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楚歌

楚歌

楚歌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6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政治、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2篇、相关期刊146种,包括国际展望、台声、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楚歌的相关文献由143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建江、刘亚旭、周志礼等。

楚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2 占比:100.00%

总计:162篇

楚歌—发文趋势图

楚歌

-研究学者

  • 周建江
  • 刘亚旭
  • 周志礼
  • 周苇风
  • 罗来国
  • 苏建新
  • 蔡彦峰
  • 蔡靖泉
  • 韩湘萍
  • LR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叶明月
    • 摘要: 楚歌最早诞生于故楚之地,后逐渐演变成一种风格稳定的文学样式。楚歌发展至汉代基本确定了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写作模式,作者以第一人称视角叙事抒情,将个人经历抒发为诗,从而使汉代楚歌又具有“即事抒情”的艺术特色。长期以来,学界对楚歌的研究多从其悲歌慷慨的诗歌风格入手,很少有人对楚歌的叙事艺术进行讨论。实际上,楚歌的叙事与抒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其“即事抒情”的特点更对汉代史传文学产生了特殊的影响。
    • 卢月佳; 胡淑娟
    • 摘要: “那个时候,趣分期的传单铺天盖地,走在大学校园里,一不小心就会踩到,甚至连厕所的厕位里都有。”当回忆拉到学生时代,楚歌(化名)的脑海中没有青春与欢笑,充斥的只有卑微与苟且。他坦言,还清4万元债务的那天,他大哭了一场,“今后的每一分钱, 终于都是花自己的了。”
    • 李默涵
    • 摘要: 成语"四面楚歌"的典故出自楚汉间的重要战役"垓下之围",由于史料的缺乏,后世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理解存有诸多疑问和分歧.在演义话本、戏曲等艺术作品中甚至出现了歪曲这段历史真相的情况."四面楚歌"的事件真实性、"楚歌"的具体内涵、历史上该计谋的真正提出者以及该故事在后世民间传说中的演变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探究,需要结合文献与史料、历史背景等综合分析并考据之.
    • 聂还贵
    • 摘要: 公元前202年秋夜,乌江岸畔,芦花洁白,江涛堆雪,涛声清彻,如雾浮动。一弯月亮,高悬于天边,风吹过,摇摇晃晃,若一只古寺屋宇下挂着的风铃……手持一柄剑,喘着粗气的项羽,娘跟跑跑地退至乌江岸边。一束苍白的月光滑过项羽的脸,落在他手中锐亮的剑上。远处汉军的追兵隐约可见,一阵阵楚歌随风吹来,像乌江沿岸茂密的芦苇,声浪起伏,澎澎湃湃。
    • 陈毅超
    • 摘要: 考察早期的临终诗,实与楚歌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汉代宫廷临终诗的成批出现,便源于其对楚歌艺术的继承.首先,楚地的招魂仪式,构成了早期临终诗自悼行为的文化心理原结构;其次,楚歌作为一种便于抒情的、便于创作的文体,为临终诗的创作提供了适合的文体.
    • 沙言
    • 摘要: 作者:刘年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12月古城闲逛,遇阅《楚歌》,刘年的一本诗集。刘年与我是同乡,都是湘西永顺人,见过几次面,喝过一餐酒,这位老乡的诗,素有关注。他寡言少语,我不善言辞,我们在文字里也许交往会更多。樱花落尽,吾将远行。在《邀请函》这首短诗里,他写道:明日最好,溪谷樱花盛极/虽仅一树,但姿态绝美/七日亦可,可赏花落/切莫再迟,樱花落尽,吾将远行。
    • 摘要: 帕男,原名吴玉华,又名楚天行、楚歌、潇湘孤客、一勺,男,瑶族,出生于湖南省永州市江华县石榴湾。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历任湖北省十堰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编辑,云南省楚雄日报社副刊部副主任、晚刊部主任、《楚雄晚刊》主编、楚雄文学院院长、楚雄同图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获新闻高级职称。
    • 刘亚旭
    • 摘要: 楚歌是汉代的一种重要文学体裁,它独特的艺术形式便于真实情感的抒发。在汉代,它的影响已不再局限于楚地,而是走出了汉朝疆域,在异域的土地上反映着汉家儿女的离合悲欢。李陵《别歌》、刘细君《悲愁歌》和蔡琰《悲愤诗》(其二)是两汉域外楚歌诗创作的代表性作品,具体解析这三首作品有助于加深对两汉域外楚歌诗创作的理解。
    • 刘亚旭
    • 摘要: 楚歌是汉代的一种重要文学体裁,它独特的艺术形式便于真实情感的抒发.在汉代,它的影响已不再局限于楚地,而是走出了汉朝疆域,在异域的土地上反映着汉家儿女的离合悲欢.李陵《别歌》、刘细君《悲愁歌》和蔡琰《悲愤诗》(其二)是两汉域外楚歌诗创作的代表性作品,具体解析这三首作品有助于加深对两汉域外楚歌诗创作的理解.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