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抒情

抒情

抒情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32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音乐、绘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1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篇;相关期刊1145种,包括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学教育、学语文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华创新教育论坛等;抒情的相关文献由2140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欣、胡大雷、蒋雄达等。

抒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17 占比:99.8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 占比:0.09%

总计:2320篇

抒情—发文趋势图

抒情

-研究学者

  • 周欣
  • 胡大雷
  • 蒋雄达
  • 何水英
  • 刘涛
  • 吴永福
  • 孙绍振
  • 李世忠
  • 陶文鹏
  • 余映潮

抒情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蒋婷婷; 廖方舟(校对)
    • 摘要: 春天,我们绕不开春雨。幻化象征,让春雨狡黠多变;抒情寄寓,让春雨多情烂漫。再读读春色吧,南北方的春色各有不同:北方的春色慢慢化开,腼腆又含蓄;南方的春色一下子就铺开来,激情又热闹。从春雨到春色,让我们一起享受这支华丽的春日变奏曲——.
    • 杨碧薇
    • 摘要: 朱涛是当代新诗领域的一个异数。他用丰沛的抒情、独特的晦涩,直追死亡、虚无等严肃命题。在他的诗里,象征和隐喻构成了纲领性的表达机制,本我与形而上则实现了辩证的统一。这种书写方式明显游离于既有的新诗传统之外,但它恰好反证了新诗这一文体对“先锋”的追求。同时,朱涛的诗充分地揭示了个体在历史现场中的存在,彰显出与古典性截然不同的现代性品质,亦参与构建了新的新诗传统。
    • 徐阿兵
    • 摘要: 在《昆明的雨》中,汪曾祺最想要表达的感情不是“我想念昆明的雨”,而是对青春的怀想。文章的抒情手法,不是许多研究者所公认的“直抒胸臆”,而是委婉其辞。作者有意运用“偏题”与“枝蔓”、“含藏”与“曲笔”等特殊笔法,避免了情感表达过于直露。将《昆明的雨》与汪曾祺早年作品对读,有助于更深入地领会“回忆的诗学”。
    • 周粲
    • 摘要: 《野百合也有春天》是由罗大佑作词作曲并演唱的一首歌曲。发行时间1983年,音乐风格:属于爱情与哲理的结合,歌曲语言:国语普通话。也是电影《野雀高飞》的主题曲。《野百合也有春天》这首歌被很多人翻唱,有水木年华、林志炫、王晰等。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介绍如何演唱王晰演唱的《野百合也有春天》。
    • 申焕; 胡燕
    • 摘要: 陆机以赋文闻名于世,然其表文创作亦有杰出成就。《谢平原内史表》是陆机表文的代表,也是《昭明文选》收集的表类作品中唯一入选的谢表,它既具有一般公文简明、扼要的特点,又兼具文学作品的审美特点,艺术成就极高。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全文情感勃发,抒情浓郁;二是表文工巧,句式骈偶化;三是文章文化底蕴深厚,精于用典。
    • 高晖
    • 摘要: 诗人马兴的原发性抒情能力马兴是我们辽宁的诗人,这些年诗坛对他比较关注,大家对他诗歌的赞美我都赞同,特别是李轻松、刘川两位诗人就诗歌文本所做的细腻评述,甚至让我感动:这是一个诗人对另一个诗人的深切关注。我认为,当大家集中谈论马兴是好人的时候,其实是在赞叹马兴是个幸运儿。
    • 严佳丽
    • 摘要: 温词以浓艳香软、清疏明快的词风构建起词体的双重审美空间,以敏锐的感官感知追求纯粹的审美感受,选取特定的意象群排列成类型化的情境,并进行跳跃性的组合,达成抒情审美化的艺术效果。
    • 杨碧薇
    • 摘要: 汉语新诗自诞生以来,便与叙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新诗而言,叙事既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学观念,又是富有活力的表现手法。经过了百年发展,新诗里的叙事何以成为今天的样态,其目的和属性又如何?本文从对新诗中的“叙事”概念进行辨析入手,指出新诗叙事既来自于古典汉诗,又来自于20世纪90年代的叙事实践。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析新诗中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并以抒情为参照系,指出新诗叙事的根本目的和本质属性都是抒情
    • 胡大雷
    • 摘要: 诗与身体活动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一是在诗作外部的形式表达上,古人论"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称"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提出诗以身体活动如嗟叹、咏歌之类求得抒情的升级。二是在诗作内部的语辞表达上,以身体活动来抒情达意,可称之为抒情修辞。《古诗十九首》以身体活动为抒情修辞尤为卓著,并以其实现着"直""真""自然为贵"的艺术魅力。古代诗歌史对《古诗十九首》以身体活动为抒情修辞的艺术手法多有承袭并有所发展。
    • 张倩玉
    • 摘要: 第六代导演作品中的仿纪录片源于电影语言现代化以来纪实美学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扩充。作为电影形式技巧之一的仿纪录片,一方面通过对所谓现实的“引用”强调真实;另一方面通过模糊主客观界限,将强烈的作者主观情感和思想观念直接引入剧情片中,用纪实美学达成了独特的抒情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