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内切酶
核酸内切酶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229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分子生物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682230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生物技术通报、生物技术通讯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全国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第十六届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等;核酸内切酶的相关文献由532位作者贡献,包括乔丹·贾儒尔、加藤郁之进、王玲等。
核酸内切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82230篇
占比:99.99%
总计:682315篇
核酸内切酶
-研究学者
- 乔丹·贾儒尔
- 加藤郁之进
- 王玲
- 王闻
- 郑明刚
- J·盖茨
- 关一夫
- 凯尔·哈文斯
- 岛田雅光
- 弗雷德里克·帕克
- 彭文舫
- 朱海霞
- 李梦圆
- 杜文豪
- 林助强
- 浅田起代藏
- 蓝田
- 薛冬梅
- 赵国杰
- 赵美萍
- 郑敦武
- 郝怡乐
- 陈宏铨
- 马粒雅
- 高山正范
- 黄强
- 刘聪
- 唐子执
- 孔道春
- 徐孟欣
- 曾鸣
- 母得志
- 王小军
- 王建
- 石野良纯
- 贾斯迪普·曼恩
- 邹国林
- 金晋秀
- 金贞垠
- B·维登赫夫特
- G.D.戴维斯
- J·A·杜娜
- K·哈利利
- M·伊内克
- R·E·赫维兹
- 丁蓓蓓
- 严启峰
- 中岛克则
- 亚历山德拉·格里尔
- 任玉珍
-
-
-
-
摘要: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IB)。IBV nsp15蛋白具有核酸内切酶(EndoU)活性,EndoU活性缺失可使IBV复制出现缺陷,同时降低对鸡的致病性,表明nsp15蛋白是IBV重要的毒力因子。但是nsp15影响IBV复制及其与宿主相互博弈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
-
宋翌琰;
徐俊驰;
胥萍
-
-
摘要:
艾滋病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类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目前主要采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虽然通过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有效控制艾滋病的目的 ,但是并不能彻底清除潜伏状态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并且患者耐药问题也日益严重.基于艾滋病治疗的现状,研究者利用免疫、细胞和基因工程技术发展了新型的防治方法.本研究基于辅助受体趋化因子受体5、跨膜蛋白gp41、TAT蛋白、p7核衣壳蛋白和核酸内切酶等在艾滋病治疗中较有潜力的靶点,阐述艾滋病治疗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为艾滋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
-
张雪飞(摘译);
王明贵(审校)
-
-
摘要:
2018年10月24日(罗氏新闻)——罗氏公司今日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Xofluza(baloxavir marboxil)用于12岁及12岁以上急性、无并发症流感患者的治疗。Xofluza是首个、单剂量口服药物,通过抑制流感病毒复制所必需的酸性核酸内切酶的聚合酶而发挥作用。在非临床研究中,Xofluza对多种流感病毒有效,包括奥司他韦耐药株和禽流感病毒(H7N9、H5N1)。
-
-
陈昭朋;
梁文斌
-
-
摘要:
核酸内切酶作为核酸酶家族中重要的“分子剪刀”之一,可以通过对核苷酸序列的特异性识别来切割核酸骨架中的磷酸二酯键,参与一系列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如DNA复制、重组和修复^([1])。因此,在疾病预防和药物开发过程中,开发更灵敏、更方便、背景信号低的检测方法进行核酸内切酶检测至关重要。然而,现存的常规检测方法中仍然存在许多不可避免和难以处理的非特异性识别问题。同时,分离的单个有机染料分子发出的荧光信号通常是光漂白的,这导致可获取的整个信号太差,无法在许多应用中量化目标表达^([2])。
-
-
尹紫良;
王长丽;
葛菁萍
-
-
摘要:
目的:以酿酒酵母W5为出发菌株,对其核酸内切酶基因HO进行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首先运用Primer 5.0软件,设计一对扩增HO基因序列的引物,并以酿酒酵母W5全基因组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酿酒酵母W5核酸内切酶HO基因片段,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该序列进行验证及分析.结果:测序显示HO基因长度为1760 bp,无碱基缺失,且该基因序列具有完整的开放读框.该基因编码的HO蛋白包含586个氨基酸残基,强酸性和强碱性氨基酸残基数量有明显差异;HO蛋白等电点为9.56,存在激酶位点,疏水性最大值为1.722,亚细胞定位预测其位于细胞核内,属于碱性胞内蛋白质,并构建了其空间结构模型.结论:对酿酒酵母W5核酸内切酶HO基因序列进行了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所得数据可为酿酒酵母遗传背景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
-
-
黄思颖;
王叶;
张阳;
张荣凡;
何婧琳;
王星星;
梅婷婷;
曹忠
-
-
摘要:
核酸酶作为具有特殊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在生物分析研究中起到很大的作用.该综述探讨了核酸酶的来源、独特的性质以及其在核酸传感器中的应用.基于核酸酶的核酸传感器因其具有特异性识别和切割作用,能够对信号进行放大,从而提高检测的灵敏度,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分析检测中.
-
-
程云珊;
李继喜;
甘建华
-
-
摘要:
Toxin-antitoxin体系在细菌中发挥着许多关键性的作用.作为唯一的typeⅤTA系统的代表,GhoS能够剪切GhoT蛋白的mRNA,进而抑制GhoT的毒性.GhoS在溶液中有单体和二体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而且两种形式均具有催化活性.尽管目前有一个GhoS的NMR溶液结构已经报道,GhoS是如何二聚以及如何识别和降解底物的机制还不明确.本文中我们报道了GhoS F14A突变体的纯化和初步晶体学研究.GhoS晶体的衍射分辨率为1.5.晶体属于P2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51.0,b=37.3,c=52.3,α=90.0°,β=119.6°,γ=90.0°.晶体的溶剂含量为35%,每个不对称单元中含有两个蛋白分子.
-
-
张军方;
徐佳;
蔡志明;
戴一凡;
牟丽莎
-
-
摘要:
器官的严重短缺是开展移植手术面临的主要难题.经过基因修饰改造的低免疫源性猪有望成为合适的异种器官移植供体.人工核酸内切酶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包括ZFNs、TALENs和CRISPR/Cas9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异种器官移植的发展,并且可用于高效定向的遗传改造.目前,基因修饰猪的研究正在朝临床应用的方向飞速发展.本文综述了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培育的基因修饰猪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