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为人之道

为人之道

为人之道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290篇,主要集中在管理学、中国共产党、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0篇、专利文献208篇;相关期刊250种,包括政府法制、人生十六七、文史知识等; 为人之道的相关文献由271位作者贡献,包括余小倩、朵拉、林默等。

为人之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0 占比:58.23%

专利文献>

论文:208 占比:41.77%

总计:498篇

为人之道—发文趋势图

为人之道

-研究学者

  • 余小倩
  • 朵拉
  • 林默
  • 佚名
  • 傅建明
  • 冯玲丽
  • 吴培光
  • 方兴东
  • 王蒙
  • 纪丰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春风如约而至,茶香氤氲可期。春暖花开的季节,令人垂涎的新鲜春茶就随着春的脚步,沁入了人们的生活。“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为人之道。本期,寻着这春风茶香,品一品茶中的文化百味。
    • 秦艳红
    • 摘要: 《傅雷家书》是著名教育家傅雷写给自己孩子的书信,书信的内容大多以说教为主,主要包涵“为人之道”“为学之道”“持家之道”三个方面。书信体现了傅雷的教育观及价值观,展现了傅雷对生活、学习及家庭的思想观念。通过分类专题阅读可以更深层的思考《傅雷家书》的现实意义。第一课段:以时间为主轴,知人论世《傅雷家书》与小说文本不同,《傅雷家书》是傅雷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所写给儿子的书信总集,共186封书信,字数最多的有七千多字。
    • 晏辉; 海日汗
    • 摘要: 家庭是任何一个生命个体获得生活资料、生活环境和本体性安全的原初性的伦理共同体,也是将以潜能形式存在的对德性的接受性和后天养成的道德感觉、情感、意志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基地。在这个基地上,个体生命以一种感性直观的形式获得了来自基于血缘和自然情感之上的他者的照料、看护和呵护;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中,他者将做事之理和为人之道在情理相容、知行合一中植根于个体生命的心灵深处。个体生命的最为原初的道德感觉、情感、意志、判断和推理都是在家庭这个伦理共同体中培养起来的,作为原始性的德性和初步的可行能力,它们在代际和代内的人伦日用中得到了运用和检验,在个体生命周期的逐渐展开中被广泛而持续地对象化到公共交往和政治生活中。实践证明,将家庭之于个体德性养成的原初功能完全放逐到社会组织和国家结构中,将会使个体德性的养成和生成失去最为厚重的土壤和坚实的基地。
    • 舒悦
    • 摘要: 教育现代化迅猛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全省大力推进“强师工程”之际,佛山市也积极响应号召,在推进教师发展工作的关键节点涌现出许多关键事件和关键人物,黄浩森老师的专著《强师有道——文化视野下教师研训发展的实践探索》一书就是其中的代表。细细读来,我发现该书实践过程非常扎实,有理论、有制度、有实践、有课程、有案例;特别是根基于中国传统书院文化以“为人之道与为学之方”的核心,并结合西樵山作为“南粤理学名山”“珠江文明的灯塔”的历史特点,创造性地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实践,富有地方文化特色。
    • 佚人
    • 摘要: 大千世界,古往今来,做人做事都离不开“分寸”二字,而人生中最难把握的也恰恰是这两个字。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矩指的是规矩,也可以说是分寸。做人可以不聪明,但一定要有分寸。做人,在人格上要讲分寸。不能太卑,太卑可能会变成懦弱;也不能太傲,太傲又会咄咄逼人。性格上要讲求内外协调,不扬不抑。太内向变成保守不好,太外向变得张扬也不好。刚柔相济、外圆内方、有理有节、软中有硬,不走极端,不偏激执拗,才是正确的为人之道
    • 甄光俊
    • 摘要: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红极一时的天津剧作家冯育坤老师,于我有半师半友之谊,我们在河北梆子剧院的"写作集体"共事多年,我称她"老师",非仅仅出于礼貌,无论是为人之道抑或编剧、写作方面,冯老师对我都有耳提面命、言传身教之恩。虽然她谢世已经40年,许多感人的细枝末节依稀就在眼前,久久挥之不去。方纪称她是才女编剧冯育坤老师出生于1928年8月16日,祖籍浙江绍兴,寄籍北京。其父冯惟德,上世纪20年代历任中东路护路军秘书、哈尔滨地亩局局长、黑河市市长,后因东北地方局势动荡导致家境没落,1933年举家迁到天津,一家人生活拮据。
    • 邓金明
    • 摘要: 最理解钟鸣的人,或许是他本人。这倒不是说他自恋或自傲。而是因为身为“旁观者”,他有一种罕见的自知之明。倘若在世俗生活中,这不过是朴素的为人之道,但在“宝贝儿精神”当道的“强人时代”,这却是难得的德性。当代诗人里,他是第一个勇于写自传的。上世纪90年代初,他花五年时间,潜心完成三大册、一百五十万字的《旁观者》,一部“融个人成长史与广义新诗史于双重叙述”的“成长小说”,开一时风气之先。此后,才有“朦胧诗”以来的诗人撰文作传,追忆个人与时代。
    • 沈宝钢
    •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学热"在今天依然有持续"升温"之势,在此时代背景下反思当代中国社会大众对于国学经典的应有态度正当其时.研究以《论语》为案例,认为《论语》能够给予当代中国社会大众的"实用性"教育主要集中在如下三点:"为学之道""为事之道"以及"为人之道".为此,社会大众不仅需要理性地学习《论语》,常怀必要的"温情与敬意",而且理应自觉承担传播、传承《论语》的文化重任与文明担当.同时,在此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以下三点问题:以准确解读文本为基础;以联系社会现实为路径;以培养崇高人生境界为旨归.
    • 赵跃越; 康健
    • 摘要: 笔者:您还记得第一次在粤剧院担纲主演的戏么?康健:第一次在粤剧院登台担纲主演是“孟云天”这一角色,出自《梨花情》,讲述了花乡绣女梨花、豪门千金冷艳、春江秀才孟云天和钱塘商贾钱友良四人的故事,通过“情”与“钱”串联故事发展,四人各自的为人之道与抉择取舍不同,走向了不同的人生,是一部演绎世态恩怨、悲欢离合的传奇故事。
    • 安体富
    • 摘要: 2021年7月23日,陈共先生溘然长逝,我很悲痛。60多年前,陈共先生引领我走上了从教之路,此后我们一直共事。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他的一生,我想“财政弘道人”这句话较为恰当:弘研究之道,弘教学之道,弘为人之道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