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诗
旧诗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1年内共计19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6篇、相关期刊135种,包括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书城、中外诗歌研究等;
旧诗的相关文献由177位作者贡献,包括谢冕、陈晓华、丁芒等。
旧诗
-研究学者
- 谢冕
- 陈晓华
- 丁芒
- 倪墨炎
- 吴奔星
- 吴继谨
- 周晓风
- 子川
- 孙郁
- 庄严
- 杨志
- 江飞
- 潘建伟
- 王家新
- 王桂妹
- 苗珍虎
- 荣光启
- 西渡
- 郝倖仔
- 陈太胜
- 高洪波
- 丁国成
- 万龙生
- 介子平
- 任遂虎
- 伍明春
- 伯昏子1
- 余笑忠
- 傅憎享
- 刘伯伦
- 刘志荣
- 刘章
- 刘纪新
- 刘锋杰
- 劳力
- 卢永和
- 古远清
- 台友
- 史峰
- 吴欢章
- 周啸天
- 周文龙
- 周翼南
- 嘘堂1
- 夏传才
- 天台1
- 姚新勇
- 姚锡佩
- 孙犁
- 季美艳
-
-
-
暴红博
-
-
摘要:
1931年8月10日,上海《文艺新闻》第22号以《鲁迅氏的悲愤——以旧诗寄怀》为题,发表了鲁迅的三首诗。诗前加有编者按:“闻寓沪日人,时有向鲁迅求讨墨迹以作纪念者,氏因情难推却,多写现成诗句酬之以了事。兹从日人方面,寻得氏所作三首如下;并闻此系作于长沙事件后及闻柔石等死耗时,故语多悲愤云。”
-
-
西渡
-
-
摘要:
新诗和旧诗一度势不两立,水火不容。胡适初倡文学革命,先给旧文学按上“三大病”:无病呻吟、摹仿古人、言之无物。后来又加上五条:不讲文法、陈言滥调、以典代言、迷信对仗、膜拜死文字。旧诗阵营则指责胡适“革尽古今中外诗人之命”(梅光迪语)。但从实际创作来衡量,则新诗人、新诗和旧诗的关系要复杂得多。
-
-
张晓冰
-
-
摘要:
《红楼梦》中的诗同不是作家为自己而写,而是为小说中性格各异的人物而写,这正是曹雪芹的伟大之处。曹雪芹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读《红楼梦》中的诗词,不仅可以领略到全书浓厚的诗情画意,而且对于学习诗词的写作,领悟小说的意蕴大有裨益。传统旧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大类。
-
-
龚刚
-
-
摘要:
废名以为,"如果要做新诗,一定要这个诗是诗的内容,而写这个诗的文字要用散文的文字。已往的诗文学,无论旧诗也好,词也好,乃是散文的内容,而其所用的文字是诗的文字。我们只要有了这个诗的内容,我们就可以大胆的写我们的新诗,不受一切的束缚……我们写的是诗,我们用的文字是散文的文字,就是所谓自由诗。
-
-
文瑶
-
-
摘要:
《红楼梦》第十七回中宝玉随贾政参观大观园,面对刚进门的景观,贾政命宝玉拟匾。宝玉以“尝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为由以旧诗拟了“曲径通幽处”,因而大受褒奖。“编新不如述旧”在戏曲行内亦可用来形容不同剧种间的剧目移植。剧目移植不是单纯的复制“述旧”,本土化过程中往往会融入移植者的创作构思,亦即“编新”。本文将通过比较粵剧版与梨园戏版《董生与李氏》的“编新”与“述旧”,进行一些作品移植的思考。
-
-
刘锋杰
-
-
摘要:
萧军的小说是对时代生活的整体氛围所作的一种外向性速写,他的旧诗创作却是对时代潮流中个体命运与受难所作的一种内向性咏叹。在《囚庭吟草》中以诗载史,为史作证;在《椒园吟草》中以诗明志,以耕躬田园为乐,保持个人气节。在将来的文学史上论及萧军,会承认他在民族战争的描写上留下了宏伟画面,在民族心灵的刻画上留下了深邃的反思。萧军旧诗创作的艺术深度与高度是超过他的小说的。
-
-
-
-
子川
-
-
摘要:
2017年见到韩国汉学家宋载邵(止山)先生,聊天中,他问我中国现在写汉诗的人多不多。能听明白,他说的“汉诗”指旧诗。字面上,把汉诗与旧诗划等号,新诗就到了汉诗外面,作为一个写新诗的人,窃以为这种表述不准确。国际交流多了,诗作被译成外语的概率也增加了。起初被译介的是新诗。随着交流的深入,不少外国朋友索要书法作品,于是就有一些旧诗译作在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