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近代中国

近代中国

近代中国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654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92篇、会议论文55篇、专利文献2806篇;相关期刊2149种,包括江汉论坛、开放时代、社会科学研究等; 相关会议35种,包括北美中国学的历史与现状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0史学——第三届近代中国与世界暨纪念近代史所成立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2009年两岸三地历史学研究生研讨会等;近代中国的相关文献由5372位作者贡献,包括苏全有、吴洪成、马勇等。

近代中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492 占比:69.41%

会议论文>

论文:55 占比:0.59%

专利文献>

论文:2806 占比:30.00%

总计:9353篇

近代中国—发文趋势图

近代中国

-研究学者

  • 苏全有
  • 吴洪成
  • 马勇
  • 侯强
  • 朱英
  • 朱荫贵
  • 陈文联
  • 雷颐
  • 罗志田
  • 刘学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川灵; 施敏俊
    • 摘要: 本文在检索整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地区出版的各个种类的中国近代纺织服饰出版史料的数量、中国近代有影响的纺织服饰出版史料的出版地域,探讨了这些出版史料地域分布的特点。整理与研究表明:中国近代纺织服饰出版史料的出版地域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主,以各时期的政治中心居多,从以丝业为主的地区向以棉纺织业为主的地区发展。并根据统计结果从出版史料的角度佐证了上海是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和时尚业的中心。
    • 何璐西; 刘大平
    • 摘要: 19世纪末,新艺术运动拉开序幕,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延伸传播到了远在东方的中国。新艺术在中国多地多个艺术领域流行开来,完成了东西方文化传播。其中,中东铁路沿线建筑与装饰承载着新艺术运动的完整演化表达,整个过程超过30年,并持续影响着主要城市的建筑与装饰风貌,最终在中国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新艺术形态。本文着眼于中国新艺术的传播过程,并以作为中国新艺术主流的中东铁路建筑与装饰为对象,探讨中国新艺术运动的建筑装饰特征和价值。
    • 蔡勤禹; 高铭
    • 摘要: 海塘作为沿海地区防止风暴潮侵袭的主要屏障,自古以来在修筑海塘经费筹集、修建方式与施工管理、修建技术与材料及海塘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不同时代烙印。进入近代以后,在中西交流加强和国内社会变迁的影响下,修塘机制逐步开始全面变革,比如,经费筹集呈现出资主体多元化;经费来源和经费形式多样化;海塘修建方式由古代劳役制改为以工代赈;招标方式的出现及工程预算制度的引入,呈现出近代性特点;修建海塘的材料增添了钢筋混凝土的使用;修建技术采用新知识,结合风暴潮活动特点而减缓其冲击力和破坏性;海塘管理机构设置科层化明显加强,并且通过法律形式进行制度化管理。近代江浙海塘修建机制的这些变革,是社会变革投射在海塘上的一个缩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海洋灾害应对机制变革的丰富内涵。
    • 熊陈渝芳
    • 摘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中国卫生建设事业发展迟缓、卫生状况十分恶劣,以及民众卫生观念淡薄,传教士决定从普及卫生知识、开展卫生宣传运动、组织卫生防疫工作三方面着手,在华开展卫生教育运动。这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近代中国民众关于传染病的传统思维方式,提高了民众的卫生意识,促使国人树立卫生观念,为近代中国卫生事业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示范作用。
    • 杜恂诚
    • 摘要: 近代中国,人们以纸烟代替土烟丝,这一消费习惯的改变催生了巨大的卷烟市场。中国近代的卷烟生产和销售,具有寡头垄断的特征,外资英美烟公司占有约2/3的份额。外资英美烟公司是一个从原料种植和收购、生产到销售的纵向一体化企业。在它的压力下,众多华商企业之所以仍能产生和发展,有三大原因。一是市场不断扩大;二是人们消费习惯存在差异性和多元化;三是英美烟公司的产品定价比较高,其厚利战略给华商企业留出了生存空间。从晚清、北洋再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包括英美烟公司在内的卷烟企业税负逐步加重,早期英美烟公司在华特权可能还明显一些,但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它在卷烟税方面的特权已不明显。近代中国卷烟业的发展史可以给我们提供若干历史启示,如消费品的价格和品质要与多层次消费人群的消费能力和偏好相适应、努力开发国产原料替代进口原料以作为大规模生产的基础、重视销售网络的建设及广告投入、防止或拆分垄断型企业、注重税收公平等。
    • 虞和平
    • 摘要: 资产阶级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对象之一,对它的调查研究在一百多年前就已有之。新中国成立后,资产阶级研究进入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之前主要是解释论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产生的有关成说,此后则进入新的研究时期。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章开沅起到了明显的创导作用,相继提出和实践了三个新的研究理念:一是开展辛亥革命阶级基础的研究,包括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状况的实证研究和中外比较研究;二是开辟商人群体的研究,包括商会、行会、商帮、绅商等不同类别商人团体的研究;三是倡导群体互动的研究,包括不同商人群体之间、商人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之间互联互动关系的研究。章开沅的所倡所行,充分显示了他与时俱进、领先一步的学术创新风范,时至今日仍具有重要的学术推进和引领作用。
    • 范阳阳
    • 摘要: 从“本”“末”两方面对西方国家进行界定和评价,可以说是近代思想界的主流。近代的西方“本末”观经历了由“富强之本”到“文明之本”的转变,知识阶层普遍强调只要学习了西方富强、文明的根本,就可以摆脱落后的局面。洋务派认为科技、武力、商业等是西方富强之本,但这些只是“器”。甲午战争之后,时人普遍将西方视为文明的象征,教育和政治在众多话题中被反复提及。之后的革命派频繁地使用“文明”一词,以宣扬革命的正当性。同时,近代言说者在指责前人没有抓住西方的“文明之本”这一点上达成了“态度的同一性”。
    • 周涛
    • 摘要: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在众多的社会思潮和流派中脱颖而出,为近代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并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政治信仰,除了其符合挽救民族危机的中国革命需要外,更有着深层次的文化因素。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先进性,有机契合了中国的革命实践与中国人寻求超越的文化心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文化背景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相通与契合,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文化结合与生成点,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
    • 白红义; 马锦辉
    • 摘要: “新闻出版”一词最早的意涵为“新闻纸出版”,而并列2+2式四字词“新闻出版”的生成,是“新闻”与“出版”两个概念在近代中国合流的结果,受到了近现代汉语的四字造词习惯、官方对新闻出版事业的集约化管控,以及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全球新闻出版自由浪潮三方面的影响,而中国共产党在此基础上将“新闻出版”纳入行政话语体系,推动着“新闻出版”一词流传至今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概念。
    • 侯冠宇
    • 摘要: 作为以科学哲学推动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有益尝试,《近代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现代化研究:以民生经济学为例(1840—1949)》一书,基于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科学化演进的视角,运用科学哲学、历史唯物论、现代经济学,采用案例分析、比较分析和历史实证的分析方法,考察了中国经济思想史的近代变迁,进而提出近代中国经济思想现代化的第二条路径假设——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现代化路径,即继承和创新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取法现代经济科学范式,建构具有区域国别特色的经济科学流派。该书对研究范式和方法的探索是非常有意义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