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登高

登高

登高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328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教育、风俗习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57篇、专利文献2125篇;相关期刊678种,包括现代语文(学术综合)、东坡赤壁诗词、中华诗词等; 登高的相关文献由702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忠、张长明、潘斗斗等。

登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57 占比:35.25%

专利文献>

论文:2125 占比:64.75%

总计:3282篇

登高—发文趋势图

登高

-研究学者

  • 刘忠
  • 张长明
  • 潘斗斗
  • 李祥啟
  • 徐卫秀
  • 李文明
  • 祁昕
  • 不公告发明人
  • 张勇
  • 刘刚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叶洪珍
    • 摘要: 登高、菊花、茱萸是明代重阳词的三大元素。登高是明代重阳词的重要题材,词人登高咏怀,抒发豪迈意兴、人生感怀、怀古幽思。菊花是明代重阳的节日标志,词人记录赏菊、簪菊、饮菊酒、食菊糕等民俗,并借菊花写闲适之趣、时地之慨。茱萸是明代重阳的重要物象,词人描绘插茱萸、佩萸囊、看茱萸、饮茱萸酒等民俗,并借此抒写节序流转和思乡愁绪。在明代重阳词中,菊花意象远多于茱萸意象,原因在于菊花更具观赏性,更贴近生活,内涵也更为丰富。
    • 摘要: 《月曼清游图》册(节选)《月曼清游图》册是乾隆年间宫廷绘画师陈枚的画作,共十二开,分别描绘了宫廷嫔妃们十二个月的深宫生活。曼即美妙的意思,与平日我们在宫怨诗里读到的深宫贵妇不同,《月曼清游图》册中展现的妃嫔生活甚为丰富:春日踏青对弈、夏季泛舟垂钓、秋日登高揽月、冬季踏雪寻诗……画中的活动热闹而不失典雅,其中的景物繁多却颇有意境。此处节选的两幅图分别是二月“杨柳荡千”和三月“闲庭对弈”。
    • 江城
    • 摘要: 石园虎石成年老虎喜欢独居生活,因为在山林里,单只老虎突袭猎物,比一群老虎捕捉猎物更要来得效率更高。此两方长江石,画面自然天成,一虎登高望月,一虎徘徊回首,王者的孤寂跃然石上,也使观者感受到:经历孤独与寂寞,它定然会变得更强。
    • 汪文龙; 尚建军
    • 摘要: 高中阶段的古诗往往是教师教学的难点,尤其是那些需要大量旁证资料和辅助诗篇才能真的读懂的诗篇,更是让教师觉得难上加难。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有三种:一是教师带着学生一首一首地学;二是放手让学生分组自学,查资料、做汇报;三是教师讲一部分,学生自学一部分。
    • 陈泰湧
    • 摘要: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世人皆知这是杜甫《登高》中的诗句,可谁又知道,诗人究竟是登临何处而感,写就的这旷世之作呢?
    • 王亚民
    • 摘要: “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一句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殷周之际的淫祀文化是“登高”得以孕育的土壤,将“登高”的最初目标指向祭祀。在后世的流变中,“登高”的祭祀含义逐渐分为两途:一途演化为登庙堂之高,另一途则变为登外交盟坛之高。这一分化使得“能赋”的含义也由原始的祭祀献辞分别演化为朝堂之上的讽谏议政与盟会之所的辞令交接。“登高能赋”的活动由“大夫”来执行。“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的整体内涵,遂伴随着“登高”与“能赋”含义的变化,由祭祀向着政治方向逐渐演变。
    • 金哲超
    • 摘要: 登高是古典诗歌的经典主题。在语文教学中,登高可以作为古典诗歌群文阅读的着眼点。具体来看,登高主题古典诗歌群文阅读可以从三个角度切入。首先,登高具有双重性质,既是物理层面的位移,也是精神层面的上升;其次,登高具有张力属性,诗人在客观不遇的现实与渴求出仕的愿望之间形成了矛盾;最后,在时间线索上,不同时期的登高往往展现了诗人不同的心境与时代风貌。
    • 罗培蓓
    • 摘要: 杜甫的《登高》被明代学者称为"唐七言律诗第一首"。我曾三次教学《登高》,教学收获却不大一样。细细数来,每次教学均"伤痕多多,惨不忍睹",我对诗歌教学的认识却步步"登高"。一、以诗人经历代替诗句解读第一次教学《登高》时,我师傅说:"《登高》是唐诗的精品,可横扫千人诗章。杜甫的故事全在‘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上。"于是,我在设计教学时,把重点放在杜甫写这首诗的"故事背景"上,我要讲好杜甫的"故事"。
    • 曹明英
    • 摘要: 若想圆满完成杜甫《登高》诗作的教学任务,我们有必要梳理一下这首名诗的教学历程。一、《登高》的情感挖掘"诗言志,歌永言",只有充分挖掘出《登高》里蕴含的情感表达,我们才能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教学任务,才能实现"培养文化自信"的教学目的。
    • 张英华
    • 摘要: 从古至今以"登高"为题材的诗作不计其数,杜甫的《登高》一诗依然独具光芒,因为这首诗有自胸襟见解中自然流出的高致。杜甫此诗的"高致"当为其积极进取、忧时虑世、不以年老多病而怠惰的精神,这种"高致"集中体现于首句中的"急"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