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
严复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201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中国史、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01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7篇;相关期刊919种,包括广东社会科学、天津社会科学、政协天地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西史学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学术研讨会、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第五届海峡两岸教育史论坛等;严复的相关文献由1748位作者贡献,包括俞政、魏义霞、黄忠廉等。
严复
-研究学者
- 俞政
- 魏义霞
- 黄忠廉
- 王天根
- 颜德如
- 皮后锋
- 陈友良
- 苏中立
- 赵玉玲
- 李承贵
- 杨景玉
- 林平汉
- 林怡
- 王宪明
- 周家华
- 周至杰
- 隋淑芬
- 陈勇军
- 韩江洪
- 黄克武
- 李斌
- 林航
- 欧阳哲生
- 胡伟希
- 辛红光
- 郑剑顺
- 陶李春
- 高力克
- 黄令坦
- 于月光
- 任先京
- 冯志阳
- 刘建明
- 叶芳骐
- 孟祥栋
- 张德让
- 徐立亭
- 李力研
- 李华兴
- 李钧
- 杨永琦
- 梁柱
- 沈婕
- 王会伟
- 程旭莹
- 程磊
- 章德铭
- 莫江平
- 薛菁
- 郭道平
-
-
叶琛;
陈友良
-
-
摘要:
开平矿务局原为官督商办企业,后变为中外合资企业,大部分矿权落入英商之手。严复应张翼之邀出任矿局华部总办,处理矿案善后事宜。在协助办理矿务期间,严复针对中国的路矿现状发表了数篇文章,集中体现了此时期他的路矿思想,有保矿保权、中外合资办矿、成立路矿总局、制定路矿发展规划、依法收回矿权五方面。其路矿思想突破了中国传统舆论的局限性,为中国的路矿建设描绘了一幅完整的蓝图,反映出当时爱国知识分子对国家发展的探索和思考。
-
-
陈璐
-
-
摘要:
本文主要探究了严复“信达雅”在国内的发展。以“北大核心”和 CSSCI 近十年的期刊论文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严复“信达雅”在国内的发展和应用。分析发现,目前的研究主要有两类:一是将关注重点放到“信达雅”的认识;二是主要研究“信达雅”的应用。通过梳理,笔者还尝试找出研究空缺,提出未来展望,以期加深读者对严复“信达雅”的认识与思考,为理论的后续研究提供新思路。
-
-
李宏韬;
谢菲
-
-
摘要:
严复救贫思想包括3个方面:以政治建设为实现救贫的前提、以商业繁荣为实现救贫的基础、以“民”的发展为实现救贫的根本。其救贫思想的生成逻辑,主要从严复对贫与困、国贫与家贫理论关系认识的深入以及对落后观念习俗和救贫政策的现实洞悉与批驳中去认识。严复救贫思想注重兼容中西、正视优劣,并始终以“民”的发展为实现救贫的价值旨归,对当今反贫困理论与实践建设仍存在有益启示。
-
-
丁如伟;
王毅
-
-
摘要:
在翻译活动中,语言认同的主体间性作用错综复杂,与之相关的社会组织和文化结构等权力关系也非常繁复,语言认同的建构也更具复杂性。严复精通中西文化,他的语言认同具有双重认知,其翻译实践中的语言认同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翻译中文笔务求渊雅,对文言书写、古言古体有更高的认同度,体现了其对籍属文化的认同;二是对文言书写的选择意在契合心目中预设的译书读者群体,读者也能在阅读中重塑或建构自身认同;三是信奉“文以载道”的思想,借译文宣传西学,启蒙国人,发挥了语言对认同的建构作用。
-
-
阳鹏;
戴伶俐
-
-
摘要:
湘菜菜名虽短小精悍,但却浓缩了湖南的地方特色和烹饪技艺,折射出民族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千姿百态。而且湘菜菜名是海外食客了解湖湘文化的一扇大门,每一道湘菜菜名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与情怀凸显出我国汉语言的无穷魅力与无尽浪漫,故其菜名的英译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分析湘菜菜名英译的特点,然后将严复提出的“信、达、雅”原则与湘菜菜名英译相结合,说明其对湘菜菜名英译的重要指导作用,并据此提出恰当的英译策略。
-
-
来昕
-
-
摘要:
在中国共产党人百年的奋斗和进取中,教育无疑是发展的重中之重,经济的腾飞、社会的稳定更是要以国民的高素质为基础。文章从严复的“科学教育思想“”三民思想”出发,以思政教师为例,探讨目前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加强思政教师队伍的质量与作用。
-
-
张登德
-
-
摘要:
汪凤藻和严复作为晚清新式学堂培养的学生,在传播西方经济学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两人分别翻译的《富国策》和《原富》,皆在近代中国寻求富强的背景下翻译出版,且对原作有所调整,但在翻译思想、选材趋向、翻译技巧及表现形式上,两者还有一定的区别。由于清末的经济文化条件,使得《富国策》和《原富》的影响有限。
