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叔本华

叔本华

叔本华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1264篇,主要集中在欧洲哲学、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59篇、会议论文5篇、相关期刊777种,包括江汉论坛、求索、现代交际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六届年会、中国文学理论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百年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中国话语”学术研讨会、中国文体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文学遗产》论坛等;叔本华的相关文献由1113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国平、杨玉昌、佛雏等。

叔本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59 占比:99.60%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40%

总计:1264篇

叔本华—发文趋势图

叔本华

-研究学者

  • 周国平
  • 杨玉昌
  • 佛雏
  • 佚名
  • 余其彦
  • 吴晓平
  • 金惠敏
  • 叔本华
  • 成海鹰
  • 李华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金惠敏
    • 摘要: 20世纪西方美学如今已成为一个完整的历史单元。对于如何从总体上把握发生于这一时段内的西方美学,学界流行的做法是将其分为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大潮流,也有不少人将其分为现代性美学和后现代性美学。这类概括原则上并无什么错误,但严格说来,却有与对象本身的疏离之嫌。这需要进行更贴合西方哲学、美学发展实际的梳理和划分。作为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创始人,康德以其对物自体和现象界的二元划分开辟了其后哲学发展的两条主要流向,即客体主义和主体主义,其间经由叔本华之以其意志与表象的再阐释,加之尼采接续的强化,西方哲学以及在康德影响下的美学探索便呈现出分别侧重生命和形式的两种平行而不同的理论取向。如果以此为视角来鸟瞰西方美学于20世纪的风云际会,那些初看起来仿佛“各自为政”的理论探索将会显示出某种以康德论题为源头的互文关联。
    • 何腾龙
    • 摘要: “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一个真理。”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之世界》中以此句作为开篇,宣告其第一哲学命题。和哲人苦思相比,财务人的世界则是错综复杂的业财关系。从纷来沓至的数据中探赜索隐,把握隐藏在其表象背后的业务运行规律和企业发展趋势是每个成功的财务人建构自身与外部之间联系的必然方式。与哲人相似的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能够更好地帮助财务人在职业发展中有的放矢、在财务工作中庖丁解牛,实现价值创造从而向上生长。在肖欣亮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方法论的力量。
    • 余安娜
    • 摘要: 王国维根据叔本华的理论将悲剧分为三种﹕“第一种之悲剧,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第二种由于盲目的运命者。第三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黑格尔提出悲剧是“心灵性的差异面产生的冲突”。
    • 李燕芳
    • 摘要: 你很在意别人的眼光吗?你很在意别人怎么评价你吗?你会因为在意别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的初衷吗?对许多人而言,我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赞赏,害怕别人的批评与质疑,“他人的眼光”似乎是一道魔咒,别人的一句评价、一个质疑,都会引发自我怀疑。哲学家叔本华曾说,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他人眼光的影响,但实际的影响程度如何,还会受到个体自我意识的影响。
    • 王博
    • 摘要: 音乐留学满足了学子们对高质量音乐教育资源的需求,拉近了他们与音乐梦想的距离。叔本华说:“世界在音乐中得到了完整的再现和表达。”音乐可以为世界增添更多色彩,也为人生注入多元的价值。近年来,越来越多热爱音乐的考生选择通过出国留学的方式,走进世界各地的高等学府和音乐院校,走入海顿和莫扎特等传奇古典音乐作曲家的出生地工作和生活,走到斯卡拉蒂和贝多芬等交响乐大师的故乡探访,深入了解和感受这门艺术的魅力。
    • 王元泰
    • 摘要: 叔本华和尼采的意志哲学实质性地参与了鲁迅生命哲学观的建构过程,以此为理论背景,比较鲁迅与意志哲学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的思想,有助于揭示鲁迅生命哲学立足点的形成。通过考察“时间观”和“一与多”两组概念,可以发现鲁迅对时间的两种体认,对群体中个人位置的三种认知和四种互不相同的鲁迅形象,但两种时间观、三处生命位置和四个形象都被鲁迅一一否定。最终,鲁迅在消极意义上找到了为一切生命活动提供依据的稳定“实有”——生命本身,作为其生命哲学观的基础。
    • 美凯瑟琳·希金斯; 孙月; 刘雨矽
    • 摘要: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是19世纪欧洲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整体思想对哲学领域和音乐领域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叔本华音乐美学思想建立在他独特的悲观主义哲学基础之上,他对音乐本质的独特论断为“音乐在艺术中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它是意志的自身写照”。作为叔氏哲学最杰出的后继者,尼采的音乐美学与叔本华之间既有紧密的思想渊源,又在不同时期产生观念分歧。尼采一方面深受叔本华“生命意志”的影响,另一方面提出“权力意志”突破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尼采强调音乐是人生快乐本质的彰显。
    • 刘洋
    • 摘要: 人们对幸福的探索从未停止,但何谓幸福、如何获得幸福,似乎并没有标准答案。作为意志论哲学代表人物之一,叔本华对幸福的认知和探索有着独特见解。基于此,以叔本华意志论哲学中的幸福观为主题,在简要分析了叔本华意志论哲学含义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叔本华意志论哲学中的幸福观内容,最终提出了叔本华意志论哲学中幸福观对当代人的启示。
    • 蒋浩伟
    • 摘要: 王国维早期对康德、席勒和叔本华等西方美学和道德观的译介和运用,充满了主观上的偏好和倾向。这些偏好和倾向主要体现在对下层国民道德的强烈关怀、对西方伦理学中上帝概念的悬搁、对主体实践理性的政治道德化,和对道德和知识品性的等级化等方面。在对康德、席勒和叔本华等人的美学观点的补充和替换中,王国维早期诗学和思想的内在逻辑始终未能脱离中国传统政治道德的文化和价值结构。在王国维所宣扬的非功利、非政治道德的审美主义中,始终潜藏着对中国传统政治道德的倾慕和热诚。这一点与席勒等人的审美启蒙观有着根本性的差异,也从侧面折射出王国维前后期思想学术分歧背后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 赵近
    • 摘要: 无论是“吴门”鼻祖,还是“艺术巨匠”,都无法真正描绘出沈周这位遁世名士。他关注的是自己的生活、生命,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自由,是位执着于艺术的痴者。这似乎令人想起了另一个大声疾呼“艺术永远有理”的身影——叔本华。他们一位是视功名利禄为累赘的明代画仙,一位是认为人只有靠艺术创作,才能克服充满虚幻世界的西方哲学家。看似毫不相干的两个人却完美诠释了“异于表象,同于意志”的深刻含义。本文借助叔本华关于艺术与美,以及世界与人生的哲学观点来解读沈周创造的绘画世界,这无疑更能直抵沈周绘画的本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