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461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8篇、会议论文39篇、专利文献562604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兽医导刊、动物医学进展、家禽科学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第四届全国禽病分子生物技术青年工作者会议、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家禽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一次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学术研讨会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相关文献由127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胜旺、韩宗玺、孔宪刚等。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8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3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62604 占比:99.94%

总计:562951篇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发文趋势图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研究学者

  • 刘胜旺
  • 韩宗玺
  • 孔宪刚
  • 周生
  • 磨美兰
  • 韦平
  • 周继勇
  • 崔保安
  • 张秀美
  • 刘思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勇
    • 摘要: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在蛋鸡和肉鸡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二类动物传染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鸡患病可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给全世界鸡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无特效治疗药物,大部分治疗是针对病鸡的临床症状进行的,效果一般,因此,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控主要以疫苗接种为核心的防控措施,加以鸡场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下减少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造成的损失.本文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流行病学以及防控措施进行综述,并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控现状提出建议,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断以及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 栾庆东; 曹旭; 尹燕博; 王建琳
    • 摘要: 为有效确定引起鸡痛风的病原,本试验建立了同时检测鸡星状病毒(CAstV)、禽肾炎病毒(ANV)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多重PCR方法。针对IBV的N基因、CAstV和ANV的ORF-1b基因分别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退火温度等反应条件建立了多重PCR检测方法,并评估了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后对临床痛风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多重PCR方法对3种病毒扩增产物的大小分别为1 600 bp(IBV)、794 bp(ANV)和350 bp(CAstV);该多重PCR检测禽马立克氏病毒、血清4型禽腺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和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均为阴性;病毒最低检测限IBV为1.96×10^(2) copies/μL,ANV为2.10×10^(2) copies/μL,CAstV为1.33×10^(5)copies/μL;多重PCR对临床病料的检测结果与单项PCR的检测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可靠性,为临床鸡痛风的诊断提供了准确、有效的技术手段。
    • 穆晓惠; 陈启稳; 陈建; 涂敏; 孟婷
    • 摘要: 为跟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流行及致病特性,2020年从安徽某蛋鸡场采集的发病鸡气管和肾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及致病性分析,确定该毒株为IBV,并命名为CK/CH/LAH/20-6。分离毒株可引起鸡胚发育受阻,呈现侏儒胚、蜷缩胚等特征性病变;S1基因检测及遗传演化分析表明,S1基因大小为1 620 bp,属于QX型毒株,与华南地区CK/CH/SHD/GM17-1分离株S1基因同源性高达99.9%;14日龄SPF雏鸡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毒株可致雏鸡100%(20/20)发病,20%(4/20)死亡,同时可致气管和肾脏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排毒检测结果表明,攻毒鸡第3天气管及泄殖腔排毒检测率分别为95%(19/20)和85%(17/20),第21天排毒检测率仍达81.25%(13/16)和75%(12/16)。本研究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控提供了新的流行病学数据,丰富了IBV的生物信息数据库。
    • 摘要: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IB)。IBV nsp15蛋白具有核酸内切酶(EndoU)活性,EndoU活性缺失可使IBV复制出现缺陷,同时降低对鸡的致病性,表明nsp15蛋白是IBV重要的毒力因子。但是nsp15影响IBV复制及其与宿主相互博弈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 卞希一; 盛豪; 肖鹏; 崔明仙; 蓝嘉宁; 周继勇; 廖敏
