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纪念商务印书馆创立120周年学术研讨会
纪念商务印书馆创立120周年学术研讨会

纪念商务印书馆创立120周年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7
  • 召开地:上海
  • 出版时间: 2017-06-08

主办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

会议文集:纪念商务印书馆创立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2017年2月11日,迎来了120岁的生日.120年前,从上海走来,成为中国现代出版事业的开启者,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早期推动者.这都源自夏瑞芳和张元济们怀揣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和抱负,抱持"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使命,以世界的眼光,以现代学术和现代文化的方法,从教育和人的现代化入手,把中华民族拉入人类现代文明的主航道.
  • 摘要:作为近代中国出版业的龙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诞生、发展与繁盛,绝不是偶然的,它与夏瑞芳、张元济、王云五等人精心经营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上海比较发达的印刷资本主义市场有密切关系,与新型文化人在上海的高度集聚有重要关系,与上海发达的交通、运输与通讯网络、广泛而密切的国际联系、充沛的劳动力市场,也有内在关联.
  • 摘要: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的建立与竞争、发展,到后来像开明、文化生活出版社的兴起与活跃,这样一个出版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中国出版与知识分子创建现代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很多出版商就是知识分子自己,他们把自己的写作、出版、文化传播紧密结合在一起。所以说,现代文化发展和现代出版发展是根本分不开的。
  • 摘要:陈独秀、胡适等启蒙思想家,借助《新青年》杂志与北京大学青年学生的力量,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与此相呼应的,是同时期中国的差不多所有的出版物,都对新文化运动做出各种回应.20年代的上海,尤其是文学文化领域,与北京的新文化运动尽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还是保持着自己的相对独立性.以《时事新报》为例,它一方面探讨社会主义等理论问题,但另一方面,却是抱着商讨而非倡导的态度.
  • 摘要:晚清以来由帝国主义殖民扩张所引发的中国社会危机/文化危机,促动了与之相对应的知识生产体系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对于当时的中国知识界而言,除了要面对中/西不同的知识生产状况和面向,还必须要解决由此衍生出来的古/今的知识断裂/衔接的问题.如何在危机意识下重新整理"中学"的内在知识体系,重构"中学"与危机现实之间的回应性关系,构成了彼时中国知识界必须要面对的重大问题.
  • 摘要:商务印书馆是清末民初教科书编纂的巨头,可以说,商务印书馆是倚仗着近代教科书编纂与出版而崛起和发展起来的。1931年,商务印书馆同人为该馆以教科书编纂的成就而自豪地写道:“中国之教育在过去三十五年中,自萌芽而至于积极发展与改进,本馆负荷出版界重任,对此伟大建设之工程,始终为忠实努力之公仆,一方面适应环境与潮流,供给教育材料—教科书,并复印本国及译印各国有用书籍,而《华英初阶》和《华英进阶》正是商务印书馆“适应环境与潮流”而最早“供给”出的教学材料—英语教科书。清末日益浓厚的外语学习风气,是商务印书馆的英语教科书拓展市场、广泛销售的有利条件。正是这几本英文教科书成了商务印书馆诞生、成长和发展的催媒,可以说,是早期英文教科书编刊使商务印书馆在中国出版界崛起并在英语教育界崭露头角,改变了自己最初印刷商的形象,在文化界奠定了自己独特的出版地位。
  • 摘要:黄健民曾对商务印书馆的“阳湖耆宿”们有如此的评价:“他们顺应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当时知识界‘救亡图存、复兴民族’的总目标之下,凭借满腔的爱国热忱,克服重重困难,致力于编辑出版工作,不仅对商务印书馆的创业有筚路蓝缕之功,而且也为新学的传播、新教育制度的建立、新知识阶层的形成,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商务印书馆的常州帮是近代文人精英群体的典型代表,其形成既有传统的血缘、地缘因素等不可磨灭的痕迹,又呈现着新时代的某些特点。他们在上海这个大都会中聚集在一起,也在上海这个城市中改变着自己,他们是历史的产物,最后也终究走进历史,但他们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作出的贡献,却不会为后人所遗忘。
  • 摘要:商务早期童书还有包天笑编译的儿童小说《馨儿就学记》与《苦儿流浪记》等,最初以“教育小说”连载于《教育杂志》,后出版单行本,十分畅销。商务1909年1月创刊的《儿童教育画》,1911年3月创刊的《少年杂志》等儿童期刊,也有广泛影响。商务印书馆清末民初童书的编译与出版成就,都是在总编译长张元济孽画和领导下取得的,张元济先生无疑为商务的“灵魂”人物。
  • 摘要:在纪念商务印书馆时需要它视为整个中国近代以来的文化史的一个缩影。商务的无数出版物的作者、译者、编者,如何耕耘、播种这块中国学术园地,如何开启民智,他们的追求,他们的努力,他们的艰辛,他们的曲折,他们的心路历程,都是先贤留给人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是一个精神富矿,值得珍惜,也有待于后人进一步发掘。也许可以从中找到矫正时弊之良方。
  • 摘要:从1897年成立至今,商务印书馆经历了120个春秋,横跨三个世纪、历时整整两个甲子,堪称中国社会百年现代化大转型的见证人.只有把商务印书馆放在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大背景中看,才能深刻理解商务馆启蒙思想、教育救国的立馆宗旨对于现代中国的深远意义.这一宗旨既是商务印书馆诞生时正在中国方兴未艾的改良主义之主张,也是商务馆开创者夏瑞芳、张元济等先生的平生所愿.
