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诗化语言

诗化语言

诗化语言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5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3篇、专利文献11264篇;相关期刊133种,包括青春岁月、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教资料等; 诗化语言的相关文献由152位作者贡献,包括赵婵、刘娴、周晶等。

诗化语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3 占比:1.34%

专利文献>

论文:11264 占比:98.66%

总计:11417篇

诗化语言—发文趋势图

诗化语言

-研究学者

  • 赵婵
  • 刘娴
  • 周晶
  • 周熙娜
  • 孙建芳
  • 廖高会
  • 张明侠
  • 张蕾
  • 昌杨
  • 朱声活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陈倩; 杨飞
    • 摘要: 付秀莹的小说在叙事上有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善于通过诗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在诗意氛围中书写人物的命运遭际;二是常常采用“回忆”和“独白”两种心理手法推动小说情节发展,展现人物复杂的情感状态和精神世界;三是习惯以“梦”“眼泪”和“风景”三种意象互相支撑,在多重隐喻中形象地呈现出现代女性的生存境遇。
    • 贾艳艳
    • 摘要: 文学语体不像其他科学语体那样讲究极致精确,恰当运用模糊语言往往能给人带来别样的审美享受。文学语言的美就在于模糊美、含蓄美、朦胧美,这一点在汪曾祺诗化小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的小说风格含蓄蕴藉,别有韵味,正是由于他善于利用恰切得体的模糊词语、新颖别致的词义搭配、言浅意深的语义留白、耐人寻味的标点异用、画面感强的词语迭现等模糊修辞技巧,给读者带来想象空间,增添了小说的语言美。
    • 邓晓芒
    • 摘要: 海德格尔后期走向语言哲学,其实是他在发现西方形而上学在完成后走投无路之时唯一可选择的出路.他暗示出来的是,如果我们既不想再束缚于物理学和物理学之后,又不满足于伦理学和伦理学之后,我们面前所剩下来的就只有一条路,这就是语言学或语言学之后.但“语言学之后”已经被语言分析哲学败坏了,造成了语言的逻辑功能一家独大的局面,所以只有语言的诗化功能(非逻辑功能)还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海德格尔对语言哲学的看法,标志着20世纪西方哲学“语言学转向”中除分析哲学之外的另一个主要分支,即向诗化的语言哲学突进.然而,海德格尔试图通过语言学转向来发掘语言中的非逻辑功能,以便从中继续追问存在的本质和人的本质,但这背后所隐藏着的实际上是上帝的创世之“道”,是尼采式的对上帝的追寻.中国学界的研究者们大都把海德格尔的诗化的语言哲学和中国传统的诗化哲学相比拟,认为在其中可以看到最有希望的中西哲学交通和融汇的契机;然而,海德格尔作为西方哲学中反传统的英雄,实际上并未从西方哲学传统中走出多远,在貌似激进的外衣之下隐藏着诸多历代哲人所追求的梦想.表现在他的语言哲学中,是有两大门槛阻碍着他向东方哲学靠拢:第一道门槛是对“存在”的追问;第二道门槛是对存在的这种追问最后变成了对神的信仰.这两大跨不过去的门槛严重阻碍了海德格尔对中国诗学和诗化哲学的认同.因此,海德格尔诗化的语言哲学的许多说法虽然听起来与东方的儒、道、禅极其相近,实际上却是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驰的.但即使如此,就海德格尔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不成功的)解构而言,这种向诗和语言的转向却给我们今天重建形而上学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 张立丹; 张宇宁
    • 摘要: 苦难叙事作为一种"范式"被历代作家所接纳并将其作为对象进行不断探索,这种叙事方式在儿童文学创作中必然面对一个难题,即儿童的阅读偏好与心理发育状态决定了苦难叙事很难被他们所直接接受.《春知的地图》以叙述方式的变化、语言的温暖及诗意,保证了小说圆满地达到了"温情疗愈"的目的.使用与苦难不"匹配"的短句,有效地稀释了作品文本的伤感情绪;使用幽默的语言,减少了苦难叙事形成的压抑感;让独特的喻体呈现在故事中,使读者感到快乐与温暖;诗化语言的反复使用,在叙述中融入了阵阵暖流.
    • 孙琦; 张宝林; 蔡美佳; 赵庆丹; 张雪; 李玉欢
    •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源泉,创意是广告的灵魂,好的创意构造好的广告,文案是广告作品要素之一,因此文案的创作更 需要融和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让广告更富有价值与内涵。而传统文化中尤其是“诗化”的语言,对文案创作的影响尤为明显,并且 给广告创作带来了活泼与朝气,以便更好地提升现代广告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
    • 梁宇; 王海涛
    • 摘要: 刘庆邦在众多短篇小说中着意展现乡土社会的原始风貌,通过中原乡土社会中最普通的景物展现自己的人文关怀精神。他通过自己带有中原地域特色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中原地区人民有血有肉的真实生活。刘庆邦善于描写景物,他笔下出现众多意象群,这与他精妙的语言密不可分。他不仅努力地用环境烘托人物心理,晕染小说氛围,而且坚持以自己的中原语言进行诗意化的书写,是名副其实的民间诗意书写者。
    • 简玲
    • 摘要: 《灯笼》是20世纪30年代的散文名篇,其诗化的语言风格,是现代文学的典范。本文主要探讨了《灯笼》新鲜恰切典雅的语言特征,既有诗的意境和情感,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情感,表达对早年生活、对家乡亲人的的怀想和眷恋,又有对国家社会的担当精神,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体现了民俗意义和文化价值。
    • 庞敏琪
    • 摘要: 刘以鬯用现代人的心理感受重新审视传统故事,创作了《蛇》等一批"故事新编"的作品.《蛇》中主要采用了"东方诗化"的意识流手法,通过环境烘托、心理剖析、梦境、幻觉等多种形式展示许仙的心理病态,借此反射商业化社会下港人的人性困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