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当代诗人

当代诗人

当代诗人的相关文献在1937年到2022年内共计21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1篇、专利文献28篇;相关期刊134种,包括星星:上旬刊、滇池、中外诗歌研究等; 当代诗人的相关文献由17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德明、霍俊明、任毅等。

当代诗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1 占比:88.28%

专利文献>

论文:28 占比:11.72%

总计:239篇

当代诗人—发文趋势图

当代诗人

-研究学者

  • 张德明
  • 霍俊明
  • 任毅
  • 余光中
  • 周瑟瑟1
  • 杨匡汉
  • 杨小滨
  • 梁小静
  • 王钟的
  • 邢海珍

当代诗人

-相关期刊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秋风破——杜甫踪迹史诗歌传记》彭志强著/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秋风破——杜甫踪迹史诗歌传记》,是全国首部根据“诗圣”杜甫一生的踪迹创作的当代诗歌传记,用81首新诗梳理杜甫遗迹的前世今生。作者于2015年春,从成都杜甫草堂出发,历时两年,横跨十省,万里追踪,行走考察杜甫留下的81处遗迹(博物馆、纪念馆、杜公祠、杜甫墓)。以当代诗人与唐朝诗人隔空对话,化为诗句,借古抚今,给杜甫立传,向“诗圣”致敬。
    • 武凤珠
    • 摘要: “我丈量过生与死的秘密/距离,只有14.4公里”。在“诗圣”杜甫逝世千余年后,一位当代诗人来到河南巩义“诗圣”降生的窑洞,写下缅怀的诗句。这位诗人,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彭志强。循着杜甫的生命踪迹,他历时两年、横跨十省,在杜甫遗迹处与诗人隔空对话,将对话化作诗句,用新诗创作出中国文学史上首部杜甫诗歌传记《秋风破》,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 李堂新
    • 摘要: 艾青是我国著名的当代诗人,选编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其成名作之一。对于这样一首诗歌,历来都有多种解读,而如果以时间为主线,可以发现这种解读越来越精致。笔者在肯定这一解读思路的同时,更想强调的一点是,这首诗歌与大多数近代、现代、当代诗歌不同的是,其语言非常朴素,情感非常真挚,这种情感凭着简单的阅读往往无法析出,只有学生对这些朴素的文字进行深入解读,才能读出诗中的情感魅力。
    • 贾文忠
    • 摘要: 清明时节,回乡祭祖。踏上豫东南的故土,顺着老家大平原上道路两旁农田望去,一片片油菜花直扑眼帘,金灿灿,黄艳艳,清香扑鼻。油菜花,别名芸薹,原产地欧洲与中亚一带,是一种十字花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油菜花集中分布在江西婺源篁岭、汉中盆地和江岭万亩梯田、云南罗平平原、青海门源高原等。油菜花植株笔直丛生,茎绿花黄。三四月间,茎梢着花,花期长达30天左右。有重要的观赏价值,是观光资源。油菜花进入开花季节,油菜花竞相开放,田间一片金黄,油菜花花粉中含有丰富的花蜜,引来彩蝶与蜜蜂飞舞花丛间,当代诗人余邵诗云:“油菜花开满地黄,丛间蝶舞蜜蜂忙;清风吹拂金波涌,飘溢醉人浓郁香。”浓郁花香令人陶醉,美丽风景让人流连忘返。
    • 杨小滨
    • 摘要: 胡续冬的诗学气质在中国当代诗人中是罕见的。在相当程度上,他也是被忽视的,远远没有与他同代的许多创作美学上不如他激进的诗歌同侪那样获得广泛的专业研究或公众讨论--或许,讨论相对简单直接一点的作品总是更为简便。这也就暗含了一个前提:胡续冬的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写作,甚至是有难度的写作--尽管难度本身并不保证作品的质量。那么,这就同他的诗歌作品表面呈现的样貌并不一致,因为他的风格保持着一种草根的话语形态,并无艰难或晦涩的隐喻,也并无费解的谜团。不过,胡续冬的诗又是充满了修辞的,当然这种修辞绝不意味着任何意义上的矫饰--至少他始终维持着某种日常的语调和基本上口语化的句式。正是在这种日常形式与转义语言之间的尖锐张力使得胡续冬的诗作既远离了枯涩的学院体模式,又拒绝臣服于浅白的通俗体写作--而这,恰恰正是难度所在。
    • 摘要: 2022年5月14日15:00,由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重庆市北碚区文联主办,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中国新诗创研中心承办的吕进诗学讲坛第7期之“诗写作的零度状态”于北温泉公园·兰草园举办。本次讲座邀请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当代诗人郎正伦担任主讲嘉宾,旨在分享其个人诗歌创作中的经验与感悟。
    • 张德明
    • 摘要: 新世纪以来,中国新诗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最好机遇。一方面,历经近百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新诗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创作经验,甚至可以说已然有了属于自己的审美传统,这些创作经验为当代诗人的创作带来了极为有效的帮助和支持,这种美学传统也为新诗文体的历史合法性提供了有力的确证。另一方面,通过在继承古典文学传统与学习西方诗歌技艺的双向艺术路径上不断行进,中国新诗已经能妥善处理自身与既有文学传统的关系,在“化古”与“化欧”的层面上做得相对得心应手,不再会出现新诗草创之期那种左右为难、手足无措的窘境。
    • 陈思炳
    • 摘要: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的一年为农历牛年,人们在谈论牛,赞美牛,而更多的是要学习“牛”,学习“牛”的精神品格。其最为重要的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号召的“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学习“老黄牛”,艰苦奋斗,任劳任怨。当代诗人臧克家颂《老黄牛》诗曰:“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老黄牛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高尚品格,受人尊敬。
    • 邓金明
    • 摘要: 最理解钟鸣的人,或许是他本人。这倒不是说他自恋或自傲。而是因为身为“旁观者”,他有一种罕见的自知之明。倘若在世俗生活中,这不过是朴素的为人之道,但在“宝贝儿精神”当道的“强人时代”,这却是难得的德性。当代诗人里,他是第一个勇于写自传的。上世纪90年代初,他花五年时间,潜心完成三大册、一百五十万字的《旁观者》,一部“融个人成长史与广义新诗史于双重叙述”的“成长小说”,开一时风气之先。此后,才有“朦胧诗”以来的诗人撰文作传,追忆个人与时代。
    • 陈思炳
    • 摘要: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即将迎来牛年。牛年人们更爱谈论牛、赞美牛,我们更要学习"老黄牛""孺子牛""拓荒牛"的精神。学习"老黄牛",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当代诗人臧克家颂《老黄牛》诗曰:"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老黄牛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品格受人尊敬,人们赞颂它、学习它,从而转化为人的道德规范和精神风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