  • 摘要:在媒介技术上,尽快跟上数字时代技术发展的节奏,开发数字图书,为纸质图书配备必要的音频和视频资料,建设有全文检索功能的图书和期刊数据库并以灵活的方式向公众开放,尽快完善“工具书在线”,将其打造成商务印书馆数字出版的一大特色品牌;与手机、网络媒体乃至技术服务方合作,定制开发适应目标客户群体需求的数字内容和应用程序,同时借助融媒体加以推广,建立高效便捷的读者信息反馈通道,一方面最大限度地盘活既有信息“库存”,实现优势资源的数字转化与再利用,另一方面借助新媒介技术实现炫丽“变身”,改善用户体验,提升读者忠诚度,增强“吸粉”能力。在出版内容上,除了把守工具书的出版优势外,还要坚持学术经典优势,依托朝阳学科开发核心竞争力。民国时期,商务与民俗学彼此支撑,互助共赢,开创了出版社与学科良胜互动的优秀传统,如今可以继续借鉴这一成功模式,借助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兴未艾之有利时机,聚集一批有学养、有创新精神的民俗学者,发掘、整理我国各地、各民族、各行业、各历史时期的民俗文化资源,策划出版系列学术专著和科普读物,一方面接地气,响应“复兴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号召,一方面高瞻远瞩,为将来更好地适应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需求提前做好文化资源的储备工作。在经营管理方面,发行渠道上要重视电商平台,充分利用电商的人气聚集效应和分销能力,将电商的用户转化成自己的读者,同时要建立完善的促销机制和售后服务体系。另外,在出版模式上,可以出版社为主体开展作者自助出版、众筹出版等新的尝试,调整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在探索的过程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 摘要:在梳理商务印书馆出版史研究历程时,不难发现一个较为突出的优良传统,就是作为研究对象的商务主体自身就非常重视自我追忆、自我省思,并主动引导学界与业界参与对其馆史的研究.这个现象一方面说明作为"中国现代出版第一人",对其巨大的出版业绩与社会贡献有充分的自我认同与自信,另一方面也彰显出商务不断从历史脉络中追寻精神资源与发展动力的企业文化品格.解放前,商务就非常善于利用馆方整年大庆、重要人物如张元济的寿辰、重要出版物如《东方杂志》的办刊节点等等,进行纷纭多彩、卓有成效的"自我追忆"式活动,留下了众多至今仍具学术传承价值的宝贵文献.解放后,尤其是建国初期商务经历了复杂的社会主义企业改造与发展转型时期,企业的主体化认同意识更加浓烈,弘扬馆史的责任感也与日俱增,从解放前即时即景式的灵活性纪念策略向组织化、专门化的常态性文化战略转变.
  • 摘要:商务印书馆在中国近现代重要思潮的传播上居功甚伟.进化论作为中国近代第一大潮也与商务印书馆发生了不解之缘."西学第一人"严复便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传播西方进化论的第一本名著《天演论》,影响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调和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杜亚泉也以《东方杂志》为阵地,宣传有着自身特色的进化论思想.这种对于不同立场的进化论思想的容纳,从一个角度显示了商务印书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思想格局,定然也会在新世纪发生积极影响.
