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对象
审美对象的相关文献在1965年到2022年内共计1475篇,主要集中在美学、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6270篇;相关期刊831种,包括美与时代(下旬刊)、人文杂志、文艺研究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首届国际信息哲学研讨会、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暨“新中国美学六十周年”全国学术会议等;审美对象的相关文献由138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永清、张云鹏、卢善庆等。
审美对象—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6270篇
占比:94.68%
总计:27745篇
审美对象
-研究学者
- 张永清
- 张云鹏
- 卢善庆
- 周文彬
- 董惠芳
- 谭容培
- 黄治正
- 刘曦林
- 叶鹏
- 张法
- 徐涛
- 李乖宁
- 李志宏
- 王世德
- 盛守宪
- 高文超
- 于润洋
- 叶伯泉
- 吕相康
- 吴建民
- 孙少宣
- 张天杰
- 张玉能
- 李天道
- 杨成寅
- 潘知常
- 胡健
- 胡艺珊
- 赵惠霞
- 钟琪
- 陶谊
- 黄艺农
- 何明
- 何齐宗
- 公萍
- 兰岗
- 冯冀
- 刘志一
- 刘静
- 包泉万
- 单国华
- 向翔
- 吴雨洁
- 周来祥
- 姚君喜
- 姚德勇
- 姜文厚
- 孙冬梅
- 孙建军
- 宋巍
-
-
-
-
摘要:
以教学审美化推动育人方式转型《中国教育学刊》,杨培明,2022年第3期教学审美化,是在尊重学科本质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将所有教学要素都转化为审美对象,将教学过程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协同发现—感悟美、体验—表现美、探究—创造美的过程。
-
-
左樱;
张超
-
-
摘要:
概述审美能力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分析我国英语教学方式的演变,结合教学实践,探究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即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对象,提高授课质量,让朗读回归课堂。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融入美学,使学生在获得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提升审美能力,从而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综合能力较强的英语人才。
-
-
纪静雯
-
-
摘要:
现象学音乐美学源自茵加尔顿对其导师胡塞尔现象学哲学的衍生。而后出现了多个将现象学思想进行加工、建构的学者,如舒茨、杜夫海纳等。他们的音乐美学思想对现代演奏者有不同寻常的启示及指导作用。从现象学音乐美学的角度出发,启示音乐表演者如何分析音乐作品,使表演者在保留作曲家意图及音乐作品内涵的同时充分展现个人魅力,完成音乐作品意义的构建,进而创造一个真正的审美对象。
-
-
柳丽莎
-
-
摘要:
余光中在散文创作中特别强调以意象营造丰富立体的语言感觉,突出文字的形式美感,使得其散文具备了诗的气质,呈现出诗歌的意境与唯美。《听听那冷雨》以"雨"为审美对象,将诸多雨的意象交融在对时空地域的自由联想和对传统文化的深沉依恋中,营造出凄迷渺远的意境,较为鲜明地体现了余光中散文的美学特征。结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和困惑,以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为目标。
-
-
苏青
-
-
摘要:
桥梁是人类聚居和社会交往的产物,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也反映着不同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特征。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桥梁已经不仅仅是客观存在的建筑物,也不仅仅是展现不同时代建筑工艺进步的印记,更是艺术审美对象和文化传承的载体。桥梁之美,是建筑之美,是文化之美,是情感之美,亦是梦想之美。
-
-
杨向荣
-
-
摘要: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身体,身体是个体的物质性基础。然而,身体又是错综复杂的,身体意象有着丰富的社会意义与审美意义。身体不仅仅具有自然形态,同时也是象征、符号和修辞等各种话语的表征。本文基于艺术与日常生活两个维度,探讨作为审美对象的身体表征,进而结合当下消费社会的具体情境,讨论作为资本生产与偶像生产的身体表征。
-
-
冷卫国
-
-
摘要:
所谓海洋文学,指的是以海洋为审美对象,反映人-海关系的文学作品,它以海为意象或背景,或叙事、或抒情,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审美情感。中国海洋文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其时间跨度从先秦到近代,具有两三千年的发展史,内含深厚的人文性和审美性意蕴,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
-
郭亦霖;
马雅菊;
孙宁
-
-
摘要:
美育是促成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其他四育,美育育人机制的生发是以情感为纽带的。深层次的情感体验给审美主体以高品位的精神享受,使审美主体在自由和谐的情感体验中,唤醒向美的生命意识。美育关注审美的主体性,旨在激发个体的本质力量,并对审美对象的情感呈现、形式及内容的表达有着具体要求。美育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指向“完整的人”的培养。厘清高校美育内容构建理路是高校美育育人机制生发的关键,从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人文素养和形成美的生活态度三个维度出发,探寻融通各艺术学科的艺术教学内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育人文内容以及蕴含生命哲学智慧的美育内容,从而充分发挥高校美育育人功能。
-
-
天颖
-
-
摘要:
中国山水画意境悠远、博大精深。无论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寄寓,还是“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沉醉,抑或“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感怀,在古人的世界观里,山水是自然崇拜和隐逸哲学的一部分,也是审美对象和生命体验。中国文人所追求的精神格局、品格情致、胸怀抱负,都浓缩在这咫尺之间。
-
-
刘燕群
-
-
摘要:
现代诗歌是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诗歌,它打破了旧体诗格律形式的束缚,其内容也顺应时代的要求,能更好地展现现实生活。现代诗歌形式自由、内容丰富、意象丰满、有鲜明的形象和浓烈的情感,所以是很好的审美对象。
-
-
-
Li Guai-ning;
李乖宁
- 《首届国际信息哲学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中国当代美学面临困境已成为研究者们的共识,美学之转型呼之欲出.如何转型?转向何方?美学的转型意味着深层的根本性变革,它必须是一个综合的创新过程.本文认为信息哲学的建立与完备实现了哲学的根本转向,为美学的当代转型提供了系统的、科学的方法论,使得美学研究能够与时俱进地解决信息时代美学领域的新问题.在信息哲学的理论大厦之下,现代美学转型的路径、方向昭然若揭.本文从审美对象的存在方式、美感的生成两个方面入手来探讨这种转型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
-
-
-
-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00-04-26
-
摘要:
提供一种高效的移动代理,它仅需极短的处理时间,并可以减少对于其他资源的最少使用量。根据本发明,提供一个模板,借此将由一个移动代理所执行的复杂动作分类为基本的动作模式。在任何移动开始前模板与发生在一个地点的一个动作的执行相链接,在移动开始之后与所发生的一个动作的执行相链接。根据其类型,模板定义在移动前后要执行的指令并将其发送到移动代理。响应指令,移动代理准备一个复制,移动到另外的地点或组合复制。另外,移动代理所保持的代理对象指定模板和动作执行的顺序。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