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第六届亚洲传媒论坛
第六届亚洲传媒论坛

第六届亚洲传媒论坛

  • 召开年:2008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8-11-15

主办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会议文集:第六届亚洲传媒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研究重点考察了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后和期间国际公众眼中的“中国形象”,以及可能影响国际公众眼中的“中国形象”的各种因素.“中国形象”概念从三个维度来表述,分别为“中国国家形象”、“北京城市形象”、“中国人形象”。根据前期文献研究,影响中国形象的因素主要包括:与中国的直接接触程度、对中国的认知状况、各种传播渠道、奥运因素、媒介信任度、国际公众自身背景,等等。rn 本研究采用三个时段的问卷调查:1.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夕(2008年7月23日至8月4日),对美国、英国和新加坡三国所在的国际公众进行的在线调查,共有1050人填答问卷并提交,去除了新加坡中89名中国国籍的回答者,样本量为961位国际公众(以下简称“奥运前三国调查”)。2.北京奥运会结束后(2008年8月26日至9月9日),对美国、英国和新加坡三国所在的国际公众进行的在线调查,样本量为1050位国际公众(以下简称“奥运后三国调查”)。3.北京奥运会即将举办和举办期间(2008年7月31日至8月15日),对在京访问或工作/学习的国际公众进行的面访调查,样本量为390位国际公众(以下简称“在京调查”)。rn 通过对三次调查数据的分析,本文主要集中探讨经历北京奥运会后,国际公众眼中的中国形象是否有所变化,并试图揭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同时考察北京奥运会在促进这一变化中的作用。
  • 摘要:本文视北京奥运为典型的景观现象和媒体事件,对《新闻联播》奥运期间的新闻逐条进行梳理分类,将其报道脚本概括为:“中国正经历的不仅是体育成绩和拼搏精神的‘竞赛’,也是文化和经济的‘竞赛’;不仅是‘竞赛’,也是对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征服,、对特大自然灾害的‘征服’;不仅是‘征服’,也是全世界对中国的‘加冕’”。在此基础上,以建构主义的方法,剖析了中央电视台奥运新闻的生产机制:政党和国家的外部控制+经济利益驱动下对观众兴趣的满足+意识形态化处理(阐释意义和屏蔽干扰)。
  • 摘要:伴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全球性媒介事件日益增多,如何提高全球性媒介事件传播效果的问题也随之引起了人们的密切关注。全球性媒介事件举办国政府与前来报道的国际媒介之间的关系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本文以北京奥运会的媒体运行为例,阐述了中国政府与国际媒体关系的新改观,即在理念上,从媒体管理转到媒体服务;在体制上,从严加管控转到开放透明;在形式上,从说服宣传转到沟通对话;在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上,从被动对付转到主动引导,这体现了在全球性媒介事件的传播中,政府要以媒体为中心,坚持善待媒体、善用媒体与善管媒体的原则,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