-
-
刘畅
-
-
摘要:
文化可以看作为社会表现之一,在各个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近代的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特点是追求国家强盛,人民富裕。为此许多有志之士进行了不懈奋斗与探索,严复就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位。严复集中西文化于一体,通过在中国传播西方现代化思想进而影响近代传统文化的变革。本文围绕严复指出的近代中国存在的缺陷、深入介绍西方文化以及提出中国改进的方法三方面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其对于中国文化近代化转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
-
赵旭
-
-
摘要:
国家建设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主题。建立富强文明的中国现代国家是严复的毕生追求。受英国自由主义、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等思想的影响,根据对nation-state的不同理解,严复建设中国现代国家思想的取向,区别于民族主义叙事下的民族国家,而呈现出一种具有现代性意义的国民国家意味。这种国民国家形态强调国民—国家的一体结构,即现代国家的生成和现代国民的创造在互动中同步进行。对于严复国民国家建设思想的内在理路,可以通过三对范畴进行分析和理解,即:道德性的自由与非道德性的权利,儒家式“君子”与现代性“个体”,传统天下与现代国家。通过对严复个案的梳理与分析,可以为处理好当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的边疆问题、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以及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问题,提供理论经验与借鉴。
-
-
滕淑娜;
杨帅
-
-
摘要:
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在旦夕。为此,严复将亚当·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引入中国,旨在“图强”。一方面,严复对亚当·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赞赏有加,主要表现为二者在义利观、本末观、贫富观和奢俭观上的一致和相似。义利观上,严复对亚当·斯密提倡自利的原则大加赞赏,并将进化论思想引入经济伦理;本末观中,严复赞成本末兼重,不应顾此失彼,这一点与斯密的观点相吻合;贫富观和奢俭观上,严复与斯密都强调俭有道,奢有节,尤其重视积累的作用,并提出将节省的钱用于投资的新的消费观。此外,严复又将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进行创新与发展,把西方功利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的进步经济伦理思想进行融合,并受赫胥黎和斯宾塞社会进化论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经济伦理思想体系。
-
-
-
-
时世平
-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严复过于追求文言传统的以中化西、西为我用的翻译思路,使得严复的译作实际上因过于推重雅,而偏离了信与达.这种文言翻译西学的力不从心以及勉力为之,却为古文系统向现代语言的递变打开了缺口,一向颠扑不破的严密的文言传统就在外因与内因的共同作用下开始破绽百出,大厦将倾.
-
-
-
张翼星
- 《第五届海峡两岸教育史论坛》
| 2011年
-
摘要:
本文主要阐明严复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开创了教育救国的道路,最早制定了德、智、体全面育人的方针,在文化上他突破"中体西用"的模式,主张从体用一致上全面学习西方的长处,达到救国图强的目的.严复是北京大学首任校长.在艰难条件下为维护北大生存和开创学科改革有过重大贡献.严复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品格,对我国当代教育也有诸多启发之处.
-
-
-
-
韩江洪
- 《2008中国翻译理论研究高层论坛》
| 2008年
-
摘要:
严复中西文化观的要点是摄取精华、离析糟粕、兼容古今、会通中西,这决定了严复文化观的功利主义性质。严复的中西文化观深深影响了他本人的翻译观。严复的翻译价值观的基本构成要素为“真实”、“明晰”、“信任”和“理解”。严复的功利主义文化观为其翻译观置入了另一极其重要的构成要素——“功用”(或“善”)。“功用”价值凌驾于“真实”、“明晰”、“信任”、“理解”等价值之上,在“功用”价值与其他价值不能兼顾的情况下,严复便选择遵从“功用”价值,而舍弃或部分地舍弃其他价值。明确了严复的中西文化观和翻译价值观的功利性,我们就可以大体上把握严复翻译话语的生成机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