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明冲突

文明冲突

文明冲突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483篇,主要集中在外交、国际关系、文化理论、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77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4344篇;相关期刊377种,包括瞭望、人民论坛、学理论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第四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文明冲突的相关文献由494位作者贡献,包括潘忠岐、安高乐、杨华等。

文明冲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77 占比:9.88%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4344 占比:89.99%

总计:4827篇

文明冲突—发文趋势图

文明冲突

-研究学者

  • 潘忠岐
  • 安高乐
  • 杨华
  • 王礼洲
  • 郑彪
  • 丁大琴
  • 丁帆
  • 于珺
  • 仲呈祥
  • 余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媛
    • 摘要: 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中敏锐地捕捉到了近代都市发展过程中的“乡下人进城”现象,在古典小说原有写作模式的基础上做了主题的扩展,增加了对“乡下人进城”后文化价值体系崩塌和心灵迷失堕落过程的记叙,揭露都市文化的畸形与病态,并为“乡下人进城”这一行为赋予城乡文明冲突的内涵,开创了近现代文学中“乡下人进城”叙事的新传统。
    • 李金侣
    • 摘要: 《美国工厂》记录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在美国"铁锈带"开办工厂的过程。导演采用直接电影式的观察形式,在中美文化冲突、"工会"制度之争等问题上平衡双方的话语表达,展现出客观、立体、多元的现实状况,揭示了在制造业衰落以及全球化的趋势下,普通劳动者面临贫富差距加大、劳动异化以及被机器替代的失业危机,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的境况。《美国工厂》通过纪录片的社会功能将这些问题推到公众面前,引起关注与正视。
    • 摘要: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要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孙彩霞
    • 摘要: 《新娘来到黄天镇》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该篇小说创作于1898年,故事情节引人入胜,高潮之处戛然而止,引人深思。作者斯蒂芬·克莱恩通过描写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和特点,呈现美国东西部文明的冲突发展及最终的妥协,反映了美国西部文明最后的倔强、西部牛仔无言的落幕和美国东部文明无声的渗透,势不可挡的趋势。
    • 杨楷
    • 摘要: 文化自信的背后体现着新时代中国所秉持的科学文化观,指导着文化或文明实践中的诸多问题。文明冲突论以文化因素为冲突产生的核心因素,具有强烈的西方中心主义色彩与主客体二元分裂的哲学思维模式。本文通过提炼与分析文明冲突论所包含的西方文化观,探析文化自信对文明冲突论在理论、价值、历史与实践层面的时代回应,对于我们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时代价值。
    • 王有凭; 徐嘉
    • 摘要: 海德格尔于《林中路》文首言:“林中有路。这些路多半突然断绝在杳无人迹处。这些路叫做林中路。每人各奔前程,但却在同一林中”。在“一切皆被允许”的现代,面对层出不穷的伦理道德问题,身处“丛林”①的中西学者纷纷祭出众多异质的伦理学理论。如何在规避中西“文明冲突”前提下积极回应当今纷繁复杂的伦理道德难题,出离现代价值纷争泥淖?如何穿越“人死了”后的幽冥晦暗,在现代林立的学派中探寻“伦理之石”以实现“伦理觉悟”?
    • 陈鸣镝
    • 摘要: 从“性别与文学”的研究视角来看,扎西达娃在寻根小说《西藏,隐秘岁月》中对次仁吉姆形象的建构显现出男性对女性的他者想象。在文明冲突下,次仁吉姆成为不同文明想要争夺的资源;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次仁吉姆作为现代性的他者/载体而存在;在轮回中,次仁吉姆必须面对他者宿命。
    • 黄力之
    • 摘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概念的提出,揭示了当今世界文明圈扩展的大趋势及其规律,应该从文明史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文明是偏重于空间与社会的一个文化学概念。存在于不同时间空间的文明既有形态的差异,也有价值的差别。人类文明圈的大趋势是由分散、个别而逐渐走向统一,由多而少,由小而大,最终达其最大化时,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依据在于情势所迫:在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危机不再是单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危机,而是全球性的危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伟大的构想。中国提出的构想绕开了国家间的现实对立因素,真正开放性地面对所有国家和地区,做到不强加于人,是一条现实路径——建设性而不是毁灭性的路径,是克服文明冲突的现实途径,也标志着人类文明走向新的高度。
    • 周鑫宇; 任冬旭
    •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西方“文明冲突论”“种族优越论”等甚嚣尘上。面对逆流,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提出“四个共同体”,其中,人文共同体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促进经贸、健康、安全领域合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实现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合作,阐述好人文共同体的内涵至关重要,具体包括重构包容和谐的人文话语、构建文明开放交流的共同体话语和打造具有人文价值底色的人类共同体。在人文共同体的对外阐述方法上,应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筑牢价值基础;充分挖掘当代中国故事,夯实内容基础;进一步探索官方和非官方结合的人文交流模式,搭建传播平台;区分不同受众,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对外阐述策略。
    • 李强
    • 摘要: 亨廷顿于1993年发表"文明的冲突",声称冷战结束标志着世界政治从以意识形态冲突为特征的两大阵营的对抗转变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时隔近三十年后重新审视亨廷顿的理论,应该说这一理论作为分析性框架仍具有启迪意义,但不同文明的内在变化与力量消长已经超越了他所展示的文明冲突格局.与三十年前相比,世界范围内伊斯兰教强劲复兴,伊斯兰主义兴起并产生广泛影响;"新欧亚主义"为俄罗斯提供了认同的基础,使其逐渐摆脱了亨廷顿所谓"无所适从国家"的状态,重新成为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远大抱负的国家;西方在经济、军事、科技领域仍居于世界主导地位,但由于认同政治的深刻影响,内部社会矛盾激化,对外政策呈现出内敛化态势.中美之间的矛盾比亨廷顿时期更加激化,但冲突的本质并非文明的冲突,而是利益或意识形态冲突.文明冲突的框架不可能解释世界政治的所有现象.不同国家或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意识形态冲突都会影响世界政治的走向,但从长时段来看,文明之间的冲突或融合会对国际秩序产生持续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