  • 摘要:与传统外交不同,公共外交主要是指一国政府通过信息传播的手段影响和改变他国公众的态度和行为,从而达到在世界范围内顺利推行外交政策,实现国家利益的目的,它在现代外交政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构建之间具有多重关系,国家形象的最终结果固然是由一国的外交政策和国内本质所展现,但公共外交的沟通作用不可或缺。特别是在全球化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公共外交在塑造和改善国家形象方面的积极作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rn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总量和国际影响都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但是中国国家形象缘于历史沉淀,国际社会中仍然存在较大的认识偏差。公共外交作为在西方尤其是美国运用娴熟的理论与实践,对中国所着力构建的国家形象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由于其在交换思想、沟通信仰、交流文化、传播价值观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与价值,理应得到我们更多的重视而成为在传播全球化背景中构建中国国家形象的固定选项。
  • 摘要:此文研究目的在于考察日本媒体是如何报道中日关系的,包括媒体框架、挑选的原则、重点,以及表现方式,包括什么存在,什么发生,与什么相关,为了研究,几年来我一直从主流报纸、电视新闻和日常事件中收集新闻素材,我选择了一些重要的新闻事件,如与2008北京奥运相关的新闻事件,火炬接力和四川大地震在此文中进行分析。rn 我们发现民族主义的倾向性,不仅在网络上,在传统媒体中都普遍存在,只要话题涉及中国和日本的历史,甚至当下与两国相关的议题。由于跨国新闻媒体的发展和无边界的网络社区的扩展,公众的讨论可以轻易地跨越国界,并且人们发现,与别国的人进行交流并没有那么多的障碍了,尽管如此,公众讨论的内容或是人们在讨论中所采取的立场,在国家或民族的外壳的壁垒下,有很强的民族主义倾向。
  • 摘要:在数字时代,现象的全球化成了传播的特征之一,数字时代的全球化传播并没有使国家形象建设变得更加容易,因为传播的无地点、实时、无边界、互动、市民性、透明、融合等特性使暧昧的传播变得更加困难,冷战式的宣传以及海量信息的轰炸很难适应数字时代的传播语境,任何试图扭曲和克扣信息流量的做法将面对失效的考验,就国家而言,形象建设不仅是去宣传,而是要拿出具体的正面的国家“意象”:政治(如普世价值观)、经济(如商品品牌)、文化(如文化品牌)、安全等,即国家不同领域的品牌意象。这就是说,在传统媒体时代,如果用“宣传”来建设国家形象,那么在数字时代就要依靠“传播”手段来进行;在传统媒体时代,如果还可以采用心理浮夸的方法,那么在数字时代就要实事求是地拿出提高国家形象的“品牌意象”,以此来形成国际集体意识,形成“软实力”。公共外交和品牌化都在强调体现为“软实力”的价值内涵,前者在于说服国外(或国内)目标受众为国家赢得更好的形象和声誉,后者是商品和市场营销学概念的延伸,是提炼和凝聚并使其形象和声誉具体化的手段。随着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和传播全球化的展开,以“软实力”为核心的国家品牌战略和公共外交不可避免地融合在一起,藉此形成积极的国家形象。
  • 摘要:国家形象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但是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国内研究忽视国外成果,另一方面世界范围内存在对国家形象概念定义的分化和模糊倾向,这都阻碍了国家形象领域的研究,本文尝试对国家形象的概念构成和分歧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对国家形象的各个核心概念进行研究。rn 本文认为“国家形象”这一概念过于宽泛,很难作为进行精细研究的工具。于是,在不同的学科中,产生了一些替代概念,其中,“国家品牌”、“国家声望”、“国家身份”尤其重要,并被广泛使用。但是,这造成了国家形象研究的概念混乱状态,因此,需要学科间的对话,以促进国家形象的深入研究。依据前面的概念对比和梳理,在文章最后笔者将“国家声望”、“国家身份”、“国家品牌”加以大致区隔,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发现,“国家身份”的内涵最为丰富,涵盖了另外两个概念的共性。
