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
神学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873篇,主要集中在宗教、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欧洲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4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篇;相关期刊405种,包括中国宗教、天风、科学与无神论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09北京地区哲学专业研究生学术论坛、2009年两岸四地“《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学术研讨会、第四届科学与信仰学术年会等;神学的相关文献由772位作者贡献,包括汪维藩、严锡禹、张百春1等。
神学
-研究学者
- 汪维藩
- 严锡禹
- 张百春1
- 陈开华
- 刘国芳
- 周太良
- 张庆熊
- 张文喜
- 张百春
- 彼特·朱利安·克力
- 李秋零
- 杨慧林1
- 梁工1
- 温伟耀1
- 王志成1
- 罗晓平
- 裴连山
- 郭鸿标1
- 陈影
- 黎新农
- Ray
- Whitehead
- 丁光训
- 万菊来
- 乔焕江
- 任亮杰
- 信生
- 傅永军
- 冒从虎
- 冯憬远
- 刘勇
- 刘平
- 刘自美
- 刘艳丽
- 刘若民
- 卓新平1
- 南海灯
- 叶青春
- 吕鸿儒
- 吴永兵
- 周兰兰
- 周太良(译)
- 嘉如(校)
- 孙倩
- 孙梦曦
- 季剑虹
- 康宇
- 张伟
- 张卜天
- 张旭
-
-
张雪梅
-
-
摘要:
“两个莎士比亚”即“属世的”莎士比亚和“属灵的”莎士比亚,分别代指剧作家的人文主义者定位和信徒身份;前者为人熟知,后者则暧昧未明。从马克思主义神学批判的视角,以“意志”和“信仰”为两大核心概念切入,梳理“两个莎士比亚”在其戏剧作品中的投射与交织,从而推断以马克思主义神学思想为阐释基准的剧作家的“属世精神”和“属灵实质”,可具体表述为:人文主义者莎士比亚在“意志”的自由与解放上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以及信徒莎士比亚在“信仰”的包容与和谐上与马克思主义的趋同。
-
-
陈开华
-
-
摘要:
在教会历史中,最受争议的作家莫过于奥力振了。奥力振(Origen,185-254)的思想是基督徒释经学、神学的根源之一,同时,即便在他存活于世之际,无论是他的个人行为,还是浩瀚思想均饱受争议,甚至公元553年召开的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对奥力振主义者做出了“异端”裁决。自始至终,奥力振既没有被册封为圣人,也没有被纳入礼仪庆典中予以纪念。
-
-
刘拥华
-
-
摘要:
作为理论话题的“恶”:神学和政治哲学“恶”(evil)作为一个经典的理论问题,主要在神学和政治哲学等领域中受到重视并加以讨论。尤其在神学领域中,神正论所涉及的核心问题便是“苦难”与“恶”的问题,甚至有人会认为,苦难(suffering)和恶的存在本身就构成了基督教上帝之爱信仰中最严重的缺陷。
-
-
葛天勤
-
-
摘要:
陈康先生在《智慧:亚里士多追求的科学》一书中探讨了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存在论和神学之间的张力这一重要问题。在陈康先生看来,亚里士多德对于原因论的强调让他最终导向T对于神和不动的动者的研究。本文试图考察陈康先生对于原因论和本质实体论的讨论,认为亚里士多德对于原因论的考察导向的不是研究不动的动者的神学,而是本质实体论。
-
-
欧式林
-
-
摘要:
我颇有些相信这自创的三段论:科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神学的尽头呢?以我的人生经验看,是俗人的哲学。打从娘胎里出来,我就生活在近乎玄幻的学校与家庭教育里。比如关于南北食性的差异,大人们常说"北方吃饺子,南方吃腊肉"。
-
-
-
-
摘要:
今年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本刊将深入挖掘收集我国基督教在各个时期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奋斗足迹与光辉事迹。《宗教教职人员管理办法》已公布,即将施行,对规范教会教牧人员培养、教育与管理,加强教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欢迎各地牧者、神学院校教师、同工等能紧扣主题,结合实际,深入思考,广泛探讨,积极投稿。
-
-
罗晓平
-
-
摘要:
我在本文中,综合论述保禄神学中的圣神观,希望对保禄的圣神观有个整体的认识,为进一步延伸研究奠定基础。我的研究资料主要来自保禄所写不受学术界争议的书信。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我们研究保禄神学概念中的圣神观;其次,研究在保禄的思想中,天主圣神的行动。
-
-
刘兰英
-
-
摘要:
天主教于明清之际传入我国,随之而来的是天主教的神学和艺术。这些外来文化固然有它的价值,但是还不能被中国大众所接纳或吸收。在探讨教会本地化的过程中,探索和发掘中国本地圣教艺术又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教会从来没有把某一种艺术风格,看作是本有的,而是就各民族的特性与环境,就各派礼仪的需要,采纳了各时代的作风,而形成了历代弥足珍惜的艺术宝藏。
-
-
徐杉
-
-
摘要:
亲爱的读者朋友,《中国天主教》杂志自2022年起定价调整为每期8元,全年定价48元(含邮资)。《中国天主教》杂志主要栏目有讲道台、神学博览、教会论坛、读经分享、译文精粹、葡园文艺、信仰生活、教史钩沉、百叶窗等栏目,欢迎广大神长教友、关心天主教工作的各界人士、读者朋友们赐稿。
-
-
周兰兰
-
-
摘要:
公义是天主教神学与社会伦理的核心原则之一。一直以来,天主教都致力于寻求建立公义世界的方法,现代社会训导兴起后,教会更将目光聚焦在社会中的穷人及边缘弱势群体身上,倡导关爱和优先选择穷人,维护大众福祉。天主教这种关于社会正义的维护有着深刻的圣经根源。曾有学者指出,"不夸张地说,圣经作为一个整体只有一个主题。
-
-
-
程庆伟
- 《2009北京地区哲学专业研究生学术论坛》
| 2009年
-
摘要:
从17世纪算到今,科学已走过了400多年的历程,其问不乏艰难坎坷。哲学和神学都强盛了1000年以上的时间,而科学至今才400年,所以科学不会衰落。如果一种文化形式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和预见力,能给社会带来真实的进步,并且它的反面影响又很小,那么这种文化形式无疑将会更加强盛,而且将会进入成熟的新的更高的文化形态。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