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女性书写

女性书写

女性书写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47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电影、电视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4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3077篇;相关期刊318种,包括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学教育、文教资料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五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首届全国文艺学与美学青年学者论坛等;女性书写的相关文献由473位作者贡献,包括叶嘉莹、温静、郭乙瑶等。

女性书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4 占比:3.43%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3077 占比:96.53%

总计:13547篇

女性书写—发文趋势图

女性书写

-研究学者

  • 叶嘉莹
  • 温静
  • 郭乙瑶
  • 刘珊
  • 易光
  • 程国君
  • 蔚蓝
  • 郑来
  • 侯桂新
  • 倪志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军茹
    • 摘要: 《你好,安娜》是女作家蒋韵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聚焦创伤记忆中的幻与真,城市家庭空间中的怕与爱,呈现了女性成长中的孤独和恐惧、倔强和真诚,以及自我救赎中的罪与罚,并尽可能地通向真相和良善,构造一个回声碰撞的生命与历史的记忆空间.蒋韵的女性书写,不是1980年代的女性启蒙叙事,也不是1990年代的身体狂欢式的性别叙事,而是首先对自己的接纳和承认、承认自身的有限性和不完美,从而与他者同情共感、共存共在.由此,小说开拓了中国当代文学女性书写的新路径.
    • 王喆; 马新
    • 摘要: “他者双性同体”理论是新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西苏性别差异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更是全面理解其以身体为中心的“女性书写”理论的必要前提。在细读西苏女性主义经典理论著述的基础上,本文致力于追溯“他者双性同体”的生成背景,从不同角度探查其丰富意涵,进而聚焦于阐发这一理论表述中的两个核心概念,“他者”与“双性同体”。同时,尝试简要勾勒该理论与其他新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分支的交织关联。在某种程度上,“他者双性同体”与“女性书写”理论中的另一基本术语“第三身体”形成高度互文效果。此外,在其文学创作实践中,西苏也有着对“他者双性同体”的具体阐释,较好实现了抽象理论与诗化哲学文本的统一。
    • 黄文洁
    • 摘要: 电影《时时刻刻》以伍尔夫《达洛维夫人》一书连缀起三个女性的命运,时空各异的她们面临着相似的困境:女性的身份和地位问题。传统性别模式下,男性作为观看的主体将女性凝固为稳定而统一的形象,影片中觉醒的女性抗拒男性的凝视并以自身独特的体验和智慧积极书写并重建自我身份。《时时刻刻》细腻地展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过程和自我价值的探索路径,但并未超越二元性别对立模式,也没有揭示出埋藏在性别矛盾背后的深层主体和身份危机。
    • 单元杰
    • 摘要: 无论历史如何演变,女性总是生活在某种困境中,从女性的生产之痛,到新世纪女性精神苦闷之痛,作家们都在尝试为女性寻找情感宣泄的合理出口。从鲁迅到张爱玲,从萧红到王安忆,再到《邮购新娘》的作者张翎,各个历史时期的作家们,尤其是本身作为女性的作家们,都有一种不必言说的默契:以文字为城墙堡垒,一方面要坚守女性的品质,一方面又想突破女性固有的局限。多数作家在写作中都有意无意地加入女性书写,然而在以女性视角为纲领的书写中,人们常看到的文本是以爱情为中心的写作题材,而张翎在写作中多数以母女关系为主题、为主线,叙述历史的大环境中女性对命运的主宰以及坚韧的女性们在历史洪流中的涤荡。本文旨在重读《邮购新娘》中结合张翎小说中的“女性书写”及创伤叙事技巧,把女性与“疼痛”作为一种同根同源的感受体,深入文本探究以求有新的理解。
    • 郑国平
    • 摘要: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擅长通过女性的言说聚焦中国女性及华裔女性,在女性的身份建构过程中阐述女性关系。其长篇小说《接骨师之女》中的女性书写反映出,在纷繁复杂的现实困境中,女性只有处理好女性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自我定义、重构女性自我独立的生活意义。
    • 赵岚; 赵子尊
    • 摘要: “女性书写”是法国女性主义代表人物西苏提出的文本书写概念,意指将女性写进文本的文本特征。然而,女性书写并不等同于单纯的女性指向书写,过于重视男性指向描写的“理想女性”角色或是刻意回避男性指向描写的“超级女性”角色实际都没有脱离二元的男性话语框架,也无法建立真正的女性话语体系。文章区别于传统的文本细读方式,使用Python语言对安·泰勒23部小说近250万字的文本语料展开数据驱动范式之下的数字人文研究,认为其小说作品平衡了男性指向和女性指向描写,祛除同质性和压制性,打破二元对立,构建了女性书写之下的两性共同体。
    • 薛晓霞
    • 摘要: 1990年代,女性写作在时代与自身的发展中迎来繁盛,成为文坛耀眼的存在,这一方面离不开女性作家们不懈的努力,离不开文学自身创作“内力”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全球化、消费化的历史语境更是为其提供了成长的沃土,这就使得此时期的女性写作具有了鲜明的“被建构”性特征。本文主要以1990年代中期“红罂粟”丛书的出版发行为契机,从主流意识形态的不断催化、文学市场化的持续发酵、女性主义理论的强化三个方面论述了此时期女性书写的“被建构”性特征,并由此窥探时代语境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和启示,为21世纪女性文学的开拓和深化提供借鉴意义。
    • 徐锦辉; 樊子安
    • 摘要: 安东尼·多尔在小说中,主要以动物、女性、自然的角度,追问人类文明发展背后的生态问题。多尔对于动物、女性的多重叙事,一方面体现出他对现代人类社会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另一方面明确了他小说中生态正义理论的批判意识以及构建逻辑。这不仅是对当代生态文明的理想化呈现,同时也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时代反思,以此体现出多尔对构建生态正义与物种自由、平等的新文明图景的书写意识。文章试图从多尔小说的叙事方式分析动物作为自然对象被引入文学书写的可能性限度,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论述动物与自然之间的审美关系,从而在生态范式的层面上明确从物性到性别的内在逻辑,以此呈现出多尔小说的自然性、生命性、生态性批评向度。
    • 苏文雅
    • 摘要: 肯尼亚作家格雷斯·奥戈特是东非女性书写的开拓者。60年代起,她用细腻的笔触描摹殖民前肯尼亚女性的传统生活,着重刻画殖民和后殖民社会中她们遭遇的多重困境,反映了她们奋起反抗、艰难成长的抗争历程,塑造了一系列坚毅果敢的非洲女性形象,扭转了同时代非洲作家笔下负面的女性形象。在美学层面,奥戈特采用“颠覆”以往的男性形象的叙事技巧,为女性构筑空间。奥戈特的开创性写作,为东非女性文学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符悠悠; 朱尚典
    • 摘要: 《围城》主要塑造了“海归大家闺秀”“享受至上新女性”“新旧交杂的国内知识女性”等人物群像,她们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共性,还有着独特的个性。她们是中国三四十年代的知识女性,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影响,努力尝试,挣扎生存,但还是受困于生存“围城”和精神“围城”中,她们不仅是被困者,也是束缚他人的囚禁者。《围城》中的女性具有一定的现代意识,但这种现代意识是不彻底的。她们在追求经济独立摆脱困境的同时仍难以消除心理上对男性的依赖,因而“围城”中的女性又常常沦为束缚他人自由的“围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