  • 摘要:巴西的国家形象由符号和个性构建,这使它在国际社会中简单易识别,数十年来,这个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因其繁盛的文化、大西洋海岸、亚马逊雨林、狂欢节、音乐、足球、咖啡、热带水果和可可而为世人所知。然而,在全球化时代,当需要与其他国家签订交易合同来确保双方的利益时,有保证的经济增长优势和更受欢迎的国家形象对国家来说很有必要。全球媒体合作带来了经济和文化霸权,媒体集团生产的内容服务于民族中心主义的自我形象、核心工业化国家以及他们的精英阶层,他们定期散布有关新兴国家(如巴西)相当于诽谤的负面消息.这种动作的结果是破坏性的。从最低程度上说,它们对巴西造成了普遍不信任,精英媒体集团生产的新闻描绘了(对巴西)负面的刻板印象,其中包含了犯罪、暴力、吸毒、腐败、安全问题、无惩罚机制和不尊重人权。除了国内的强势媒体,巴西在新闻方面还要依赖一些跨国新闻社,在拉美地区,这样的国际新闻大多增强了负面形象,尤其对巴西如是,美国的新闻管理政策给构建一个更加一致、受人喜爱的巴西国家形象带来了不可逾越的障碍,本文中,我将通过关注巴西的符号象征以及基调—视听,来反映巴西为赢得和保持其可信和崭新的巴西品牌形象而作出的努力和面临的挑战。
  • 摘要:阿里郎电视台是一家总部设在韩国首尔、用英文向全球播报的卫星电视服务机构,阿里郎电视台1996年由韩国国际广播财团建立,拥有3个独立的频道:阿里郎世界、阿里郎韩国和阿里郎阿拉伯,其业务现今已经扩展到超过188个国家.由于其公共属性,阿里郎电视台的节目类型比较多样化,有新闻、电视剧、教育性节目和纪录片,等等。rn 尽管时有批评阿里郎电视台对韩国的“有偏见的不真实的”报道,但是大家都同意卫星广播服务直接或间接地提升了韩国和韩国品牌的正面形象,同时,大家也相信它在“韩流”扩散中所起的作用,它迅速增加了韩国对东亚国家影视剧的出口,随之而来的影响是,韩剧树立起的韩国正面形象,促进了韩国产品如电器和电子产品在输出国家销售量的增长。rn 为了使其影响更为深远,2008年3月开始,阿里郎电视台提供阿拉伯语、中文、西班牙语的字幕,并增加了3门语言:俄语、越南语和印度尼西亚语,它在欧洲、北美、亚洲(除了韩国)、澳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免费的,并且它的受众认知度在12个主要的全球卫星网中排名第七。rn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试图考查阿里郎电视台是如何渗入外国受众中,以及它主要的国际化策略,利用国家声誉和国际广播的关系模式,本研究将深入研究国家形象构建过程,即阿里郎电视台对韩国国家形象的构建作用,并且试图确定国家形象的构成特征,阿里郎电视台在单个播出国的影响和现有挑战将通过分析阿里郎电视台媒体接收的二手资料来评估。
  • 摘要:此文赞同一个前提,即:国家认同为国际媒体和国际交流研究构建了一个吸引人的主题。但是,这个赞同却以相反的方式呈现,是否国家认同阻碍了该学科有意义的分析和评论文化经验的能力?这是有关年轻媒体的问题,受众是如何以行动的方式参与到关于年轻媒体的全国性的具体的例子中来?在2008年,澳大利亚的青少年Corey Delaney宣传了他在网上举办的一个家庭聚会。超过500名宾客参加了这个聚会,导致了一场骚乱。Delaney拒绝为他的行为道歉时,他成了全球媒体的焦点,并且显然引起全球对于青少年变得如此疯狂的焦虑。这个年轻的墨尔本人并没有受到严惩,反而迅速地从一个臭名昭著的人变成一个名人,并且定期参加澳大利亚的大兄弟节目。从国家的观点来看,可能询问全球公众为什么对Delaney感兴趣是很有意义的。但是对于媒体和全球化的研究指出,把这件事情当成非同寻常的或是帝国主义的同样是很有问题的。这样的观点是以常识型的传播清晰度和对国民身份项目的媒体研究为前提的。在这个描述中,国家认同似乎要跳脱出传播学的范畴。正如len Ang不久前指出的那样,他假定国家形象某种程度上很自然地把学者们的注意力从两个焦点中转移开,即:霸权分析和多种身份的形成。这是那些自如地控制了国际媒体动向的受众所促成的。关于国际辛迪加年轻媒体的研究支持了Ang 1990年的论文,从受众方判断,“全国的”概念对于青年的跨国体验几乎都是不公正的,所以,似乎年轻人常规地使用全球媒体来建立和留存这些跨越国家界限的特性,在这种认识上,考虑文化帝国主义至少需要很大的修订。笔者更加坚定地认为,以热忱的、文化的方式来理解受众的意愿,促使他们把焦点放在全国,它以设定授权公民的希望为前提。因此,笔者在本文结尾提出问题,即:年轻媒体文化中的共同的要素是什么,并且这些公民是如何通过国际辛迪加媒体适用于各种方式?