    • 摘要: 为分离鉴定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并研究其致病性,本研究对山西运城疑似传染性支气管炎(IB)感染的送检临床样品研磨后反复冻融,提取基因组进行RT-PCR检测,结果显示其为IBV核酸阳性;进一步对样品研磨液过滤后接种9日龄~11日龄SPF鸡胚,并传至F3代,RT-PCR检测仍为IBV阳性;将阳性样品F11代鸡胚尿囊液接种SPF鸡胚后能引起典型的“侏儒胚”病变,接种气管环能导致气管环纤毛失去活性,表明分离到一株IBV,命名为YC181031。提取分离株基因组进行S1基因的PCR扩增及测序分析,结果显示YC181031株属于致肾病变型的GI-22基因型IBV。将该分离株感染7日龄SPF雏鸡以鉴定其致病性,结果显示YC181031分离株感染能引起雏鸡张口呼吸、精神沉郁、排水样稀粪等临床症状以及死亡,雏鸡死亡率为20%;剖检感染鸡和死亡鸡,能观察到肾脏肿大,并发生明显的尿酸盐沉积等病变;取感染雏鸡和死亡雏鸡的各脏器制备病理切片,观察各脏器的病变,并送公司制备各组鸡各组织的免疫组化切片,检测IBV感染情况。结果显示肾脏、气管、肺脏、腺胃、脾脏、肝脏均能观察到明显病变及病毒感染。对感染鸡每两天采集各组鸡的咽肛拭子,采用RT-PCR检测排毒情况,结果显示感染鸡在试验期14 d内均能持续检测到排毒。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织器官病毒的载量,结果显示各组织病毒载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肾脏、气管、肺脏、腺胃、脾脏、肝脏,其中肾脏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的病毒载量(P<0.05)。本研究首次系统研究了GI-22基因型IBV的致病特征,为该病的防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 王晓权; 马晓璐; 张东野; 曹祁峰; 李冰
    • 摘要: 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快速、高效、敏感、特异性强的方法以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通过比对鸡源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特异性TaqMan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一步法实时定量RT-qPCR方法。以重组质粒为模板制作标准曲线,并对方法各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曲线标准曲线方程为:y=-3.442logx+37.614,相关系数R^(2)=0.991;此方法灵敏度较高,最低可检测到1.0×10^(2)copies/μL,比普通PCR灵敏100倍;特异性强,与4种常见鸡病毒病无交叉反应,重复性试验组间以及组内变异系数均小于2%。研究表明,此方法操作简便,可直接用作粗提RNA的模板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应用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早期检测。
    • 张喜美; 梁贤; 刘晓倩; 郑丛丛; 于春梅; 王飞; 胡晓明
    • 摘要: 为了比较2株不同来源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毒株的生物学特性、免疫原性及S1基因同源性.将TONG-IBV和MOU-IBV分别接种10日龄SPF鸡胚,观察鸡胚病变特点、计算病毒含量(EID50)、制备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抗体效价检测,进行S1基因测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接种TONG-IBV株后鸡胚出血较严重,蜷缩程度较轻,接种MOU-IBV的鸡胚呈典型的蜷缩状;MOU-IBV组抗体效价高于TONG-IBV组抗体效价;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MOU株S1与M41参考株S1(GenBank序列号MK937830.1)的同源性为99.7%,高于TONG株S1与M41参考株S1的同源性99.0%.以上结果显示,不同来源M41疫苗株的病毒特性出现了多样性变化.
    • 蔡俊呈; 任涛; 陈礼斌; 王思远; 向斌; 林秋燕
    • 摘要: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一类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IBV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能够引起鸡的呼吸道炎症、肾脏损伤、产蛋量和蛋品质下降.IBV是国内养禽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给养禽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由于易变的组织嗜性以及不同地理区域内各种IBV血清型或基因型的不断出现,IBV的防控难度也在不断升级.免疫鸡群中的疫苗接种和抗体水平监测对于预防和控制IBV感染至关重要.论文综述了IBV的历史背景、流行病学、病原学、诊断方法、防控手段及宿主对IBV的免疫应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IBV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防控策略.
    • 刘云霞; 仇微红; 叶贺佳; 梁昭平
    • 摘要: 本研究旨在构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原核表达体系,制备其S1目的蛋白,为建立IBV ELISA检测方法奠定基础.以IBV QX型基因为模板,PCR扩增出S1蛋白基因,连接至pET-32a原核表达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ET(32a)-S1,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后进行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重组S1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中获得表达,分子量约为60 kDa.Western-blot分析表明,重组蛋白能与Anti-His标签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利用Kcl染色法,成功纯化S1目的蛋白.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ET(32a)-S1重组原核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为进一步制备S1蛋白抗体奠定了基础.
    • 程旭; 姜逸; 高明燕; 周生; 俞燕; 李建梅; 沈欣悦; 范建华
    • 摘要: 细胞苗因工艺优良、产品性质稳定等特点,一直是禽苗研究的主要方向.研究利用QX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毒株MJ株感染生物反应器中悬浮培养的Vero细胞,确定培养参数.结果表明,微载体浓度10 g/L、10%DMEM培养基、细胞与微载体比例为50:1时,细胞生长状态良好.MJ株与Vero细胞感染复数为0.50时,病毒扩增效率最高,在108 h病毒含量可达到106.53 TCID50/mL.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