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殖民主义

殖民主义

殖民主义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1460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外交、国际关系、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53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81篇;相关期刊865种,包括中国天主教、国际问题研究、瞭望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十三届四校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第十一届青年学术讨论会、发展中国家旅游规划与管理国际研讨会等;殖民主义的相关文献由1451位作者贡献,包括陶淑琴、李文海、刘晓丽等。

殖民主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53 占比:88.54%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43%

专利文献>

论文:181 占比:11.03%

总计:1641篇

殖民主义—发文趋势图

殖民主义

-研究学者

  • 陶淑琴
  • 李文海
  • 刘晓丽
  • 傅铁山
  • 储昭根
  • 刘文涛
  • 刘旭彩
  • 刘芳
  • 吴佩军
  • 张莉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邓湘楚
    • 摘要: 英国著名作家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2013)出生于伊朗,曾在南罗得西亚(现津巴布韦)移居二十五年,期间亲历的种族不平等成为莱辛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陈星曾评论:“莱辛在作品中从没有指着种族主义的鼻子破口大骂,但每篇故事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她对种族歧视、殖民主义的坚决反对和鄙夷。”
    • 程小岱
    • 摘要: 鲁迪亚德·吉卜林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作家、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基姆》是他笔下一部以印度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文章结合作家生平背景和小说历史背景,分析了吉卜林笔下印度世界的对抗与融合,探究了吉卜林独特的殖民主义观点,揭示了作者对印度的热爱以及小说的主题思想。
    • 贾博昊
    • 摘要: 原始主义理论在西方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打磨,其最初表现为一种对祖先文化的信仰。在经历了中世纪的冷落后,启蒙运动时期西方人再次提出了原始主义理论的意义。他们将非西方的文化视为自己祖先的传统来崇敬,但是如此方式看似表现了西方对非西方的向往,其实强行地将非西方的文化置于一个绝对的进化论中的落后的地位。在之后对于这一理论的反思中,更为辩证的原始主义理论被提出。后现代背景下的原始主义理论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包容性,而如此的包容性也正是当下中国文化发展所需要的。
    • 周和军
    • 摘要: 《天堂》是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代表作之一,被视为是一部去欧洲中心主义的非洲历史小说,书写的不仅仅是关于优素福(Yusuf)的成长与爱情故事,它还揭示了不同的世界和信仰体系发生的碰撞与交流,更彰显了古尔纳作为一名作家思想和艺术上的渐趋成熟。国外学界对《天堂》的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关注《天堂》与其他作品的互文性研究,聚焦欧洲殖民主义和奴隶制历史遗产对东非国家的影响,探析《天堂》中男性的同性欲望、同性气质与同性性掠夺和从文化研究、跨学科的视角发掘《天堂》背后更广阔的文本世界。
    • 田妮娜
    • 摘要: 非洲法语文学是法语国家与地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北非的马格里布,还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法国殖民者的到来都深刻改变了当地民族的文化面貌。两个地区的法语文学都始于法国殖民统治时期,民族身份重构是二者的共同关切,然而由于宗教传统、语言文化和殖民与去殖民进程方面的差异,两地区法语文学呈现出相互关联,却又风格迥异的图景。本文从分析重要作品作家的表现力、影响力入手,紧扣社会历史背景,分别考述马格里布地区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20世纪法语文学的历史脉络,力图呈现非洲法语文学发展概貌。
    • 张弛
    • 摘要: 黑人精神(Négritude)意味着黑人一切文化价值的总和,通过黑人运动来表达。从杜波依斯的《黑人的灵魂》到迪奥普的《黑非洲国家联盟的经济和文化基础》,从描绘原始黑人概念到对非洲复兴的探求。一方面透漏出20世纪非洲主流思潮的发展脉络,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百年时间里非洲精英们之间话语的连续性。种族、种族主义、殖民主义、资本主义和后殖民主义仍然是大西洋两岸黑人生活和斗争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是实现非洲独立和复兴的绊脚石。本文通过梳理百年非洲黑人精神思潮,试图厘清当代非洲社会思潮的内在逻辑,论证黑人精神思想的重要意义和当代价值,服务于中国对非友好大局。
    • 赵胜波; 王兴平; 许闻博
    • 摘要: 基于历史档案资料,回顾1888-1959年德法两段殖民时期雅温得城市发展历程,以了解非洲殖民时期的城市发展特点,探析殖民主义对非洲城市发展的影响,追溯非洲城市问题的历史根源。在德国殖民时期,现代交通体系的形成、市镇经济的兴起、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促进雅温得由原始村落向现代城镇转变;在法国殖民时期,城市规模扩张,城市功能多元化发展,雅温得渐渐向交通枢纽和现代工商业城市转型,但城市空间分化隔离渐显。比较德法殖民时期雅温得城市发展,发现殖民时期的城市发展服务于殖民主义并受宗主国殖民政策的影响,德法殖民政策的差异使得雅温得两段时期的城市发展呈现不同特征,殖民主义催生的城市问题也是雅温得当前城市问题的历史根源。
    • 石烁
    • 摘要: 约翰·洛克的财产权学说一直是西方思想史研究的重点。在殖民语境下重新审视这一学说,有助于揭示洛克思想与英国早期殖民活动的互动关系。在文本内部,通过对《政府论》下篇“论财产”章的再阐释,本文提供了一种针对洛克财产权论述的殖民读法,表明洛克的财产权学说是在对美洲经验的参照之下搭建起来的,并暗含着对原住民土地所有权的否定;在文本外部,通过考察英国早期殖民活动的特点与洛克在卡罗来纳殖民地的记载,表明了洛克的理论表述与他的殖民经验之间存在着张力。
    • 唐文颖
    • 摘要: 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是一部具有鲜明殖民主义书写特征的经典作品,以往许多研究者都借助殖民主义的理论内涵对其进行了充分地解释和说明。本文则试图从世界主义的角度,超越“殖民”与“被殖民”的殖民主义视角,分析小说中矛盾的语言书写,泛文本性的人物意象以及超越性的“在路上”之旅。最终可以发现,作者在小说中传达出了重建世界主义人类精神文明关怀的隐秘呼唤。
    • 李艳峰
    • 摘要: 本栏目有三篇文章,可以从“边疆治理”与“近现代化”的交叉维度来予以认识。欧洲殖民主义浪潮之下,东亚地区以传统中国为核心的“王朝天下”“大一统”结构向现代“民族国家”的列国世界转变,中国近现代化历史进程也随之开始在晚清西南滇省与英属缅甸之间围绕国界勘定等边务政务处理中得以展开。此后的1934年班洪事件爆发,作为该项事务的延续,缅英政府与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持续多年的交涉谈判,并为此组织了边界调查活动。肖瑞潆的《论周光倬的滇缅边界调查》便依据个人日记等稀见资料,仔细梳理“外交部特派云南边地调查专员”周光倬进行滇缅边界调查的具体过程,开掘了周光倬《滇缅南段未定界调查报告书》对于后期中英会勘的重要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