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内涵
美学内涵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0年内共计38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绘画、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7篇、会议论文18篇、相关期刊266种,包括文学教育、文教资料、考试周刊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保国寺大殿建成100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2013年年会、2013年第十三届全国纺织品设计大赛暨国际理论研讨会等;美学内涵的相关文献由408位作者贡献,包括谷青、唐晓雯、乔红等。
美学内涵
-研究学者
- 谷青
- 唐晓雯
- 乔红
- 何健
- 刘天禾
- 刘知国
- 向娅玲
- 唐俊淑
- 孟繁甦
- 安葵
- 张利琴
- 张艳阳
- 曹科
- 曾建峰
- 李丹
- 李俊
- 李宜夏
- 沙凡
- 燕天池
- 燕建泉
- 王文明
- 王新宇
- 王明富
- 窦薇
- 肖茹娟
- 胡艳娜
- 董世斌
- 赖海标
- 黄科安
- 丁雁彬
- 万萱
- 乐妍
- 于慧
- 于桂林
- 何丽
- 何丽贞
- 何芳
- 何雨晴
- 余昭
- 侯文学
- 侯玮
- 侯霞
- 俞昌斌
- 倪勇
- 傅凯
- 关家敏
- 关晨忱
- 冯丽荣
- 冯爱琳
- 冯绘
-
-
王兰
- 《江西教育》
| 2020年
-
摘要:
京剧是我国的文化艺术瑰宝,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京剧趣谈》是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艺性很强的说明文,文章由"马鞭"和"亮相"两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徐城北先生是著名的京剧评论家、戏曲研究员。小学生平时很少接触京剧,不明白我国国粹的美学内涵。因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
-
-
-
-
-
-
-
-
-
-
刘衍军
- 《中华美学精神高端论坛暨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会》
| 2016年
-
摘要:
传统上对"诗可以群"多从功能论视角进行立论,凸显了诗的政治、道德内涵及其审美教育功能.而从存在论的视野看,"诗可以群"可以理解为对先秦礼乐生活的概括,在礼乐生活中生成了古典交往论的美学观念.从礼乐生活这一传统发展到后世的诗歌生活,成为"诗可以群"新的形态,表现为"嘉会寄诗"、"文学友会"等观念.在丰富诗歌交往活动和大量的交往应酬诗歌中,始终贯穿着礼乐文化精神.
-
-
-
高小康
- 《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使传统民间文化从"原生态"向"非遗化"转化."非遗化"的意义在于民间文化群体的文化自觉与当今社会发展中不同文化群体之间文化共享价值的生成.为了实现非遗的共享价值,不仅需要对形态的保护,而且需要对文化内涵的保护,特别是对具有公众参与性的审美价值的保护.非遗的核心内涵在于相关文化群体的集体记忆、想象、情感认同和精神传承——小传统文化的审美内涵.非遗的美学内涵在当代文化中得以传承和保护的生态条件在于当代城市空间中民间文化生态壁龛的产生与重构.非遗审美内涵的保护意义在于重构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乡土美学认同,使民间文艺的审美融入"美丽乡村"与"美丽城镇"的审美文化生态中.
-
-
陈士部
-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八届年会》
| 2013年
-
摘要:
王夫之的"现量"说及其相关的诗学思想与西方现象学美学有诸多暗合之处,让两者展开跨文化时空的对话,或者说,以现象学美学的思想方法进一步开掘王夫之"现量"说的美学内涵,这有助于深化对王夫之诗学思想、中国古典美学的研究,进而彰显其世界意义.正如乐黛云所说的那样,"只有充分把握自己文化的特点,对之加以现代思想的创造性诠释,并增强对他种文化的理解和宽容,才能促成各民族文化的多元共存,相互对话沟通,形成全球性的文化多元格局".在现代性危机的背景下,西方当代学者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古老的中国,主动谋求对话,这是中国古典美学、古典文论“走出去”的良好契机。相信,包括王夫之诗学思想在内的中国诗学、中国文化能对世界的多元化文化的良性发展做出贡献。这正是走上激活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谋求中西文论双向互审之路的学术价值之所在。
-
-
金浪
- 《转折的时代——40、50年代之交的汉语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以反感政治着称的京派学者朱光潜,在1948年前后一反常态地发表了大量时政评论,也因其中对中共领导下的群众运动的批评,而遭至左翼阵营的激烈批判.然而,左翼阵营政治主导下的唯心论批判,却往往因对美学与政治的直接关联而无法内在地理解朱光潜的政治美学.实际上,无论是朱光潜对待民众的两歧态度,还是其对自由主义的独特阐发,都植根于美学的特殊土壤.然而,在国共殊死决战的例外状态下,美学与政治的内在断裂,却使得这种书生议政注定了只能是一种不合时宜的政治美学.
