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海上花列传》

《海上花列传》

《海上花列传》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3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汉语、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52405篇;相关期刊173种,包括文史知识、读书、文教资料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五届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六届年会、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工作坊第一届学术研讨会等;《海上花列传》的相关文献由208位作者贡献,包括白雪梅、樊玉梅、欧阳丽花等。

《海上花列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1 占比:0.4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2405 占比:99.56%

总计:52639篇

《海上花列传》—发文趋势图

《海上花列传》

-研究学者

  • 白雪梅
  • 樊玉梅
  • 欧阳丽花
  • 范伯群
  • 仇昉
  • 吴小如
  • 戴中洁
  • 沈丽萍
  • 赵炎秋
  • 陆衡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许德; 王中
    • 摘要: 从《海上花列传》,经由穆时英、张爱玲、王安忆等作家作品,再到《繁花》,上海文学织成一张绵密的互文性网络,描绘出各个历史时期人们在上海的生存体验;并借助城市光影声色的时空变化、光影声色里的“花”(女性)形象、城中人的心灵状态,来表现城市历史的“核”和日常生活的“壳”,由此指向一种具有整体性的现代都市文明。
    • 张媛
    • 摘要: 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中敏锐地捕捉到了近代都市发展过程中的“乡下人进城”现象,在古典小说原有写作模式的基础上做了主题的扩展,增加了对“乡下人进城”后文化价值体系崩塌和心灵迷失堕落过程的记叙,揭露都市文化的畸形与病态,并为“乡下人进城”这一行为赋予城乡文明冲突的内涵,开创了近现代文学中“乡下人进城”叙事的新传统。
    • 文贵良
    • 摘要: 《海上花列传》中的人物语言显示,造成苏州土白“软性”的因素有:表达否定因素的“不”的声音被压缩,叠词灵活多样,声调多而且运用大量的语气词,日常生活表达的雅化等。这种苏州土白塑造了个性不同的人物形象。《海上花列传》的语言整体而言有如下特征:叙事京语的冷静刚硬与人物苏白的柔和软绵相得益彰;吸收新的时间标记方式和器物新名词,显示了新的语言因素。如果从文学语言的转型角度看,《海上花列传》确实可以作为吴语文学的杰作,但不能以此断定它是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标志之作。
    • 方雨宁; 姚宇洋; 蒋亚唅
    • 摘要: 吴语小说是参与新文学建设必不可少的材料和内容,吴语里所呈现的语音、语调、语词等方面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也引领着文学中方言的使用方向.作为吴语方言小说代表作的《海上花列传》与《繁花》创作于不同的时代文化语境,两部文学作品中吴语方言的呈现形态不仅在叙述传统和地域氛围的营造上具有一定相似之处,更在语法结构、读者接受度和语系范围上存在差异.对两部跨时代语际背景下创作的小说吴语方言使用策略的比较,能够为今后方言文学的写作提供参照路径和镜鉴意义.
    • 孙文成; 李玲
    • 摘要: 在发掘和辨析大量史料文献的基础上,可以勾勒出《海上花列传》起伏变幻的传播轨迹,证实与学界定论相反,《海上花列传》在清末、民国的市场上其实销路颇广,并未“失落”。光绪年间,起初其销售状况不尽人意,但随后被多次翻印和发行,销量不俗,有一定影响力。宣统至1926年亚东本出版前,《海上花列传》陷入沉寂。1926年,亚东本发行,在胡适的大力推介下,《海上花列传》声名显著,风行一时。《海上花列传》的真实传播情况,启示我们打破成见、更新认知,关注《海上花列传》被消解的古典特质,正视《海上花列传》被否认的文坛影响,并反思当前《海上花列传》研究的弊病。
    • 冯伟
    • 摘要: “床榻”泛指普遍意义上的床,包含床、榻、炕等。缘于《海上花列传》独特的题材指向性,“床榻”的出现频率在该书以妓女为中心的场景中尤为密集。通过考察“床榻”由现实进入文本所呈现的“文学映像”及空间聚焦,不难发现其已基本具备成为该书妓女书写主题物的条件,并在妓女形象的情欲化转型、妓女生活状态的“再现”及妓女命运轨迹的观照等三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陈君
    • 摘要: 晚清小说中对妓女形象的描写以狭邪小说为大宗,《海上花列传》是晚清狭邪小说的压卷之作,书中的妓女形象可分为两类:一类选择沉沦,放弃挣扎;另一类保持清醒,救赎自身。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孽海花》中出现了一位颠覆传统的妓女形象——傅彩云。通过分析这两部作品中的妓女形象,可以了解晚清社会中的妓女生存环境和生活风貌,探寻处于晚清背景下妓女个人命运发展与时代之关系。
    • 冯伟
    • 摘要: 近百年来狭邪小说的研究过程,归根到底是此类小说文学史形象的嬗变过程。鲁迅首先开启了现代意义上文学史书写对狭邪小说“边缘”形象的建构,但也体现出鲜明的主体特征。以鲁迅为“坐标”,可以看到民国学界对狭邪小说两条同步却不“同位”的建构轨迹:一方面,《海上花列传》作为狭邪小说的扛鼎之作,存在一条相对独立的研究线索;另一方面,在文学史视域中,作为文体大类的狭邪小说也经历了由“边缘”向“主流”靠拢的过程。两条路径并不相称,前者较早获得了学界的经典化肯定,而后者直到新时期以后才开始文学史形象的转变。摆脱既往文学史接受的思维定式,回归对历代文学史阐释路径的整体观照,有利于还原狭邪小说的真实文学史形象,也有助于反思文学史上的其他“边缘作品”获得“解放”,“转身”回归文学文学史主流序列的可能性。
    • 史玥
    • 摘要: 晚清时人韩邦庆创作的吴语小说《海上花列传》是一部近代文学的杰作,它以青楼妓女这一群体作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她们的生活和社会关系展示了19世纪末上海租界逼真的生活画卷,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小说以堂子和一笠园为两个主要的空间来展开叙事,在两个空间的彼此对照中来描摹真实世相,构思精当,发人深省。
    • 李夏茹
    • 摘要: 近代以来随着资本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结构发生着前所未有之巨变,原有的价值观念和伦理体系在资本这个"齿轮"的碾压下开始崩溃、瓦解.一批描写近代社会城乡文明冲突的作品开始涌现,《海上花列传》正是描写这一主题的瑰宝之作.小说除了写一些居住在上海本地的生意人的生活轨迹之外,还穿插了一些来自乡村的人物:他们辞别家乡来到上海,逐渐走向"异化".这种"异化"重建着人们的心理结构并对他们的传统亲缘关系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体现了他们对原有价值观念的背离和在新的环境下进行的自我体认.本论文致力于从"异化"之表现与这一现象背后深刻的原因两大方面来阐释近代社会里这一典型的社会现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