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林纾

林纾

林纾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77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常用外国语、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7篇、会议论文8篇、相关期刊437种,包括青春岁月、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大连海事大学首届硕博论坛暨研究生科技创新论坛、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六届年会、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六届年会等;林纾的相关文献由63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俊才、苏建新、龚连英等。

林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7 占比:98.97%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1.03%

总计:775篇

林纾—发文趋势图

林纾

-研究学者

  • 张俊才
  • 苏建新
  • 龚连英
  • 韩洪举
  • 张胜璋
  • 王少羽
  • 马德翠
  • 王婷
  • 胡焕龙
  • 龚任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林一鸣; 王进安
    • 摘要: 《闽中新乐府》是清末民初福建闽县著名古文家、翻译家林纾所作仿古的乐府诗集,诗集共有32篇。诗集由于澳门《知新报》的转载和新加坡爱国华侨邱炜萲的翻印传播,影响很大。诗集的成功,除其内容外,还与其独具特色的语言表达密不可分。就其词汇而言就有许多特点,文章分析了:文白共存的词汇体系、使用较多的俚词鄙谚、使用大量成语或类成语词汇和使用较多福州方言词汇等四个方面的特点,以供评判,其他特点有待后续研究。
    • 郑晓岚
    • 摘要: 哈葛德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冒险小说家。他的冒险小说主要为“少年”写作,弘扬“少年”的冒险进取精神,反映英雄主义、死亡、种族与文明、世界秩序等主题,主要由林纾及其合作者译介到晚清中国,成为晚清冒险小说译介史上重要的一部分。林译哈葛德冒险小说有助于激发晚清“少年”的冒险进取精神,启蒙一批五四青年文学思想的现代性。同时,译本将西方现代文明思想融于传统道德观念,体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译本中传统与现代的悖论,既源于“老少年”林纾的身份困惑与矛盾,更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根基,反映晚清有识之士徘徊于新与旧、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心态,叙说近代中国在追求现代性过程中的艰难与踯躅。
    • 代云芳
    • 摘要: 林纾在中国翻译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他译介的众多外国作家中,莎士比亚占据重要一席。值得注意的是,林译莎氏作品并非译自莎士比亚原文,而是基于其原作改编的故事集。与一度大热的《吟边燕语》不同,林纾翻译的莎氏历史故事,自问世起便鲜见关注。其中尤以署名“林琴南遗稿”的《亨利第五纪》最为特殊,学界迄今未见研究这部译作的专论出现。基于此,本文围绕《亨利第五纪》展开辨体研究,分为三部分:(1)林纾以史传作为文本语境,在翻译中融会贯通史家传统。(2)林纾以纪传体翻译《亨利五世》故事,不仅从《亨利第五纪》的译名得以直观呈现,还通过译者对译文的改写与润饰予以印证。(3)由于中西文体的差异,林纾在文体转换的过程中融入了欧化字词与句法,补充解释异域意象与风俗,以叙论相间的形式实现纪传体的结构延展,促成文类革新。林纾在翻译中坚守本国文体传统的同时,勇敢尝试将外来诗学融入本土文体的发展,他的译作既烙印上强烈的中国传统文体印记,也承载着外来诗学的影响。
    • 李欧梵
    • 摘要: 我这次来交大,是陈建华教授帮了我很大的忙。这四个题目是我跟他商量以后决定的,这对我个人来说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很久了,有一百多年了,从晚清开始,题目这么多,怎么来讲呢?在我的研究过程里,这四个题目是有特别意义的,所以我借这个机会来重新思考和反省。我过去几十年做的学术活动,林纾是我的博士论文的一章;写博士论文已经是四五十年前的事情了,后来出了第一本书叫作《五四浪漫的一代》。
    • 汪琳; 余荣琦
    • 摘要: 以译者行为批评为研究视角,结合“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对林纾匡时卫道的译者行为进行“翻译内”和“翻译外”的分析。通过审视林纾在《孝女耐儿传》中留下的各种“译”和“非译”痕迹,探究其行为背后的社会化动因,认为其匡时卫道的行为是建立在个人意志性和特定社会需求之上的“务实”之举,充分彰显了其“社会人”属性和传统伦理捍卫者角色的意志性。
    • 吴娟
    • 摘要: 林纾家书是林纾进行家庭教育的重要载体。林纾通过家书教导子辈为人之道、治学之道,发挥家书的家庭教育功能。林纾家书中倡导的立德修身、与人为善、诚实守信、勤以治学等思想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林纾家书的家庭教育思想,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当代家庭道德教育建设,营造当代家庭和谐的教育环境具有启示意义。
    • 韩洪举
    • 摘要: “林译小说”中优秀译作很多,其中不少是林纾与魏易合作完成的。魏易精通外语并与林纾合作默契,林纾具备深厚的古文功底和高超的文学感知力和创作能力,二人合作打造了“林译小说”特殊的艺术魅力。林纾的成就与魏易密不可分,他们合译的“林译小说”影响深远,在中国近代文学史和翻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 张书宁
    • 摘要: 易代之际的诗文书写是林纾复杂心态的现实流露.一方面,诗文的大量出现代表了林纾由文学翻译到文学创作的实践转向,这一转向也间接地表明林纾对于文学意图的改变和重塑;另一方面,林纾的诗文多以战乱之惨烈、个人之悲怆为旋律,在文学书写中凸显作者在易代时期的价值定位,进而展现战乱因素对于林纾"共和老民"与"大清遗老"的身份影响.在这双重身份的摇摆之间,林纾内心深处的酸楚、惊恐与无奈跃然纸上,令人动容.因此,解读易代时期的林纾诗文是研究晚清遗民之身份形成及选择的重要方式.
    • 陈兵
    • 摘要: 19世纪晚期英国作家莱德·哈格德以富于异国情调的非洲历险小说颂扬英国人的冒险精神和男子气概,受到读者的欢迎.同时期中国的文学家和翻译家林纾翻译了大量哈格德的作品.富有爱国主义思想的林纾有感于中国积贫积弱、面临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试图借助翻译哈格德等人的作品来倡导尚武精神,希望以此来重塑荏弱的中国国民性,从而强国保种.为此林纾在翻译中刻意凸显哈格德小说中人物的男子气概,并将其改造为一种带有儒家伦理内涵的豪侠精神.
    • 汪琳
    • 摘要: 根据Mona Baker的叙事理论,翻译是一种再叙事,起着建构现实而不仅仅是描述现实的作用.译者作为叙事建构的主体,可以采用时空建构、文本素材的选用、标示式建构和人物事件再定位的建构策略,参与到社会叙事建构中.基于晚清"救亡启蒙"和中西文化交错的叙事语境,探讨林纾如何发挥叙事建构的主体性,从社会现实和变革、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等方面去影响叙事,实现其启蒙思想、救国保种的政治目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