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学之道
治学之道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8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0篇、专利文献38篇;相关期刊231种,包括学理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鲁迅研究月刊等;
治学之道的相关文献由268位作者贡献,包括熊清溪、刘伟、刘城淮等。
治学之道
-研究学者
- 熊清溪
- 刘伟
- 刘城淮
- 史乐翔
- 姚灼
- 宋云博
- 朱杰
- 王德春
- 王梓坤
- 王泽华
- 胡昌方
- 董乃斌
- 赵建民
- 金开诚
- 陈美林
- 丁忠甫
- 万宏辉
- 万明华
- 三石
- 严迪昌
- 乔云凯
- 于晓
- 何祚庥
- 佟雨顺
- 侯哲
- 傅文录
- 冯文波
- 凌启鸿
- 出离(绘图)
- 刘中树
- 刘京希
- 刘刚
- 刘姝
- 刘平斋
- 刘德水
- 刘海声
- 刘燕国
- 刘自兵
- 刘起釪
- 刘鄂培
- 刘鲁
- 卜白
- 卢榕倩
- 卢秀春
- 叶文举
- 吴代芳
- 吴勉
- 吴娟
- 吴春春
- 吴有定
-
-
樊庆彦;
李敏
-
-
摘要:
刘乃昌先生是我国词学领域的著名学者,一生专心治学,在文献整理、词人考订、词学研究、培育人才、文化普及、学术交流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应学习其敬业的工作精神,继承其严谨的治学之道,重视其产生的深远影响,肯定其应有的学术地位。
-
-
王洋
-
-
摘要: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顾凡及教授深耕脑科学领域多年,在科普写作上游刃有余,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文字风格和叙事特点。他的作品不但受到读者的好评,还获得多个省部级与国家级奖项,如其撰写的《三磅宇宙与神奇心智》入选了“2017中国好书”、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等。《发现大脑:谁开启了我们的心智之旅》(下面简称《发现大脑》)是顾教授酝酿了十年之久的最新力作,“宝剑锋从磨砺出”,这本书最终以别开生面的方式与读者见面了。它将人类认识心智之艰难历程与脑科学家的奋斗故事相融合,既向公众普及了科学知识,又呈现了脑科学家们的求索之路与治学之道,堪称经典。全书共分为三个篇章,分别对应脑科学中的三个重要领域:脑神经基础领域、感知觉领域、记忆与意识领域。作者匠心独运地将这三个领域的发展历程,通过科学家精彩的科学人生加以还原,既生动又有画面感。
-
-
吴娟
-
-
摘要:
林纾家书是林纾进行家庭教育的重要载体。林纾通过家书教导子辈为人之道、治学之道,发挥家书的家庭教育功能。林纾家书中倡导的立德修身、与人为善、诚实守信、勤以治学等思想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林纾家书的家庭教育思想,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当代家庭道德教育建设,营造当代家庭和谐的教育环境具有启示意义。
-
-
罗增儒
-
-
摘要:
3数学教育百年发展见证人的学科先贤由上叙述事实不难看到,魏庚人教授作为一位学科先贤,他生命中的三个重要的数字可以见证新中国数学教育的发展历史:62年的杏坛执教,75年的师范经历和90年的教育人生。同时,这种见证还表现为他的著作,魏庚人教授一生的文章与书籍,遍及初高中数学的各个知识领域,并大多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编写依据;这些书作融进了魏庚人教授多年的教学经验、研究成果和治学之道,对于研究魏庚人的教育思想和当时的教育现状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
-
-
-
摘要:
“寻找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走进位于云阳县的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该校隶属于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是一所十二年一贯制民办基础教育学校。学校位于三峡库区腹地的云阳县移民新城,依古寨,临长江,交通便利,视野开阔,环境幽雅,是莘莘学子读书成才的理想场所。沐浴和风,轻嗅花香,采访组先后专访了学校副校长、高中部部长杨武,中学部部长何志章以及小学部部长张明术,领略学校教育风采,感受名师治学之道。
-
-
金晓丽
-
-
摘要:
教师执教诸葛亮的《诫子书》一课时,除了让学生弄懂文本论述的修身治学之道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强调淡泊宁静的心态。当下,对学生来说,做到静心笃志、专心向学是一个挑战;对教师来说,借助诸葛亮的这封家书,让学生理解儒家士大夫眼中“静”的含义,并引领学生赋予“静”新的时代意义,在学生心里埋下一颗宁静淡泊的种子,更是一个挑战。
-
-
-
-
摘要:
昌乐丹河小学(原昌乐育才双语学校)成立于2009年8月,位于山东潍坊昌乐县城洪阳街699号,是一所全曰制民办小学。建校以来,学校聚焦办学关键而核心的元素,提出了“一切以人的本能、自觉为出发点,在价值实现、潜能释放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状态与素养能力”的“能本”概念,坚持“忠诚于以人为本,致力于社会之人,专注于能本发展”的治学之道,秉承“爱人立责,能本不息”的学校核心价值观,以“能本文化”的创生、建构、浸润与传承,积极融入课程、课堂、活动,以贯通一体的办学方针扎实落实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催生学生“认知、合作、创新、职业”四项关键能力,真正成就与成全学生的全面成长,实现学校健康、规范、优质、高效的发展。
-
-
-
-
摘要:
自《新课程研究》全国教育理事会成立以来,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甚为感谢!我们将共享治学之道,共创课改新景象,为推动教育发展共同努力。现将名单(排名不分先后)公示如下.
-
-
梁仪
-
-
摘要:
1983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开辟了"如何开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教学的新局面"笔谈专栏。该专栏一直持续到1985年,王景山、吴奔星、黄修己、田仲济、华忱之、王富仁、吴福辉、钱理群、樊骏等20余位学者先后撰文参与讨论。在这些学者名单中,有一位在今天的研究者看来不甚熟悉的名字——华忱之。华忱之在20世纪50年代即投身现代文学研究,80年代活跃于现代文学研究界,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和四川大学现代文学学科最早的一批"探路者"。他在该笔谈专栏上发表的文章《管窥蠡测》敏锐剖析了彼时现代文学研究和教学的薄弱环节,鼓励勇于探索、大胆创新,避免写法和讲法陈陈相因、落入窠臼,字里行间充满了这位现代文学学科"探路者"诚挚而浓烈的学术理想和热情。
-
-
无
-
-
摘要:
华罗庚,是一个象征,代表了中华民族一代知识分子献身科学、报效祖国、顽强拼搏、甘为人梯的精神与品格。2020年是华罗庚逝世35周年、诞辰110周年。华罗庚非凡的经历、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他的科学成就和治学之道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故事,激励着人们为科学进步和国家发展而奋斗。在国家百废待兴之际,他毅然决然地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工作待遇,回到祖国报效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