  • 摘要:严复通过译著来传播现代西方思想的做法不仅体现在著名的《天演论》中,而且,在不为人熟悉的《原富》中,也存在着译做的现象:即,严复不是严格的对照着原著翻译,而是渗透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一定程度上改作了《原富》。这种创作,又借助着西方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原富》中,主要体现为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伦理思想对中国传统义利观的改写。
  • 摘要:教育哲学成为中国学者自觉从事的一个研究领域,是从20世纪早期开始的.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教育哲学的诞生期,这一时期,不少教育哲学方面的专业论文在各种报刊公开发表,以"教育哲学"命名的各类专业著作开始出版,部分高校也开始开设相关课程.就专著的出版而言,这一时期专业的"教育哲学"图书共有8种,其中商务印书馆出版或发行的有5种.这些书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范寿康所著《教育哲学大纲》一书.该书是"中国学者以教育哲学命名的第一本学术著作,在中国教育哲学的学科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意义","这部著作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教育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初步诞生".因此,一定意义上说,商务印书馆对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这一问题并没有引起学界应有的关注.本文希望在中国教育哲学学科发展史的视野下,考察范寿康《教育哲学大纲》的基本思想和主要特点,从而在一个侧面还原商务印书馆在中国教育哲学发展史上的独特作用.
  • 摘要:商务印书馆在中国的学术发展中的地位是有目共睹、不言自明的.一部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历史,就是中国学术发展的历史.商务印书馆的发展既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也与一个学者的成长息息相关.这里所要谈的就是上海师范大学的徐孝通教授与商务印书馆的一点缘分.徐孝通教授的学术起步就是和商务印书馆有关.文章根据部分档案资料对徐孝通教授的学术生涯做一个剪影式的介绍.以缅怀中国,特别是上海哲学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奠基性人物.
  • 摘要:张元济(1867-1959),中国出版家.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清光绪进士,曾任刑部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因参与维新运动,戊戌政变时被革职.后在上海致力于文化事业,主持南洋公学译书事宜,后接任公学总理.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商务印书馆,先后任编译所所长、经理、监理、董事长,参与创办《东方杂志》、《教育杂志》、《小说月报》等.规划出版《辞海》、《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地名大辞典》,主持影印《四部丛刊》,校印百衲本"二十四史".辑有《续古逸丛书》.建国后任上海市文史馆馆长、商务印书馆董事长,并先后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著有《校史随笔》、《涵芬楼烬余书录》、《涉园序跋集录》等.
  • 摘要:商务印书馆于1897年创立于上海(1954年迁往北京),是中国第一个大型现代出版机构.一个多世纪以来,它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己任,积极继承中华文化、传播海外新知,创造了中国文化事业的辉煌.一些文化名人早年与该馆之缘,也成为耐人寻味的佳话.商务印书馆在上海期间与文化名人之缘,清晰折射了它在经营方面的独特风格。
  • 摘要:成立于1897年的商务印书馆,在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途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在书籍的出版,杂志的编辑,外国书籍的译介,文学丛书的出版,在哲学、宗教、政治学、经济学、法学、语文学、物理学、地质学、矿物学、天文学、植物学、动物学、医学、化学、生理学、冶金学、测量学、教育学、艺术学、园艺学、文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有重大的贡献,对于推进中国社会文明的引进、文化的交流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推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商务印书馆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繁殖和哺育的重要意义.
  • 摘要:回首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统领中国现代出版业发展的出版机构的历史,总能找到一些令今人佩服、仰慕的故事.而从这些历史中提炼出的相对比较客观的史料并公诉于世,有时还不免使今人难堪,假如还存有一份不太无知者无畏的心态的话.1897年成立的商务印书馆、1912年创办的中华书局等出版机构,仍然为当代人所知的,都是近五十年之间产生的回忆,真正的史料(特别是1949年之前的原始文本)所存实在不多,加上回忆者多为当年的作者、编辑和各个时代的干部,他们的回忆自然早已将历史洗涤了一次,留下的都是名人、名作与名事,而且,这些回忆会因社会背景的不同而让后人难以辨别真伪.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