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叙事特点

叙事特点

叙事特点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29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电影、电视艺术、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08篇;相关期刊211种,包括传媒、东南传播、西部广播电视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7中国影视艺术高层论坛暨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 等;叙事特点的相关文献由320位作者贡献,包括冯媛媛、周永波、宁丽丽等。

叙事特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6 占比:41.9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408 占比:57.87%

总计:705篇

叙事特点—发文趋势图

叙事特点

-研究学者

  • 冯媛媛
  • 周永波
  • 宁丽丽
  • 朱秀兰
  • 李明
  • 于金辉
  • 刘娟
  • 华亮
  • 向俊
  • 夏光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钟莉
    • 摘要: 近年来,国产悬疑网剧在我国影视市场大量涌现,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回顾国产悬疑网剧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心理罪》和《暗黑者》算起,悬疑网剧发迹已有七年。同时,在各大平台的2022年度片单中,悬疑剧作为一大剧种从小众类型直接跃升成为重点单元。《开端》作为2022年首部火遍全网的悬疑网剧,因无限流的故事类型和烧脑的剧情备受关注,体现了时间循环类作品明显的类型化特征。文章从其风格化的叙事方式、立体化的人物塑造与典型性的现实意义三个层面出发,分析该剧的叙事特点,探析其获得成功的深层原因,以供此类网剧参考。
    • 范静遐
    • 摘要: 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太宰治的代表作《斜阳》以身体为表达媒介,在身体维度上完成叙事文本。身体是《斜阳》的一个核心要素,是情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以身体叙事学为视角,借鉴身体社会学等西方身体理论,通过女主人公与其他三位主要人物的对比分析,解读《斜阳》的身体叙事特点,能够揭示出文本以身体抗争完成自我身份的确立,以及个体精神重构的主题表达。
    • 李小红; 孙丁凡
    • 摘要: 2020年,身居哈尔滨的女作家迟子建、身居西安的贾平凹都推出了以“哈尔滨”和“西京”为书写对象的小说《烟火漫卷》和《暂坐》,两部小说都成为新世纪长篇小说中城市书写的佳作。从“风景”“建筑”以及城市中人的人物形象、人物命运以及情感的变迁中,探究两部小说对于城市的外在形象的建构以及城市精神与灵魂表达。同时,两部小说在叙事结构、叙事方式和叙事语言上都接续了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特点,在他们笔下,人与城在虚实相生、明暗交接中完成了同构,哈尔滨和西安由此成为永恒的文学景观。
    • 潘曦阳
    • 摘要: 随着全球一体化不断发展,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日益增多。面对各个国家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选择恰当的对外传播渠道相当重要。纪录片是国际通行的文化载体,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文化名片,是展示中国形象的重要渠道。文章以国产西北题材纪录片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现有相关题材纪录片的发展历程,采用文本分析法,从叙事视角、叙事内容、叙事语言三方面归纳其特点,并基于国际传播视角提出叙事策略,以期为相关题材纪录片实现自身发展、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思路,为国产纪录片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提供参考。
    • 叶明月
    • 摘要: 楚歌最早诞生于故楚之地,后逐渐演变成一种风格稳定的文学样式。楚歌发展至汉代基本确定了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写作模式,作者以第一人称视角叙事抒情,将个人经历抒发为诗,从而使汉代楚歌又具有“即事抒情”的艺术特色。长期以来,学界对楚歌的研究多从其悲歌慷慨的诗歌风格入手,很少有人对楚歌的叙事艺术进行讨论。实际上,楚歌的叙事与抒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其“即事抒情”的特点更对汉代史传文学产生了特殊的影响。
    • 赵亚男
    • 摘要: 《中国机长》是一部改编自真实事件的国产航空题材灾难片,于2019年上映。在这部作品中,导演刘伟强营造的不同叙事空间,客观地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本文就《中国机长》的叙事结构、叙事空间与叙事目的进行分析,全方位展现影片的叙事特征与美学内涵。
    • 陈倩; 杨飞
    • 摘要: 付秀莹的小说在叙事上有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善于通过诗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在诗意氛围中书写人物的命运遭际;二是常常采用“回忆”和“独白”两种心理手法推动小说情节发展,展现人物复杂的情感状态和精神世界;三是习惯以“梦”“眼泪”和“风景”三种意象互相支撑,在多重隐喻中形象地呈现出现代女性的生存境遇。
    • 丁永强; 刘殿祥
    • 摘要: 曹乃谦的小说与散文创作分别以“温家窑系列”和“母亲系列”为代表,这两个系列作品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面貌,在文章结构方面,小说的结构短小精悍,各自成篇却又相互关联,总体呈网状结构,“母亲系列”则以曹乃谦的自叙散文为主,作品以叙述者“我”的成长为叙事主轴展开,有明显的时间线索,呈线性结构;在语言方面,“温家窑系列”以雁北方言为主,小说中引用了大量的雁北民歌,有着浓郁的雁北文化气息,“母亲系列”的文章语言则洗尽铅华、雅致动人,叙述回归人物自身。这正和曹乃谦特殊的人生经历相吻合,“乡巴佬”与“文人”的双重身份让他的散文与小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而将两部分作品结合起来看,才能对曹乃谦的创作形成一个全面的认知。
    • 王洋
    • 摘要: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顾凡及教授深耕脑科学领域多年,在科普写作上游刃有余,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文字风格和叙事特点。他的作品不但受到读者的好评,还获得多个省部级与国家级奖项,如其撰写的《三磅宇宙与神奇心智》入选了“2017中国好书”、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等。《发现大脑:谁开启了我们的心智之旅》(下面简称《发现大脑》)是顾教授酝酿了十年之久的最新力作,“宝剑锋从磨砺出”,这本书最终以别开生面的方式与读者见面了。它将人类认识心智之艰难历程与脑科学家的奋斗故事相融合,既向公众普及了科学知识,又呈现了脑科学家们的求索之路与治学之道,堪称经典。全书共分为三个篇章,分别对应脑科学中的三个重要领域:脑神经基础领域、感知觉领域、记忆与意识领域。作者匠心独运地将这三个领域的发展历程,通过科学家精彩的科学人生加以还原,既生动又有画面感。
    • 王敏; 马城
    • 摘要: 悬疑剧作为影视剧的一种类型,从起初就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时至今日,互联网平台的助力推动着悬疑剧创作更加多样化,类型化、垂直化、窗口化、碎片化的特点推动着悬疑剧在悬念设置、叙事内容和人物设置等诸多方面的创作创新,在追求感官情感、刻画艺术真实的同时,不断追求精致化,侧重于拷问现实与人性。特别是2022年《开端》的播出,更是将悬疑剧推向一个新的创作高峰。悬疑剧题材快速发展的背后,需总结百年来中国式悬疑剧的创作历程,并对该类型剧的当前创作进行归纳提炼,以期找到悬疑类型剧的中国化发展之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