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茱萸

茱萸

茱萸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3年内共计93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医学、风俗习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篇、专利文献823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协商论坛、求索、人文杂志等; 茱萸的相关文献由1777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康杰芳、王喆之等。

茱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8 占比:11.60%

专利文献>

论文:823 占比:88.40%

总计:931篇

茱萸—发文趋势图

茱萸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康杰芳
  • 王喆之
  • 盛春泉
  • 陈随清
  • 王东贵
  • 董国强
  • 余黎明
  • 姚瑞祺
  • 茱萸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叶洪珍
    • 摘要: 登高、菊花、茱萸是明代重阳词的三大元素。登高是明代重阳词的重要题材,词人登高咏怀,抒发豪迈意兴、人生感怀、怀古幽思。菊花是明代重阳的节日标志,词人记录赏菊、簪菊、饮菊酒、食菊糕等民俗,并借菊花写闲适之趣、时地之慨。茱萸是明代重阳的重要物象,词人描绘插茱萸、佩萸囊、看茱萸、饮茱萸酒等民俗,并借此抒写节序流转和思乡愁绪。在明代重阳词中,菊花意象远多于茱萸意象,原因在于菊花更具观赏性,更贴近生活,内涵也更为丰富。
    • 张香野
    • 摘要: "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这两句话来自辛弃疾的《满庭芳·静夜思》,其中巧合多味中药,以述愁苦之心.初读此词,我便惊叹于中药之美,她来自秀美的山河,融于唯美的诗词,恰似婉约的仙子,拥有治病救人之效.
    • 杨金萍; 李怀芝; 冯诗瑶
    • 摘要: 汉代茱萸类药有茱萸、藙、山茱萸,通行本《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与宋本《伤寒论》 《金匮要略》 茱萸类药存在错简及名实混淆情况.原始《本经》"茱萸"被后人改为"吴茱萸":汉代及汉以前无"吴茱萸"的称谓,晋唐方书"茱萸"与"吴茱萸"之称并见,唐代《新修本草》始将《本经》"茱萸"条改作"吴茱萸"条,并列"吴茱萸""食茱萸""山茱萸"3条作为药物正品收录,《 本经》"吴茱萸"称谓为晋唐时人所改.通行本《本经》将藙作为吴茱萸的异名而混淆二者品类关系,如藙乃先秦两汉称谓,为后来的食茱萸,与吴茱萸同类异种,通行本《本经》将山茱萸功效错简为"藙"(食茱萸)功效.宋本《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林亿等将吴茱萸茱萸混用情况统一律改:受茱萸类药物变迁及校改体例的影响,林亿等校定官定本时将"茱萸"律改为汉代并不存在的"吴茱萸".
    • 蓝勇
    • 摘要: 在中国古代,辛辣的调料十分多。明末辣椒传入中国前,花椒、姜、茱萸使用最多,是中国民间三大辛辣调料。花椒在中国古代的辛辣调料中地位重要,历史上又称川椒、汉椒、巴椒、秦椒、蜀椒等,种植和使用都曾十分普遍,《诗经》中多处提到花椒。特别值得说的是,中国古代普遍有煮茶加姜、椒、桂的传统。历史上常用的“五味”,花椒居第二;“三香”为花椒、姜、茱萸,花椒又为首;过去使用的“五香”,也是由大小茴香、丁香、桂皮、花椒组成。
    • 万伯翱(文/图)
    • 摘要: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当年我离开北京独闯河南农业第一线,每逢佳节时,从北京来信中同学们引用最多的一首著名的唐诗了,很适合当时同学们的思念心意。
    • 空空;
    • 摘要: 茶,有它包容的一面,正如“茶圣”陆羽的《茶经》中的记载:“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场,乃春,贮于瓶击之中,以汤沃焉,谓之茶。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可见葱姜、橘皮、茱萸和薄荷这一类滋味鲜明而刺激的食物与茶在干年前已经碰撞出火花。
    • 古傲生
    • 摘要: 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所作《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中有:“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曰:“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登高、插(佩)茱萸是两项重要的重阳习俗,也是古诗词里吟咏重阳时,诗人们最热爱的话题。民间认为九月初九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戴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而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 李世平
    • 摘要: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此诗是唐代大诗人王维17岁时在重阳佳节于河南焦作云台山而作。此处山势高耸,云雾缭绕,森林茂密,主峰孤峦峻挺,多生山茱萸,故得名“茱萸峰”。王维之诗传诵千古,家喻户晓,然所插“茱萸”何指,却历来众说纷纭。
    • 陈霭生
    • 摘要: 1谁言秋色不如春,及到重阳景自新。【探源】出自宋代韩琦《重九会光化二阕(其二)》:"谁言秋色不如春,及到重阳景自新。随分笙歌行乐处,菊花萸子更宜人。"【释疑】重九:农历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叫重九,也叫重阳。及到:等到。自新:自然清新。随分:到处,随时。笙歌:吹笙唱歌。行乐:消遣娱乐。萸子:即茱萸,香气辛烈。古人认为重阳节佩茱萸可祛邪避灾。
    • 邱益莲
    • 摘要: 草木缘情。这或许就是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野外的那株茱萸,它和千千万万的草木一样,生在泥里,飘在风中,花开花落,顺应自然。可是,当九月的茱萸与诗人巧遇,顿时结下美丽的情缘。从此,她就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正统文学的殿堂,成了一种永恒情感的寄托,演绎出遍插茱萸的民风民俗,把重阳佳节渲染得诗意绵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