被公众话语所采纳,最适合表现公与私、情与欲、沉溺与觉悟之间的矛盾.通过官方教育在贵族中传播,形成了固定的话语模式,显示了拥有话语权力的贵族士人面对世俗价值观对于精英阶层的侵蚀,试图重构精英文学秩序,使其反映贵族阶层的生活状况和精神渴求,以及对人情、人性意义上的终极叩问与探索.
    • 信福艳
    • 摘要: 宫体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艺术类型,它有别于传统诗歌的审美境遇和审美特质.通过深入探讨中国传统诗艺的历史渊源,进而比较分析宫体诗的艺术特质,能够给宫体诗在中国古典诗歌艺术长廊里一个更加精准的定位,也更能展现宫体诗的美学表现力.
    • 高玮
    • 摘要: 宫体诗是具有强烈视觉性、充满画面感的诗歌:以精细的笔触描绘勾勒形象,敷彩设色营造生动场景,巧妙构图追求画面和谐.宫体诗的创作手法也体现了南朝画论,诗风与当时的画风亦有相互呼应之意趣.故可从品味画意的角度赏析宫体诗,以视觉心像感知宫体诗的规模,以了解它在诗歌史乃至文化史中的意义;欣赏诗中女性的美感特质,进行审美意义上的观照;解析诗中空间的呈现,将封闭黯淡背景与女性之美及女性单体的存在进行对比,以凸显女性孤寂哀怨的情绪;而对比、细节描写等书写方法也体现了宫体诗作者追求审美以及吟咏情性的文学观.以画意解诗,还打破了进行诗歌接受时会被诗人刻意安排的次序节奏,以观者眼睛为中心,通过观看女红用具、镜、光影、青苔等物象,虑及这些文化符号的文化背景,以及宫体诗人儒家士大夫的身份,可知宫体诗在一定程度内也突破了仅书写女性、情爱、单纯咏物的狭隘范围,拓宽了对宫体诗的认知.
    • 张慧芳
    • 摘要: 在中国诗歌史上,唐诗犹如一道灿烂绚丽的烟花,辉耀古今.然而,如果没有南朝梁陈诗人的努力,汉魏时期古朴质实的诗歌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一跃而为唐诗的圆美流转、音调流丽的.所以,对唐诗乃至整个古典诗歌的发展来说,梁陈诗人的创作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作为梁陈时期重要的"一代辞宗"——江总来说,他的七言歌行格律已趋于成熟,风格流丽妩媚,还创造了许多新鲜动人的意境,在题材、意境、语言等方面影响了唐代诗人的创作.
    • 张超
    • 摘要: 形成于梁代中后期的宫体诗,在中国诗歌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宫体诗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它在形式上继承了“丽”的原则,又开启了唐诗重格律之风气,但古今学者对其评价却不高,认为其内容空而淫,从而忽视了它的积极影响。宫体诗作为传统五言诗和格律诗过渡时期的一种诗体,既受到历史文化即前代作品的影响,又受到人文环境即当时文化思潮和地域性文化的影响。
    • 宗伟
    • 摘要: 宫体诗的产生从题材源流以及创作实践上都和南朝诸王幕府有着密切的关系.宫体诗的题材源于刘宋乐府民歌和齐梁咏物诗.刘宋诸王对于乐府民歌的喜好,南齐诸王幕府中咏物诗的兴盛,为梁代宫体诗的产生提供了女性和艳情的题材.梁代宫体诗的产生始于晋安王萧纲和湘东王萧绎幕府之中的创作实践,在两人的幕府之中已经产生了具有宫体诗风的诗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