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身体叙事

身体叙事

身体叙事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37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电影、电视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730篇;相关期刊265种,包括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学教育、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文学与形式”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年会、2016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等;身体叙事的相关文献由37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涛、姜广平、暴丽霞等。

身体叙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0 占比:7.25%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4730 占比:92.69%

总计:5103篇

身体叙事—发文趋势图

身体叙事

-研究学者

  • 刘涛
  • 姜广平
  • 暴丽霞
  • 冯强
  • 刘进
  • 张明华
  • 徐肖楠
  • 施军
  • 高红梅
  • 冯万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旻瑞
    • 摘要: 中国传统神话故事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瑰宝。在影视改编中,对神话人物的身体影像塑造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身体影像的具象化创作使得受众对神话形象的接受由文本的抽象符号转为图像的具象符号。身体景观的重新构建也为由身体叙事到整体叙事的逻辑重塑提供了坚实基础。但在改编过程中,仍然需要注意消费主义下身体狂欢的陷阱,应突破身体狂欢下的新规约,让身体得以充分展现。
    • 李妍
    • 摘要: 互联网的勃兴改变了传播话语权,三农自媒体在技术赋权与国家战略目标的推动下得以蓬勃发展。本文梳理了三农短视频的发展,从身体叙事的角度分析了以抖音为代表的社交平台上优质三农短视频的叙事策略和传播路径,发现了以三农身份认同作为情感连接,短视频为身体在场提供载体的社交化传播,以期为三农自媒体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 郭敏
    • 摘要: 在经受长期的社会动乱后,韩国社会积极反思历史之痛并以此进行集体记忆建构。电影作为韩国文化建构集体记忆的媒介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后,电影的题材选择和视听语言运用倾向于营造一种反思历史的回首姿态。电影《薄荷糖》作为有着自觉社会意识的文本,所展现出的社会之殇与个体之痛,为韩国社会的集体记忆增添了一道深刻印迹。本文采用叙事和镜头语言分析的方法,从身体记忆的维度出发,透过权力结构下的个体遭遇来解读影片的集体记忆建构特色。
    • 范静遐
    • 摘要: 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太宰治的代表作《斜阳》以身体为表达媒介,在身体维度上完成叙事文本。身体是《斜阳》的一个核心要素,是情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以身体叙事学为视角,借鉴身体社会学等西方身体理论,通过女主人公与其他三位主要人物的对比分析,解读《斜阳》的身体叙事特点,能够揭示出文本以身体抗争完成自我身份的确立,以及个体精神重构的主题表达。
    • 葛同春
    • 摘要: 电影中的女性形象通常作为被观看的形象,其外貌经常被编码为具有强烈视觉感染力的符号。女性的身体、外貌通常作为平面的、被分解的处理,属于景观的、不具备叙事功能的作用。而在一些电影中,女性的身体其实是具备叙事功能的,并且表露出对男性窥视欲的批判、对女性主义文化的呈现等。通过女性身体消费、女性身体叙事的镜像折射以及个体意识的觉醒来表现对影视文化中的女性身体叙事的初步探析。
    • 曹伟
    • 摘要: 电影《前程似锦的女孩》呈现了男权秩序下作为受害者的女性的精神乃至行为的异变。以身份叙事和空间叙事为切入点,着重分析凯茜"施暴者—受害者"的身份转变和故事情节与空间处理方面的情绪对位问题,以及基于对身份叙事和空间叙事的研究,分析作为女性悲剧命运见证者的观众"在场"的影像构建方式。
    • 钟舒
    • 摘要: 一切提供可视信息的媒介,如电视、影像、互联网或虚拟影像等,都在构筑着以身体为视觉文化符号的传播系统。媒体、社交形式的变革将身体从视觉的樊笼里彻底解放出来。麦克·卢汉的媒介传播学视域下,身体从媒介中的客体转变为身体就是媒介。身体与媒介的相互僭越,为身体这个信源接收器提供了多种新的叙事方式。新媒体艺术是混合了媒介、技术与艺术的集大成者,其依托于互联网产生了虚拟身体、虚拟身份以及集体身份创建与观众赋权等艺术形式,其中身体叙事呈现出典型的交互性与建构性特征。
    • 曹红敏; 陈忠菊
    • 摘要: 在语言产生之前的社会里,文化记忆的方式主要是依靠有生命的身体叙事和无生命的物质依附。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辩证法,以及以贵池傩舞为个案进行田野调查,研究认为身体叙事是文化记忆传承的载体与媒介;贵池傩舞古朴的舞风与原始崇拜来源于先古时期,其身体叙事方式是对文化记忆的原始表达。通过对贵池傩舞身体叙事转向的逻辑辩证分析,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贵池傩舞的身体叙事主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由原本的以神为本转向了以人为本,由娱神转向了娱人;从远古走向未来,从封闭转向开放;这些叙事的转向表达了对文化的认同与传承,对身体政治隐喻的消解,以及对生命维度延续的新时代文化记忆意义。
    • 孙琦
    • 摘要: 萧红短暂的一生被各类疾病困扰,因时局等因素,其包括肺结核在内的疾病没有得到及时医治。从病迹学角度分析,萧红的异常性格与行为让人不无怀疑她的精神健康状况。因此,疾病体验极大影响着萧红的身体健康与文学创作,但恰恰是疾病体验为萧红开辟了独特的女性话语空间。女性身体在中国现代作家笔下很大程度上成为疾病的载体,女性的身体经验被极大遮蔽。萧红的异质性在于,她通过书写乡村中女性生殖、生存的身体经验,构建乡村“恶托邦”场域,为长久以来女性身体所承担的性别政治话语祛魅,使其成为“生”与“死”意义生长的场所。
    • 李志萍
    • 摘要: 电影作为视觉表述的艺术样式,借助身体符号完成与精神文化的联姻。从身体叙事理论视角入手,剖析《金刚川》人桥搭建过程中战士们具象的自然身体、抽象的英雄身体和永恒的文化身体的符号意义及其内在关联,成功完成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化呈现和精神性素描。同时分析身体叙事如何构建电影形式的问题,实现对以《金刚川》为代表的主旋律影片叙事技巧的全新探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