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柏拉图主义

柏拉图主义

柏拉图主义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51篇,主要集中在欧洲哲学、哲学理论、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56篇;相关期刊118种,包括现代哲学、哲学分析、北方论丛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北京师范大学第八届世界史研究生冬季论坛等;柏拉图主义的相关文献由15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典、郝兆宽、何浩平等。

柏拉图主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0 占比:48.8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33%

专利文献>

论文:156 占比:50.81%

总计:307篇

柏拉图主义—发文趋势图

柏拉图主义

-研究学者

  • 张典
  • 郝兆宽
  • 何浩平
  • 余虹
  • 刘森林
  • 周昌忠
  • 徐利治
  • 李乔(译)
  • 李妍妍
  • 杨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聂海杰; 黄明睿
    • 摘要: 从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整体逻辑进程看,博士论文对马克思的世界观转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大学时期,马克思遭遇了旧哲学将“应有之物”与“现有之物”截然对立的难题,陷入了无法克服的“世界观危机”之中。在博士论文及其准备性材料《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中,马克思对该难题进行了深入求解,确立了将“哲学的世界化”与“世界的哲学化”有机统一的哲学观。这一成果不仅使得马克思走出了“世界观危机”,而且为其从《莱茵报》到《德法年鉴》所实现的世界观转向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一,马克思摒弃了将“感性世界”视为“假象世界”的“柏拉图主义信条”,截然相反地承认“感性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为其世界观转向奠定了存在论前提;其二,马克思深刻把握住了“感性世界”与“超感性世界”的矛盾关系,并对二者之间的差异性及其辩证转化作了深入剖析,为其世界观转向奠定了方法论根据;其三,马克思追溯了造成“感性世界”与“超感性世界”二者矛盾关系的根源,并将消除根源、解决矛盾的方法诉诸主体的抗争,为其世界观转向奠定了价值观支撑。在此意义上,博士论文构成马克思世界观转向的逻辑开端。
    • 陈常燊
    • 摘要: 指称论题已成为当代艺术学和美学中的一个前沿课题,其讨论的核心是艺术作品指称的本体论问题。这个论题追问的是,当我们谈论一件具体的艺术作品时,谈论的是什么?对此,当代西方美学界,如物理主义、唯名论、指称论、表征主义、行动—类型论、柏拉图主义等分别给出了相应答案,这些观点虽未能对艺术作品的指称提供充分必要条件的说明,但对深入挖掘指称论题的艺术学和美学内涵、解决艺术学在新时代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课题,具有深远的学术意义。
    • 郝兆宽
    • 摘要: 本文的主要内容来自《哥德尔纲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一书的序言,在这里做了适当的修改,同时增补了该书第四章的有关内容,主要目的是强调当前哲学界对哥德尔思想的研究还很不够,许多深刻的思想尚待发掘.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哥德尔思想备受冷落的根源在于它不属于当代哲学的任何一个范式.跳出已有的藩篱,在数学实践中寻找哲学的灵感也许是理解哥德尔的一把钥匙.
    • 汉斯·布鲁门伯格; 胡继华(译)
    • 摘要: 保罗·瓦雷里的对话《欧帕里诺斯》虚构了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建筑师欧帕里诺斯和智术师斐德若在冥府的一场对话,聚焦于"模糊客体",在现代与古典视野的融合中,探讨了审美对象的本体论,展开了关于音乐与建筑、实在与虚构、内在与超越的辩证思考。作为对话展开的背景,冥府不是一个为观照万物提供更高远视角的地方。对话中的人物断定,与建筑相提并论,音乐的隐喻体系蕴含着反柏拉图主义:纯粹理念无论如何都与时间无关,音乐与时间有关不仅出乎偶然,而且取决于必然。"模糊客体",这个拒绝定义、拒不回答苏格拉底标准型问题的物品,也没有进入古代形而上学的终极分类系统。它就是"虚无",也意指"虚无",它提出了所有问题,却全部悬而不答。审美对象(艺术作品)的实在性,凝缩了世界给人类提出的难题。
    • 陈常燊; 胡瑜
    • 摘要: 当代分析美学的一个前沿热点是音乐作品的本体论问题,美学家和哲学家们围绕音乐作品是何种类型的实体展开了激烈的"基础主义辩论",由此产生了两大流派:实在论阵营和反实在论阵营。根据努斯鲍姆的划分,实在论阵营又可以细分为柏拉图主义、依从性理论、连续性理论以及施行理论。我们认为,一个合格的音乐本体论应该满足音乐作品的可听性条件和可重复性条件。可听性条件保证我们听到的是音乐作品而非关于音乐作品的演奏,而可重复性条件则保证我们听到的是同一首音乐作品。基于此分析,依从性理论、连续性理论以及施行理论都不能对这两个条件给出具有足够解释力的回答。我们认同音乐作品的柏拉图主义观点,因为它可以满足上述两个条件。
    • 孟彦名
    • 摘要: 爱情是诗歌永恒的主题,雪莱的情诗璧坐玑驰、爱意绵绵,既有泛神论思想,也包含柏拉图主义诗学观。二者统一服务于爱情主题的展现,前者强调对自然的喜爱,后者看重精神之爱,雪莱在《爱的哲学》一诗中比较了这两种爱。通过分析这首抒情诗的内涵意义,可以窥见雪莱富有哲理的诗学理念和纯粹的爱情观。
    • 陈越骅
    • 摘要: 早期奥古斯丁曾在怀疑主义的思想荒原徘徊,却在宗教里找到真理的安慰。这个由奥古斯丁讲述的个人内心历程成了为奥古斯丁皈依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学园派》是奥古斯丁第一本成文作品,是他对真理思考的重要文本起点。该书借助西塞罗的《学园派》为底本,讨论真理与幸福的关系、真理是否可知等问题为主题,既表明了早期奥古斯丁深入地学习过柏拉图主义哲学,又体现了真理问题在他早期神学思考中的核心地位。我们通常存在两种误解.
    • 董树宝
    • 摘要: 鲍德里亚不是一位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家,他在一种奇异的颠倒柏拉图主义的背景下探讨拟像运作的奥秘,用以揭示当代社会"拟真"与"超真实"的生存状况。他在福柯的知识考古学的启发下演绎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拟像秩序,揭示了拟像的微观政治与社会关系组织的新功能,最终他完成了从"物体系"向"符号制造术"、从"真实"向"超真实"、从消费社会向符号社会、从现代性向后现代性的转变,构建了一种迄今为止最引人注目而又最极端的后现代性理论,深刻影响了当代文化研究、媒介研究、艺术理论和社会理论。
    • 王欢; 蓝江
    • 摘要: 巴迪欧通过分析发现,佩索阿诗歌中的'异名'思想处处折射了其反柏拉图主义的倾向,而对佩索阿整个诗歌的背景分析却又发现了其与柏拉图主义的藕断丝连。事实上,佩索阿的现代性在于其对柏拉图主义与反柏拉图主义之间关联性的疑问:沉思诗的任务在于既不效忠于柏拉图主义也不效忠于反柏拉图主义。我们应当沿着诗人在柏拉图主义与反柏拉图主义之间所开创的道路走下去,即创造一种关于复多、关于空、关于无限的真正的哲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