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
翻译理论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0年内共计1777篇,主要集中在语言学、常用外国语、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86篇、会议论文91篇、相关期刊722种,包括中外交流、文教资料、语文学刊等;
相关会议64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年会、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等;翻译理论的相关文献由175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艳、李田心、姜燕等。
翻译理论
-研究学者
- 李艳
- 李田心
- 姜燕
- 隋荣谊(编译)
- 黄忠廉
- 刘宇红
- 孙斌
- 孙秀芬
- 戎刿
- 王琳
- 王艳艳
- 谢天振
- 韩子满
- 魏彬彬
- 万莉
- 佘协斌
- 冉隆森
- 冯宏
- 刘传珠
- 刘北辰
- 刘慧
- 刘杰辉
- 吴娟
- 孙晓曈
- 张伟
- 张建萍
- 张成智
- 张琳
- 张白桦
- 徐岚
- 文宇
- 方梦之
- 曲佳慧
- 朱飞
- 李丹
- 李亚舒
- 李俊叶
- 李娜
- 李江春
- 李珊珊
- 杨司桂
- 林克难
- 王娜
- 王英伟
- 王诗淇
- 程可
- 薛宁地
- 谢职安
- 赵静
- 郝思佳
-
-
马成慧
- 《边疆经济与文化》
| 2020年
-
摘要:
当今国际交往环境的变化,客观上要求翻译专业从“技术性”向“人文化”过渡,要求翻译人才具有理解异质文化、深度沟通不同文化话语体系的能力.施莱尔·马赫的异化翻译策略明确地将翻译和文化体的成长发展关联起来,本雅明的哲学翻译理论则进一步巩固并提升了翻译者的主体地位以及翻译活动的超文化视野.从以上观点来看,翻译专业教育有走向“人文化”的必要性和内在潜力.
-
-
谢芮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 2020年
-
摘要:
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路径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基于谭载喜提出的译学研究两大矛盾,结合蓝红军和穆雷、邹兵的分析模式,将中国译论研究的发展分为三种模式:横向引入西方理论、继承中国传统翻译理论思想、平行融合跨学科发展翻译理论,并分析每种模式代表人物的观点,就每种模式的中国译论发展方向提出相关建议.
-
-
-
付艳艳
-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 2020年
-
摘要:
奈达的"读者反应"一直被译界学者称为比较模式,即将"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进行对比.对此,译界一直存有读者究竟有没有一致的反应,"读者反应"应该如何去衡量等争议."读者反应"意义特殊,中国译界对其存有一些误读现象.因此,有必要再细读经典,对中国译界的误读现象作一个澄清,进而对"读者反应"作出合理的评价和解读.
-
-
曾衍文
-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年
-
摘要:
红色旅游外宣翻译研究未能紧跟红色旅游发展的步伐,处于亟待完善的阶段.红色旅游外宣翻译存在语言错误、语用失误和文化负载翻译不当等问题.针对红色旅游外宣翻译现状,可以运用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生态翻译理论、文本类型理论等构建红色旅游外宣翻译生态圈,并且采用直译、改译、增译、减译等灵活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促进红色旅游外宣翻译.
-
-
时毓聪
- 《海外文摘·学术》
| 2020年
-
摘要:
落语《竹水仙》中的许多内容(如文化固有词、特定名词、敬语等)都是源语(日语)中特有的部分,如果将这些部分直译成中文的话,译文读者很难理解其中的意思,也很难产生和源语读者相同的反应。雅格布森的符号学强调了等价的问题,注重两种语言之间所承载的信息对等。所以在对这些部分进行翻译时,不一定完全按照原文中的语序、所用的词语或者是修辞手法进行翻译,而是要将原文所表达的意义、所承载的信息翻译出来,把译文翻译成译语读者可以接受且理解的形式。
-
-
-
-
路东平;
张璐
- 《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年
-
摘要:
社会语言学翻译研究强调翻译的社会性,关注译文的意义传达而非形式表达,从而具有更强大的解释力和描述力.文章在梳理社会语言学翻译观的起源、探讨国内外研究的关联并对其未来进行展望后认为,社会语言学的5个分支学科,即变异研究、语言社会学、交际民族志学、语言社会心理学、互动社会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仍有大片空白亟需填补.文章建议,未来研究可多关注翻译与社会语言学的"社会层面",进行系统研究.
-
-
张华斌
- 《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
| 2020年
-
摘要:
文章基于文献检索,回顾了新千年以来国内钱锺书翻译思想研究现状,并据此得出如下结论:国内现已基本形成一个堪称"钱锺书翻译思想学派"(或"钱译学派")的学术派别。其基本特征为:1.钱锺书为该学派学术宗主;2."诱""化""讹""媒""不隔"等概念、范畴及其再生概念、范畴为该学派核心话语;3.该学派有以专著、论文等为载体的丰富的学术文献;4.以罗新璋、郑延国、季进、杨全红、蓝红军、余承法等为代表的学者为该学派主要学术群体;5.该学派已初具学术影响力;6.该学派已展现出较为强劲的学术持续力。
-
-
-
郑述谱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专业术语是对相关专业领域内概念的语言指称.它凝结着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只有借助术语,才能传播学术思想,进行专业交流等.术语可分为"已规范术语"与"未规范术语"两类.术语翻译首先应遵循约定性翻译,借助互联网是翻译专业术语的首选途径,对于无法找到约定性翻译的术语,可用"不译法"、"试译法"、"定义法"和"连缀法"进行翻译.
-
-
郑述谱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专业术语是对相关专业领域内概念的语言指称.它凝结着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只有借助术语,才能传播学术思想,进行专业交流等.术语可分为"已规范术语"与"未规范术语"两类.术语翻译首先应遵循约定性翻译,借助互联网是翻译专业术语的首选途径,对于无法找到约定性翻译的术语,可用"不译法"、"试译法"、"定义法"和"连缀法"进行翻译.
-
-
郑述谱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专业术语是对相关专业领域内概念的语言指称.它凝结着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只有借助术语,才能传播学术思想,进行专业交流等.术语可分为"已规范术语"与"未规范术语"两类.术语翻译首先应遵循约定性翻译,借助互联网是翻译专业术语的首选途径,对于无法找到约定性翻译的术语,可用"不译法"、"试译法"、"定义法"和"连缀法"进行翻译.
-
-
郑述谱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专业术语是对相关专业领域内概念的语言指称.它凝结着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只有借助术语,才能传播学术思想,进行专业交流等.术语可分为"已规范术语"与"未规范术语"两类.术语翻译首先应遵循约定性翻译,借助互联网是翻译专业术语的首选途径,对于无法找到约定性翻译的术语,可用"不译法"、"试译法"、"定义法"和"连缀法"进行翻译.
-
-
-
-
-
-
吕黎
- 《中国文学理论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百年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中国话语”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21世纪的比较文学会走向何处?这不仅是比较文学研究者相当关心的问题,也是许多国别文学研究者不能不在意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对翻译的不同理解入手,分析比较文学、世界文学和翻译研究的影响此消彼长之中的一些原因,并提出比较文学是这三门学科的制度基础,翻译研究是这三门学科未来发展的学术基础,达姆罗什式的世界文学可能是这三门学科未来的道德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