-
-
金浪
- 《转折的时代——40、50年代之交的汉语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以反感政治着称的京派学者朱光潜,在1948年前后一反常态地发表了大量时政评论,也因其中对中共领导下的群众运动的批评,而遭至左翼阵营的激烈批判.然而,左翼阵营政治主导下的唯心论批判,却往往因对美学与政治的直接关联而无法内在地理解朱光潜的政治美学.实际上,无论是朱光潜对待民众的两歧态度,还是其对自由主义的独特阐发,都植根于美学的特殊土壤.然而,在国共殊死决战的例外状态下,美学与政治的内在断裂,却使得这种书生议政注定了只能是一种不合时宜的政治美学.
-
-
金浪
- 《转折的时代——40、50年代之交的汉语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以反感政治着称的京派学者朱光潜,在1948年前后一反常态地发表了大量时政评论,也因其中对中共领导下的群众运动的批评,而遭至左翼阵营的激烈批判.然而,左翼阵营政治主导下的唯心论批判,却往往因对美学与政治的直接关联而无法内在地理解朱光潜的政治美学.实际上,无论是朱光潜对待民众的两歧态度,还是其对自由主义的独特阐发,都植根于美学的特殊土壤.然而,在国共殊死决战的例外状态下,美学与政治的内在断裂,却使得这种书生议政注定了只能是一种不合时宜的政治美学.
-
-
金浪
- 《转折的时代——40、50年代之交的汉语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以反感政治着称的京派学者朱光潜,在1948年前后一反常态地发表了大量时政评论,也因其中对中共领导下的群众运动的批评,而遭至左翼阵营的激烈批判.然而,左翼阵营政治主导下的唯心论批判,却往往因对美学与政治的直接关联而无法内在地理解朱光潜的政治美学.实际上,无论是朱光潜对待民众的两歧态度,还是其对自由主义的独特阐发,都植根于美学的特殊土壤.然而,在国共殊死决战的例外状态下,美学与政治的内在断裂,却使得这种书生议政注定了只能是一种不合时宜的政治美学.
-
-
陈菲
- 《江苏省博物馆学会2017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南京瞻园是江南五大名园之一,体现了江南园林精巧秀丽的造因特点.瞻园的主体空间以蜿蜒的长廊联系引导各庭院、轩榭、亭子,使得观景序列层次渐进,有序组织.廊在瞻园中廊的构景要素主要是建筑、墙、漏窗、亭、植物、山石等,均为江南私家园林造景所常有元素,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瞻园的廊分为三种构景手法,第一种是廊一面与围墙围合形成夹院空间,第二种是廊紧贴墙面,第三种是廊与亭相连,均体现出廊的空间营造及其美学意境.
-
-
陈菲
- 《江苏省博物馆学会2017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南京瞻园是江南五大名园之一,体现了江南园林精巧秀丽的造因特点.瞻园的主体空间以蜿蜒的长廊联系引导各庭院、轩榭、亭子,使得观景序列层次渐进,有序组织.廊在瞻园中廊的构景要素主要是建筑、墙、漏窗、亭、植物、山石等,均为江南私家园林造景所常有元素,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瞻园的廊分为三种构景手法,第一种是廊一面与围墙围合形成夹院空间,第二种是廊紧贴墙面,第三种是廊与亭相连,均体现出廊的空间营造及其美学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