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同光体

同光体

同光体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3年内共计611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8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5907篇;相关期刊138种,包括文史哲、学术研究、炎黄纵横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六届年会、首届全国文艺学与美学青年学者论坛、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八届年会等;同光体的相关文献由6696位作者贡献,包括冈田英树、东润、清水智文等。

同光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8 占比:3.24%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5907 占比:96.66%

总计:6111篇

同光体—发文趋势图

同光体

-研究学者

  • 冈田英树
  • 东润
  • 清水智文
  • 广崎尚登
  • 山田涉
  • 额田克己
  • 李依群
  • 丸尾敬司
  • 岩崎真宏
  • 岩下裕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家晨
    • 摘要: 清末民初之际的同光体诗派在词体观念上一方面主张词体要上通骚雅,蕴有寄托,要能反映风人之旨,起到教化民众的作用;另一方面保持词体的独特性,要能蕴藉含蓄,清空骚雅,以最大程度彰显词体言情功能.他们注重词的音乐性,主张按乐律校词、填词,并给出明确的学词途径和研治词学的方法.在词作审美上,他们既推崇南宋词之骚雅,又歆羡五代、北宋词之神穆,既喜爱婉约空灵词风,亦兼容豪放旷逸词境.与晚清四大词人相较,同光体诗派的词学观念更为通达,已明显显现现代词学的雏形.
    • 李亚峰
    • 摘要: "同光体"是晚清最为重要的一个诗歌流派,但这一称谓的具体所指,却颇有歧义.陈衍、郑孝胥最初提出这一名称,本是指同光之交流行于诗坛的时代风尚,并非一种"自称".而姚锡钧、林庚白和汪辟疆等太学论诗时,因这一称呼出自陈、郑之口,就未加辨别地把它视为一种"自称",借以指称彼时正为盛行的陈、郑诗风,从而发生了误读.后又经南社诗人唐、宋诗歌的意气之争,和现当代学者忽略时代指向、充实诗学意涵的学理建构,这个本属于小群体论诗的私人话语,才进入公共文化空间,最终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名词.只有弄清"同光体"称谓的来龙去脉,才能真正理解其实际所指,及背后的时代精神与内涵,从而纠正晚清诗歌研究中"同光诗歌"认知的"时代错位",和近代诗史建构中"宗宋"叙事泛化等问题.
    • 马卫中
    • 摘要: 同光体诗人陈衍提出了"合学人诗人之诗二而一之",作为诗歌创作的最高追求.但是,按照陈衍对"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的诠释,在同光体的代表诗人中,唯有沈曾植兼有"学人"的身份,所为诗或可称作"学人之诗".所以,"二而一之"只能是一种奢想.至于"诗人之诗",由于在中国古代文论中,诗人的典范为《诗经》作者,其所谓"风人之旨",是强调"兴观群怨"和"温柔敦厚".以此为要求,则同光体诗人首推陈三立.陈三立作为"政治活动家",在晚清大厦将倾之时,积极倡导除旧布新,并投身戊戌变法,力图挽救危局.而对时政的关注,则贯穿于其毕生的诗歌创作.陈三立对政治理想的抒发,以及诗歌所反映的民生艰危和国运蹇蹙,或可赋予同光体"诗人之诗"以积极的意义.
    • 胡全章
    • 摘要: 自五四时期中国近现代文学史开山人物胡适基于白话文学正宗观,将陈三立等近代学宋派诗人定为"模仿的诗人""雕琢的诗人"判入"死文学"行列,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史著作将同光体定为封建主义文化和形式主义诗歌的典型代表,视之为反动的逆流,再到近年来,文学史家对以陈三立为代表的同光体诗人表现出更多的"了解之同情",肯定其在学古中追求创新的艺术品格,对其部分诗作表现的时代内容乃至"现代性"予以正面评价,百年来中国文学史书写中的陈三立形象发生了显著变化.时至今日,如何在文学史中客观描述和准确定位以陈三立为代表的同光体诗派,依然是一个学术难题.
    • 李遇春; 鲁微
    • 摘要: 一、“五四”时期旧体诗内部的新旧之争“五四”时期的旧诗群体,如胡先骕所言“半系晚清遗老,半系后起之秀”。其中既包括从晚清进入民国的同光体(宋诗派)、汉魏六朝诗派、中晚唐诗派、诗界革命派诗人,也包括与“五四”诗人几乎同辈的南社及学衡派诗人。
    • 沈金颖
    • 摘要: 陈宝琛,晚清时期著名大臣,曾担任光绪与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是一位政治家、教育家、诗人、书画家.他的书法被当时的人誉为"伯潜体",尤擅长小楷与行书,其书法作品主要融合欧阳询、柳公权、黄庭坚书法的诸多特点,从而形成独树一帜的书法造诣,在清末民初时的书法界自成一家.厦门市博物馆藏清《陈宝琛行书立轴》,文章主要从陈宝琛的人物背景、书法特色阐述此行书立轴的艺术风格.
    • 陆敏
    • 摘要: 方回《瀛奎律髓》作为一部大型唐宋律诗选集,提出了唐宋双宗的诗评思维和尊崇格高的诗评标准,并提出了新变的诗歌创作要求,晚清同光体诗人对此都加以借鉴学习。与此同时,同光体诗人根据时事与诗学发展情况对方回《瀛奎律髓》存在的弊病作出了批判,采取尊古仿古与求新求变相结合的思维进行辩证接受。在身份层面上,方回与晚清同光体诗人皆属遗民且多遭讥笑与贬低,他们都以著书立说等方式进行“自我救赎”,并通过情感的表达与解剖述说抱负与胸怀。这种“自我救赎”的表达,对于后人全面研究晚清诗学具有重要意义。
    • 钱志熙
    • 摘要: 五四新文学运动发生后,虽然新诗在舆论上占上风,但传统的诗词艺术仍然以其自身的发展趋势延续着。在现代作家的诗词中,钱锺书旧体诗词流行较晚,但它际会旧体诗词复苏的文坛形势,有"济穷"之功,在诗坛上的影响,实有后来居上之势。《槐聚诗存》出版后立即引起诗词界的关注,对诗词界寻求古典艺术传统、重新提出学唐宗宋的问题具有启发的作用。进入20世纪后,诗坛有一部分青年作者鉴于浅俗流行,尝试模仿晚清同光体,与同光体有渊源关系的钱诗也因此颇受一部分学诗者的青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