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卢梭

卢梭

卢梭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2328篇,主要集中在教育、欧洲哲学、政治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93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27篇;相关期刊1193种,包括法制博览、法制与社会、学理论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决策论坛—科学制定有效决策理论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南北五校哲学博士生论坛、第一届京津高校青年哲学论坛等;卢梭的相关文献由219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爱国、布伦特·J·斯塔尔曼、斯图尔特·福赛思等。

卢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93 占比:98.50%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34%

专利文献>

论文:27 占比:1.16%

总计:2328篇

卢梭—发文趋势图

卢梭

-研究学者

  • 刘爱国
  • 布伦特·J·斯塔尔曼
  • 斯图尔特·福赛思
  • 马丁·J·伦纳
  • 林壮青
  • 刘黎明
  • 李妍妍
  • 冯骥才
  • 包大为
  • 徐志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娜
    • 摘要: 梁启超对卢梭思想的理解经历了前后不同的变化,从盛赞卢梭为“医国之国手”,到后来的颇多微词,并全面转向伯伦知理的“国家论”。对于这一变化,现有的研究或从梁启超的美国之行进行分析,或将这一变化与梁启超短暂的革命倾向进行关联,客观来说,这些因素可能对他思想的变化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不应被夸大,更不能说成是主要原因。梁启超对卢梭思想理解的前后变化,是多方面促成的,而他对民族主义思考的深化应该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这一变化反映的是他对近代中国的社会思想意识的民族主义化进程所做的重新思考与理论选择。
    • 王俊
    • 摘要: 法国艺术家亨利·卢梭和比利时绘画大师勒内·马格利特虽然生活经历、成长环境、受到的艺术教育和训练等都不相同,但他们一生都对绘画保持热爱并执着追求绘画艺术,为世人留下了丰富的艺术作品且作品都强烈地体现着梦幻与现实交织的绘画风格,如梦似幻的画面效果也展现了不同于一般学院派传统绘画的艺术魅力。所以本文从他们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相同点进行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分析他们绘画中所呈现的共性,更为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他们的艺术作品。
    • 王晨
    • 摘要: 卢梭道德教育思想底蕴深厚,其以“自然主义”为基础,以“自然人”和“道德公民”为目标,将道德教育划分为自然教育和公民教育两个阶段,倡导“顺应自然”和“实践教育”道德教育方法,展现出了对道德教育的深层次思考。辩证地看待卢梭道德教育思想,体认其蕴含的价值意蕴,有助于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确立,维护学生成长的自然本性,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汲取卢梭道德教育思想的精华,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树立学生本位理念、推动实践教育发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发挥教师榜样教化作用等工作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 王坤庆; 李帆
    • 摘要: "自然"是解释尼采哲学的关键概念。在重估自然价值的基础上,尼采阐述了人的自然化危机及再自然化道路,即人在自然的永恒轮回中成为高于自己的存在,这也构成了他建构教育思想的"自然"视角。基于反卢梭的立场,尼采阐述了以权力意志为主导、以超人为目的、以斗争为方式、以自我实现为终点的教育思想,并认为它才是合乎自然规定的。尼采是卢梭教育思想的反对者与继承者,他坚持了方法论意义上的自然主义立场,将教育视作与未来哲学相适应的工具,赋予"自然"批判与重构的双重使命。尼采式教育的自然主义批判并未挣脱柏拉图主义的局限性,但是,他对人的关注、对重估价值方法的应用仍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自然性,坚守"为人的教育"。
    • 柯文涛; 李子华
    • 摘要: 在《爱弥儿》的研究中,"爱弥儿是谁"始终是一个悬而未决和存在理论分歧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很多研究者不了解《爱弥儿》的主要定位,未发现《爱弥儿》与《理想国》的内在关联,未找到理解《爱弥儿》的钥匙;《爱弥儿》隐藏了卢梭的个人写作观念及原则;研究《爱弥儿》的部分资料阙如。从卢梭取名来看,爱弥儿具有模仿者的面孔。借助自私心与自爱心,卢梭为爱弥儿塑造了自然人兼公民的双重面孔。至于立法者,由于他不具备关于真理和人的真实知识,因而也不是爱弥儿的最终面孔。或许将爱弥儿培养成哲人才是卢梭的教育意图。
    • 叶庭孜
    • 摘要: 启蒙时代的思想先锋卢梭敏锐地意识到人类自然状态下自由的改变,并用富有激情和浪漫的笔触写下了《社会契约论》,吸引了康德一波哲人前仆后继,令当今时代的制度仍保留它的余温。在当今的哲学领域中,关于自由相关问题的探讨仍被高度关注,通过分析论述《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由思想,可以挖掘社会自由的运行模式,寻找人们获得真正自由的轨迹,探索卢梭的自由思想对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理论启发。
    • 黄池荟; 李丽丽
    • 摘要: 卢梭作为18世纪法国杰出的教育家和启蒙思想家,在这一特定时期由他引导的启蒙运动在提升人们的思想觉悟方面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卢梭的《爱弥儿》及其他著作进行研读后了解到,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是以培养“道德人”为最终目的,即培养拥有善良情感,能够明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命运之间联系的道德公民。将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应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仅符合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同时也对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启示。
    • 王世奇
    • 摘要: 法国思想家卢梭的政治学名著《社会契约论》(又译《民约论》)提出了一种影响深远的国家正当化理论,该理论已成为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建立的逻辑起点,在理论层面促成了法国大革命和美国革命。后来,法国国民公会决定给大革命的象征卢梭树立雕像,以金字题词---“自由的奠基人”。它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后世至今再也没有一种理论能像社会契约论一样,其中的人民主权、自然权利等概念几乎被所有人类现存的政体视作正当性来源并融入政治法律活动的实践,并且写入各国的宪法、教科书,成为每个公民的必备常识和信仰。
    • 李晶晶
    •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具理性"影响着现代人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观念也渗透在了儿童教育领域。儿童的教育是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儿童头脑认知的发展,快速接受新知识;还是要顺从儿童身心的自然发展,更多的关注孩子天性发展。本文拟从卢梭的自然主义儿童观出发,基于现代人基本的价值处境,探讨信息化环境下卢梭儿童教育观的价值处境,以期找到信息化环境下自然主义教育观的实践意义。
    • 李好; 唐娟; 陈军
    • 摘要: 在学界发生了"身体转向"的今天,卢梭与杜威两位教育思想家在对儿童身体的认识上颇具前瞻性。二者都重视儿童身体的自由成长与适当锻炼,强调成人对儿童身体的呵护及感官对儿童成长的价值。但是,杜威强调儿童天性,也很重视从社会层面关注儿童身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卢梭批判医学对身体有消极影响,杜威的科学思想则并不与医学相抵牾;卢梭从带有文学色彩的自然主义教育观看待儿童身体,杜威则批判吸收了卢梭的观点,并从生物学和心理学视角观照儿童身体。基于二者之比较,教育应以儿童身体作为各项活动的起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