  • 摘要:在文献著作中有许多争论,是否赞助重大的国内和国际体育事件是提升产品品牌和国家形象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探讨了赞助最大的体育事件——奥运会是否能改变国家形象.许多争论着重于中国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是否能够帮助提升国家形象。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先生说:“世界了解中国,中国了解世界。我相信,从长远来看它是有着积极影响的。”罗格的假设是否正确,是这次在丹麦所进行的全国范围的抽样调查研究的动机,进行这项研究用来检验北京奥运会对于中国作为三类产品生产者的国家形象的影响:运动商品、家用电子和摄影器材,在奥运会开始之前一个月和之后一个月,我们测量了消费者对中国、日本和韩国制造的产品品类和品牌的态度,我们也测量了通过电子媒体和印刷媒体接触奥运会的情况。研究测量结果显示,通过更加积极的产品认知和评价,申办奥运能够提升国家形象。
  • 摘要:本文作者以北京奥运在西方媒体中的呈现为例,试图从文化社会学理论视角对国家形象构建进行解析,笔者认为国家形象构建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文化表现,它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众多社会因素(包括构建主体、权力关系、符号生产工具、受众群体等等)以及它们之间纷繁复杂的互动,而这其中特别需要引起关注的是“受”众所扮演的关键性角色.在某种意义上,“受”众其实也是构建主体,因为只有当他们评判国家形象构建的文化表现是“真实的”“令人信服的”,国家形象才能被有效地构筑起来,因此‘受’众本身所具有的社会和文化特性在国家形象构建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北京奥运作为一个大型国家形象构建运作,同时面对着全球不同的受众群体,本文着重关注作为特殊受众群体的西方媒体,试图对西方媒体中所呈现和解读的中国国家形象作一个比较初步和粗略的勾画。初步分析表明,政府(通常被泛指为国家)通过奥运的形象构建表现被判定为“虚假”、“不真实”、“不可信”的,相对负面的国家形象没有得到提升,反而有所巩固。与此同时,志愿者和普通中国人民也被西方媒体定义为国家形象构建的主体,前者的表现虽然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但总体上被认为“令人信服”,而后者的表现则获得了毫无保留的褒扬。显然,以奥运为平台,以西方媒体为“受”众的中国国家形象构建很难被简单地判断为成功或失败,而是呈现出一种有趣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如上所述,来自于多种因素,包括形象构建主体的认定,而其中受众本身所处的文化体系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笔者希望文化表现理论框架能够更加准确地传达国家形象构建的偶然性和复杂性。
  • 摘要:2007年4月,美国次级抵押信贷市场风险显现,2008年9月14日,华尔街上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与此同时,美林同意将公司以500亿美元卖给美国银行,而保险业巨头AIG急需巨额融资,以避免陷入绝境,这些消息震动了全球的金融市场,美股周一暴跌,道琼斯指数创“9.11”以来单日最大下跌点数与跌幅,全球股市也随之大跌,对此,有专家评论:雷曼公司宣布破产或许预示着一场更大规模的全球性“金融海啸”来临,对于日益融入国际社会的中国而言,在全球性金融危机背景下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国家形象如何?本文就全球性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国际参与与中国国家形象呈现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以《纽约时报》相关报道为例,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分别从报道数量、报道视角、报道主题、报道的倾向性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试图勾勒出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在全球经济危机袭来之际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
  • 摘要:作为研究公共关系的一篇学术论文,该论文对伴随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公共关系发展历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学术梳理。特别是对中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发展和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作了深入的学术考察,论文就中国公共关系融入世界的宏观背景、中国公共关系融入世界的多方位呈现、中国公共关系融入世界的多维策略建构以及中国公共关系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学术阐述,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重要学术观点。
  • 摘要:此文是2004~2008年间在保加利亚、芬兰、荷兰和美国进行的实证研究的结果,在这些国家中,对被访者的访问都是采用开放式或封闭式的问卷调查。问题围绕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国家,如何看待别的国家及别的民族而展开。研究发现本国居民对本国形象的认知与别国居民对该国形象的认知有很大差别。本国的形象会加强或是削弱该社会的民族个性,此外,国家形象在不同的背景下具有不同的意义。例如,一些被访者会区分出国家原有形象、作为度假地的国家形象和作为居住地的国家形象。rn 在美国进行的另外一项研究中,以面访方式采访了来自17个国家的23个旅居者,采访围绕他们来美国之前对美国的形象认知和在采访时如何认知美国形象进行。研究发现,旅居者在进入东道国之前,对于东道国的形象认知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跨文化体验和适应性,它预先确定了对于东道国的态度和他们在一个新的国度会遇到的困难,因此,国家形象对于跨文化传播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rn 以此研究为基础,本文将进行以下细节的讨论:rn 1.对本国国家形象和他国形象的描述,其基本构成因素是什么?rn 2.国家形象的建构的机制是什么,哪些因素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产生影响?rn 3.为什么及在何种程度上国家形象对于族群、国家、区域和文明之间的跨文化传播很重要?
