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566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政治、政治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81篇、会议论文82篇、专利文献737篇;相关期刊1922种,包括当代世界、人民论坛、东南亚研究等; 相关会议67种,包括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第八届年会)、黄帝旗帜·辛亥革命与民族复兴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纪念辛亥革命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民族主义的相关文献由5227位作者贡献,包括花永兰、黎跃进、张淑娟等。

民族主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581 占比:87.20%

会议论文>

论文:82 占比:1.28%

专利文献>

论文:737 占比:11.52%

总计:6400篇

民族主义—发文趋势图

民族主义

-研究学者

  • 花永兰
  • 黎跃进
  • 张淑娟
  • 许纪霖
  • 张磊
  • 汪晖
  • 关凯
  • 周石峰
  • 暨爱民
  • 王希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翟一达
    • 摘要: 随着日本保守主义政治势力的扩张,日本政治右倾化受到了海内外学界和媒体的关注,也引起了日本邻国的批评。本文区分了日本政治右倾化和社会右倾化两个概念,前者主要指政治精英和政党的右倾化言行,后者指日本社会中广大普通民众政治态度的右倾化趋势:即日本民众的主流民意对内呈现出民族主义或国家主义上升和历史修正主义趋势,对外表现出放弃和平主义与支持国家军事扩张的倾向。根据社会右倾化的定义,本文系统地整理并分析了跨越数十年的历史调查资料,从民族主义或国家主义、对战争的历史认识、对修改宪法第9条的态度,以及对自卫队军事扩张的态度等4个方面,研究了日本民众的政治社会态度变迁,实证材料并不支持日本社会整体发生了显著右倾化的主张。在日本政治右倾化加剧的今天,客观认识多数日本民众的政治态度,不仅可以避免政策制定过程中误判局势造成非预期的后果,还可以在对日本的公共外交中“讲好中国故事”,赢得日本民众的理解,最终共同遏制日本政治右倾化及其负面影响。
    • 时盛杰
    • 摘要: “交往理性”是哈贝马斯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是值得“普遍模仿”的“黄金法则”。但是在国际传播领域,“交往理性”始终面临着困境。本文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出发,认为“交往理性”受到非理性主义、民族主义和现实主义的阻碍。非理性主义削弱了交往行为理论的“理性”根基;民族主义以反启蒙和自我中心主义的特征破坏了“理性”和“平等”的前提;现实主义则以权力斗争为核心、以“泛安全化”为表现,破坏了“话语规范性”和“主体真诚性”。三者交织于国际舆论场中,对国际社会的“公共领域”造成了难以逆转的伤害,导致了“交往理性”的困扰。
    • 张娜
    • 摘要: 梁启超对卢梭思想的理解经历了前后不同的变化,从盛赞卢梭为“医国之国手”,到后来的颇多微词,并全面转向伯伦知理的“国家论”。对于这一变化,现有的研究或从梁启超的美国之行进行分析,或将这一变化与梁启超短暂的革命倾向进行关联,客观来说,这些因素可能对他思想的变化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不应被夸大,更不能说成是主要原因。梁启超对卢梭思想理解的前后变化,是多方面促成的,而他对民族主义思考的深化应该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这一变化反映的是他对近代中国的社会思想意识的民族主义化进程所做的重新思考与理论选择。
    • 柳婷婷
    • 摘要: 斯特拉文斯基作为20世纪初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其早期的音乐创作作品在他整个创作人生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火鸟》是他早期创作的三部舞剧中的第一部,也是标志着他从青涩走向成熟的一部代表性作品。整部作品贯穿了俄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旋律、音调和节奏,凸显了东方异国情调和浓郁富有色彩的配器。本文将从舞剧作品《火鸟》乐器布局、节拍节奏以及调性肢体等三个方面进行剖析,探索其中所体现的俄罗斯民族风格,感受俄罗斯民族音乐曲调的高亮魅力。
    • 崔芃昊
    • 摘要: 若从创作动机的视角来看,文学的重写行为实际上反映了写作主体对集体记忆的主观介入,被重写的文本必然会含有历史与社会性的意义重塑。“白蛇传”作为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也因文本的经典性被纳入到现代作家的重写谱系,并参与到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建构之中。在1930—1949年间的“白蛇传”重写现象中,整体呈现出了现实主义叙事的转向:一方面,作家以祛魅和讽喻的叙事策略规避着高压的意识形态管制,表现出知识分子的现实焦虑;另一方面,在“游戏”的叙事态度中,反映出“边缘”与“中心”对话的渴望,作家批判的背后呈现了民族主义情结的暗涌与“厚古薄今”式的价值回溯。
    • 李国磊
    • 摘要: 司马辽太郎历史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已有40余年,译介的作品数量渐多,研究多有推进,但尚有不足。在译介方面,存在译介数量偏少,译介范围有限等问题,需加强小说、随笔等多种类型作品的译介。在研究方面,多集中于对司马辽太郎历史文学战争观、民族主义的批判,还需从拓宽研究对象的范围、明晰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开掘其他研究视角的空间等方面推进研究。
    • 杜万威
    • 摘要: 在晩清,随着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主义逐渐高涨。民族主义给予林纾深刻影响,促使其在翻译中进行改写,如对书名和人物形象的改写。在民族主义的呼唤下,林译小说的改写现象指向“建设国族”与“改造国民”的目的。
    • 林冈; 王晓笛; 吴维旭
    • 摘要: 作为当前最富争论的学术概念之一,民粹主义已经成为指涉欧美国家诸多社会思潮、社会运动、政治策略和政策论述的常用术语。这一现象是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社会经济结构两极化和社交媒体催化的产物,客观反映出西方各派政治势力在选举政治动员与政策论述中持续不断的“框架整合”需求。概念的过度延伸导致民粹主义从一个左派思潮的元概念沦为包含左、右翼民粹主义的宽泛概念,甚至与民族主义概念相混淆,造成“民粹民族主义”和“民族民粹主义”的“概念创新”现象。事实上,民粹主义的概念内涵应包括经济平等主义、政治平等和直接参与、文化通俗化、反精英主义和反自由多元主义。作为面向社会底层的独特意识形态体系,民粹主义具有左派倾向。民粹主义反对精英主义和社会不平等,可以视为自由民主的部分内容,但其对政治代议制度、优绩统治和自由多元主义的过度挑战,又有损民主精神和政治的制度化。
    • 杨筱
    • 摘要: 1933年,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发表《云冈石窟中表现的北魏建筑》,以石窟石刻的建筑图案讨论北魏木构建筑,对伊东忠太主张的“西方文化陆上传播说”提出了基于现代学科范式的批驳。文中对石窟“建筑的”价值的讨论,是营造学社以“结构理性主义”建构中国建筑史叙事的重要成果,展现了20世纪初现代建筑史学勃兴阶段中国学人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自觉。
    • 高广源
    • 摘要: 19世纪,意大利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成为了人们迫切的需求。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很多歌剧作品都呈现出了一定的民族主义思想。纵观威尔第的作品,也表现出了明显的民族主义思想,对其加以分析和探讨,有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威尔第的创作风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