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战争观

战争观

战争观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396篇,主要集中在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中国哲学、军事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514篇;相关期刊289种,包括管子学刊、西安政治学院学报、南风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一届军事海洋战略与发展论坛等;战争观的相关文献由406位作者贡献,包括黄朴民、何建军、崔鸣华等。

战争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5 占比:10.1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514 占比:89.87%

总计:3910篇

战争观—发文趋势图

战争观

-研究学者

  • 黄朴民
  • 何建军
  • 崔鸣华
  • 柴继欣
  • 程远
  • 高方
  • 丁万武
  • 万青
  • 傅海滨
  • 刘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国磊
    • 摘要: 司马辽太郎历史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已有40余年,译介的作品数量渐多,研究多有推进,但尚有不足。在译介方面,存在译介数量偏少,译介范围有限等问题,需加强小说、随笔等多种类型作品的译介。在研究方面,多集中于对司马辽太郎历史文学战争观、民族主义的批判,还需从拓宽研究对象的范围、明晰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开掘其他研究视角的空间等方面推进研究。
    • 杨生财
    • 摘要: 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的战争观关键在于区分义战与不义之战,认为正义战争需具备正当的开战理由和目的,需取得交战国双方民意支持以及他国赞同,应符合人道主义原则,重视战争结果正义性。孟子反对不义之战,主张“慎战”,但同时也认可正义之战。孟子的战争观对于促进国际社会和平、维护国际正义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李楠娟
    • 摘要: 孙子与墨子的军事思想,作为春秋战国时期两颗明珠,相辅相成,又各有所长。二者都浸润着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重视国家、百姓之利。但孙子与墨子的背景差异又导致了二者战争观在战争的认识根源、态度、对策上各不相同。本文以孙子、墨子战争观为基点,以功利主义思想为切入点,深入比较二者战争观的相通之处及差异。
    • 刘浩翔
    • 摘要: 《诗经》中的战争诗反映了先秦时期的战争观。例如,《鄘风·载驰》反映了以家国为重的战争观,《邶风·击鼓》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不义之战的厌恶与反感。《诗经》与《孙子兵法》同为春秋时期成书的重要典籍,在文化上有着深刻联系,两书同样强调对待战争要持谨慎态度,都指出战争中上下同欲方能取胜。
    • 莫凡
    • 摘要: 奥罗修斯的战争观是奥罗修斯史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奥罗修斯在《反异教徒历史七书》中将历史上发生的战争分为两个阶段进行述评。对于基督教时代之前的战争,奥罗修斯强调战争的起因不正当、数量多、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作战规模大和伤亡惨重,将这一时期的所有战争都归为上帝对人类罪孽的审判,是灾难的一部分。对于基督教时代的战争,奥罗修斯突出战争的数量少、持续时间短、损失轻微以及战争结果与基督信仰紧密相关,将这一时期的所有战争都总结为上帝对人类质疑和不敬基督的警示。奥罗修斯利用世俗史料述评战争,但采取与古典史家全然不同的新视角,重新定义战争在不同时期的性质,彰显上帝在所有战争中的决定性意义,实现为基督教辩护的写作意图。
    • 熊剑平
    • 摘要: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王室的日渐式微,诸侯争霸战争愈演愈烈。如果不能在战争中存活,便会在战争中灭亡。争霸战争除了使得死生无常和引发人民的深度恐惧之外,也触动执政者和学术精英对战争现象进行深刻反思。诸子身处乱世之中,著述目的大多是“欲以改制救世”。对于战争现象和军事问题,他们往往也有着深入探究,也能对兵家形成了很好的补充。
    • 李燕; 胡琴
    • 摘要: 李白边塞诗中的征妇形象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敢于对穷兵黩武政策和无情战争进行控诉;第二类追求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第三类大胆谴责丈夫移情别恋.第二类占绝大多数,说明她们追求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她们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籍.研究李白关于叙写征妇之诗可以使我们了解李白的战争观、认识李白思想的平等意识和进步妇女观及了解李白边塞诗丰富的审美内涵,从而对李白其人有更全面的认识.
    • 耿需要; 李如龙
    • 摘要: 作为战国时期黄老学派的重要著作,《黄帝四经》既述治国之本,亦言兵学之要,可视为一部兵书.在战争观上,它认为战争性质对战争结局具有决定性影响,主张慎战重战、不得已才战;在战争指导上,提出了兵法三道、 “王术”制胜、因时秉宜等有价值的观点;在战争准备思想上,主张“政胜为先”.全书还蕴含着内涵丰富的朴素军事辩证法思想.
    • 吴辰怡
    • 摘要: 《从行军》与《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分别凸显了"初唐"与"中唐"的景物与时代特征。编者选录这两首诗,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初唐"与"中唐"的战争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学生体味唐代"边塞诗"在不同时期蕴含的不同情感。对两首诗中相同的意象进行比较阅读,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边塞诗"的情感内涵,体味"边塞诗"的豪与怨。
    • 黄国山
    • 摘要: 年过七旬的日本后现代主义文学家的村上春树抱着“一本不想写却不得不写的书”的想法,2019年5月10日在日本《文艺春秋》出版了新作《弃猫,提起父亲时我要讲述的往事》(以下简称为《弃猫》)的单行本,通过对其父亲的回忆,把鲜为人知的父亲参与战争的故事呈现在世人的目前,也借此在该作品中表达出作者的战争观。对此新作,国内外也有学者从“隐喻”、历史观、父子关系、对战争反思等方面进行研究,本文拟从村上春树晚年作品《弃猫》中反映出的战争观为轴心展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