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博士论文

博士论文

博士论文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1872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59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504篇;相关期刊1109种,包括读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国研究生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二届气象科技史研究学术研讨会、2012年湖南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术交流会、2011年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等;博士论文的相关文献由1677位作者贡献,包括冯长根、护理学杂志编辑部、薛涌等。

博士论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59 占比:78.24%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55%

专利文献>

论文:504 占比:21.21%

总计:2376篇

博士论文—发文趋势图

博士论文

-研究学者

  • 冯长根
  • 护理学杂志编辑部
  • 薛涌
  • 季羡林
  • 黄鸣奋
  • 佚名
  • 元青
  • 王德义
  • 苗怀明
  • 范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东东
    • 摘要: 新世纪以来,元诗观念在诗歌研究界广为人知,张枣实际上有首倡之功。他在名文《朝向语言风景的危险旅行》中对元诗多有涉及,虽然沾染有诗人的微妙言辞,但仍提出了元诗这一视域。而他的博士论文《现代性的追寻:论1919年以来的中国新诗》更是将元诗观念贯通进对中国现代诗歌的整体考察,使元诗成为中国现代诗歌写作尤其是现代主义实践的核心概念之一。
    • 左晓栋
    • 摘要: 近几年来,零信任(Zero Trust,ZT)成为网络安全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甚至被很多人视为网络安全领域的“压倒性”技术趋势。零信任概念最初见于1994年的一篇博士论文,后因2010年咨询公司Forrester的大力宣传而被公众所熟知。2020年8月,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零信任架构》定义零信任为一系列概念和思想,旨在面对信息系统和服务中受损的网络时,在按请求执行准确的、最小权限的访问决策过程中,减少不确定性。2021年9月7日,美国政府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及国土安全部网络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局(CISA)先后发布了《联邦政府向零信任迁移的原则》和《零信任成熟度模型》。美国政府将其冠名为“战略”,引发世界各国对其可能实施网络安全重大行动或布局网络安全重要技术的强烈关注。
    • 护理学杂志编辑部
    • 摘要: 2021年3月,本刊收到《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编委会通知,《护理学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即第9版)临床医学/特种医学类的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评价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审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被摘量(全文、摘要)、被摘率(全文、摘要)、被引量、他引量(期刊、博士论文)、影响因子、他引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5年他引影响因子、特征因子、论文影响分值、论文被引指数、互引指数、获奖或被重要检索系统收录。
    • 孙锦明
    • 摘要: 回想一下自己的教育管理研究与学校管理实践经历,我接触到的女性学校管理者还真是不少。10多年前做博士论文访谈时在华东师大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就近距离领略了10多位女校长的风采;后来回江西工作后扎根自己的实验基地校当校长,一起共事的年级主任、中层管理干部、副校长亦不乏女性;近年来由于开展学校管理咨询、校长培训讲座,深入学校调研的机会频繁,更是接触了大量的女性学校管理者。总体上,我接触的女性学校管理者主要是校长和副校长,其中既有北上广深的,也有中西部地区的,分布在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各级学校,但总体上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明显要多于中学阶段的,现实中大体也是如此。
    • 摘要: 2021年12月,李韬的新著《中国古代艺术范畴论》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该著作是在李韬的博士论文(东南大学校级优秀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作者从动笔到出版本书近10年的时间中,几经修改、完善,不断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其间主持完成了两项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参与完成了一项国家社科艺术学一般项目,在深耕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中国古代艺术范畴论》的内容,为中国传统艺术观念的研究增添了新的力量。
    • 护理学杂志编辑部
    • 摘要: 2021年3月,本刊收到《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编委会通知,《护理学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即第9版)临床医学/特种医学类的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评价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审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被摘量(全文、摘要)、被摘率(全文、摘要)、被引量、他引量(期刊、博士论文)、影响因子、他引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5年他引影响因子、特征因子、论文影响分值、论文被引指数、互引指数、获奖或被重要检索系统收录、基金论文比(国家级、省部级)。
    • 叶浩生; 苏佳佳
    • 摘要: 2021年7月26日,“活着的最著名的心理学家”班图拉去世,《心理学报》编辑部一直想纪念此事。恰好,早在1991年,叶浩生老师就在导师高觉敷先生的指导之下,以《论班图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行为主义与认知心理学的综合》的博士论文获得博士学位,叶老师堪称“中国心理学界系统研究班图拉理论思想的第一人”,所以,编辑部邀请叶老师亲自执笔班图拉悼文,并借此机会,对叶老师进行了深入的采访,于2021年8月17日(叶老师的生日)发表在《心理学报》公众号上。编辑部希望藉此种方式,能真正使得班图拉先生“哲人已逝,思想永存”。访谈全文经《心理学报》授权《心理研究》发表,特向《心理学报》编辑部所有同事们表示感谢。
    • 聂海杰; 黄明睿
    • 摘要: 从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整体逻辑进程看,博士论文对马克思的世界观转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大学时期,马克思遭遇了旧哲学将“应有之物”与“现有之物”截然对立的难题,陷入了无法克服的“世界观危机”之中。在博士论文及其准备性材料《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中,马克思对该难题进行了深入求解,确立了将“哲学的世界化”与“世界的哲学化”有机统一的哲学观。这一成果不仅使得马克思走出了“世界观危机”,而且为其从《莱茵报》到《德法年鉴》所实现的世界观转向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一,马克思摒弃了将“感性世界”视为“假象世界”的“柏拉图主义信条”,截然相反地承认“感性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为其世界观转向奠定了存在论前提;其二,马克思深刻把握住了“感性世界”与“超感性世界”的矛盾关系,并对二者之间的差异性及其辩证转化作了深入剖析,为其世界观转向奠定了方法论根据;其三,马克思追溯了造成“感性世界”与“超感性世界”二者矛盾关系的根源,并将消除根源、解决矛盾的方法诉诸主体的抗争,为其世界观转向奠定了价值观支撑。在此意义上,博士论文构成马克思世界观转向的逻辑开端。
    • 马卫中
    • 摘要: 瑞杰仁棣的博士论文即将出版,邀我写几句话作为序言。序者,叙也。回想当年和瑞杰一起讨论论文的场景,犹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10年前,瑞杰返自山西。他是我曾经指导过的硕士研究生,此次又回来随我攻读博士学位。因其已经在忻州师院任教,学成后也会回去,故和他拟定的博士论文题目为《清代山西诗歌研究》。这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首先,博士论文要有创新的意义,要对学术的研究有所贡献。
    • 侯德彤
    • 摘要: 冀朝鼎(1903-1963),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13岁便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1929年赴美留学,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其英文博士论文题目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Key Economic Areas in Chinese History)。该著创造性地提出了基本经济区的动力学这一概念,并利用详实的史料,结合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修建灌溉防洪工程和运河的研究,追溯基本经济区的发展,说明基本经济区作为控制附属地区的工具和政治斗争武器的功能,揭示其转移过程及其与中国历史上统一分裂之间的动态关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