  • 摘要:国家和政府通常认为国际传播是一个宣传不实际的国家形象的工具,用于宣传其人民、政治、文化和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他们自己所想象的社会来夸大范围和宽度地讲述“国家”故事。短波收音机、卫星电视、影片发行、网络、新闻场所、新闻日志、搜索引擎、社会新闻网等在国家致力于国际传播中发挥很大作用。国家间争夺奥运会、世界杯、F1赛车举办权及其他全球性的体育和文化事件,但是其目的并不仅仅是要促进体育或是文化事业,还要宣传他们的国家形象。广告和公共关系在代表国家剔除负面新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多种形式的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和改变国家的大众媒体和新媒体,而且也能够丰富和改变国家形象,印度并没有落后。目前,尽管印度打算以高速发展的经济实力和软实力来吸引世界的注意力,印度正为争取2020年奥运会在新德里的主办权而努力。rn 本论文将评论政府和企业为促进印度在本国内、更重要的是在海外媒体中国家形象方面所做的多种努力,文章主要从文化、政治、经济和公共关系方面来评估两个主要的全球广告活动——“闪耀的印度”和“惊人的印度”;同时对一些主要的文化节日进行,此外印度在国际媒体的表现也在研究之列,本文将提出一些批判性的问题,如:国家形象的本质是什么?印度通过广告、公共关系和其他媒体战略想要构建的国家形象是什么?在众多竞争性和矛盾性形象同在的大背景下,国家形象的可信度有多少?
  • 摘要:国家形象问题是伴随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现代化的全球传播手段出现以后凸显出来的一个问题,两次世界大战之中及其以后的一段时间中,该问题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结合对国家形象问题出现的有关背景的考察,利用传播学以及国际关系中的一些相关理论,对国家形象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国家形象传播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 摘要:在当今的多媒体和多频道的环境下,日本年轻人看电视的习惯已经显著地改变了。过去,日本年轻人与家庭成员一起在家里看电视节目,电视就成为联系家庭与国家的中心媒体,并定义了他们的国家观念和对其他国家形象的认知。但是,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越来越多的20岁左右的男男女女们不再看电视,尤其是电视剧,并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依赖于新媒体,如互联网(YouTube,BBS,SNS等)、移动电话或是地面数位广播。rn 在这些情况下该研究试图探索:rn 1.新媒体的扩散是如何改变日本年轻人看电视的习惯的;rn 2.当电视作为全国媒介的重要性越来越弱时,日本年轻人是如何建构国际形象的。rn 关于研究方法,采用了受众的民族志学方法。我们对18个大学本科学生进行观测并且调查他们在家中是如何使用电视和新媒体的。然后,我们对他们进行定性的访问,主题是通过媒体建立起来的集体记忆。并且,我们对另一组22个年轻人进行访问,调查他们在新媒体(互联网)和传统媒体(电视、杂志、书籍等)的影响下是如何构建日本形象和其他国家的形象的。rn 结果我们发现了媒体使用的几种形式(包括仅仅看电视和使用多种媒体)、集体记忆的多种形式和构建亚洲、日本和西方形象的具体形式。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