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旧体诗

旧体诗

旧体诗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90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5篇;相关期刊443种,包括老年人、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郭沫若学刊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丝绸之路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六届年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等;旧体诗的相关文献由82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遇春、常丽洁、刘夜烽等。

旧体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6 占比:96.86%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43%

专利文献>

论文:25 占比:2.70%

总计:925篇

旧体诗—发文趋势图

旧体诗

-研究学者

  • 李遇春
  • 常丽洁
  • 刘夜烽
  • 丁芒
  • 花宏艳
  • 伍立杨
  • 寓真
  • 杨金亭
  • 王学泰
  • 田基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端木蕻良
    • 摘要: 李白凤同志在20世纪30年代是以新诗出现在上海文坛的。但他很小就喜爱书法篆刻,随着时代的流转,新诗倒越写越少了。抒情记事,有感而发,都以旧体诗的形式来表现。铁画银钩,信手拈来,则以操刀入石为创作。在半个世纪还要多的时间里,他从不间断。到1978年,因政策落实,激动过甚,突患中风。大病稍愈,还在扶病制印,直至与世长辞,他还遗有未刻完的图章多枚,也可见他自强不息、精研不懈的精神。我记得陈衡恪和齐白石的一段故事:陈衡恪告诉齐白石,不妨用汉砖的刀法来制印。
    • 赵思运
    • 摘要: 王蒙的旧体诗深潜着"李商隐情结",真正构成了他的灵魂镜像。1989年以后,王蒙密集发表了多篇关于李商隐的研读文章,并对李商隐的诗句进行多种形式的创造性重组,足见他对李商隐的沉迷之深。王蒙的这种行为绝不止于文字魔方的游戏,之所以称之为"李商隐情结",原因大概有二:其一,借李商隐表达未竟的文学理想和文化理想;其二,借李商隐的诗作,获得卡塔西斯的审美心理疗效。他的"李商隐情结"通过"蝴蝶""蝉""秋"等一系列与李商隐构成心灵通约的意象呈现出来。
    • 王安忆
    • 摘要: 我们MFA开班之际,初定小说和散文方向。小说是创意写作正途,没什么疑议,难的是散文。四顾周围,同类型学科,尤其率先带头的美国,纳入教程的往往有诗。在汉语旧体诗的辉煌历史之下,新诗难免让人困惑。从格律的“镣铐”中解放,经“五四”以来几代人及几轮运动,似乎并未有所归纳,形成体系,但凭个体的天赋,不期然间呈现异象。这种自由的生态隐藏着某种造化自然,终究不能够作为知识的传授模式,于是避让过了。
    • 杨修宝
    • 摘要: 现代诗,是相较旧体诗而言的,特指“五四”以来的诗歌,又称“新诗”或“白话诗”。现代诗是文学桂冠上璀璨的明珠,统编教科书选编了多篇现代诗,还组元了现代诗文体单元。教学现代诗,要把握现代诗文体特征,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读诗、学诗、背诗、写诗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美、捕捉美、享受美、创造美的过程。一、现代诗的文体特点诗人阿多尼斯阐明了诗歌的特点:“诗歌虽短,但它具备了美的各种元素:语言、文字、音律……每一首伟大的诗篇都创造了词语和事物新的联系。”
    • 徐钰茹
    • 摘要: 近代中国,历经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日新月异,文化错综交融。面对风云变幻的时世,旧体诗人迎难而上,适时而变,摹写新事物,援引新名词入旧体诗。实践表明,新名词入旧体诗不仅表现了现世生活,而且开拓了诗境,一新世人耳目。旧体诗的新变,引起了诗论家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众多诗论家的观点来看,绝大多数论者对新名词入旧体诗持肯定态度。他们的论争,对于今天的旧体诗创作也有建设意义。
    • 逄依林; 陈佳冀
    • 摘要: 郁达夫的文学创作生涯发轫于旧体诗,亦止于旧体诗。在有限的生命中,郁达夫创作了600余首旧体诗。推动郁达夫进行旧体诗创作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中国文人共有的“诗骚”情怀、艺术和现实的冲突所导致的“隐逸”情怀以及强烈的倾诉欲望三个方面。从文学文本理论的角度出发,对郁达夫旧体诗多样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分析“诗骚”情怀、“隐逸”情怀以及倾诉欲望对于郁达夫旧体诗创作的影响,进而明确郁达夫旧体诗的价值和意义。
    • 黄珊
    • 摘要: 20世纪60年代,王蒙的小说创作一度陷入停滞,但与此同时却又创作了数首旧体诗。这些旧体诗中,既有立志进行自我改造,抒发革命建设豪情的诗篇,也有赞美田园躬耕之乐的闲适旷达之作。作为王蒙20世纪60年代精神世界的曲折记录,其旧体诗中对自我情感及生活世界的书写,既包含着他深切的现实生活体验,也掺杂着一定的修辞策略。两种不同的影响因素相互联系,交织在诗作中,体现了秉承“少布”的理想主义精神的王蒙在进入20世纪60年代的历史环境后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之间复杂纠结的互动关系。同时,王蒙由小说转向旧体诗创作,文体转变背后也典型地反映出当代作家对某些中国传统文人心态的认同与因袭。
    • 任杰
    • 摘要: 1941年9月成立的怀安诗社是延安时期颇有影响的旧体诗词社团。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为了使怀安诗社的旧体诗更为广泛地被理解和接受,以李木庵、林伯渠等为代表的怀安诗人响应文艺大众化号召,从语言、内容、形式等方面入手,积极对旧体诗进行了革新。但是即便经过了深度革新,怀安诗仍旧未能达到诗社同人们的预期目标。通过辨析文学与现实、新观念与旧形式的复杂联系,考察《解放日报》“怀安诗选”专栏的设立与取消,可以看到怀安诗人们的旧体诗创作不仅呈现着新、旧文学间的冲突与耦合,而且彰显了战争语境对文学书写的突显与压抑。
    • 王美芸
    • 摘要: 聂绀弩旧体诗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诗中运用了大量现代的白话词汇、俚语、方言、口语以及俗语等等,而另一个特点是在大量使用白话语同时,又非常讲究律诗的格律、用典以及韵律。聂绀弩旧体诗的巧妙就是把旧体诗的韵律、格式与白话文中的俚语与俗词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绀弩体”。
    • 黄宇星
    • 摘要: 抗战时期,日军对重庆实施大轰炸,犯下滔天罪行。历史从未远去,记录这段罪行的史料也不断被发掘。由重庆图书馆珍藏并首次整理揭示的《逢庐诗存》中,保留了大量记录重庆大轰炸的旧体诗。诗中不仅描写了重庆大轰炸的细节,更展示了重庆人民“愈炸愈强”的精神。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