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词体

词体

词体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46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33665篇;相关期刊277种,包括江海学刊、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文体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文学遗产》论坛、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语言文学等;词体的相关文献由38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少坤、孙立、谢桃坊等。

词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0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33665 占比:99.91%

总计:534127篇

词体—发文趋势图

词体

-研究学者

  • 刘少坤
  • 孙立
  • 谢桃坊
  • 陈磊
  • 王文龙
  • 彭玉平
  • 木斋
  • 李飞跃
  • 杨柏岭
  • 杨海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关键词

    • 严佳丽
    • 摘要: 温词以浓艳香软、清疏明快的词风构建起词体的双重审美空间,以敏锐的感官感知追求纯粹的审美感受,选取特定的意象群排列成类型化的情境,并进行跳跃性的组合,达成抒情审美化的艺术效果。
    • 戴伊璇
    • 摘要: 一直以来,周邦彦被后世词学家誉为宋代词坛结北开南之集大成者,清真词的美学成就一方面来自文本上回环往复的结构与温雅醇厚的风格,另一方面源于声律上的抑扬顿挫,独特讲究。自柳永开创长调以后,周邦彦在词体的音乐性上更进一步,改平顺为拗折,并配合其篇章结构在句法和用韵方面进行创新,特别注重仄声连用、韵位安排、去上配合,使得词在文体上完全跳出“声诗”的范畴,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文学,即便现在词乐已失传,清真词特有的文本韵律也为后世读者提供了窥见词体声律之美的门径。
    • 孙启洲
    • 摘要: 杂糅胡夷里巷之曲而成的词体,在其兴起之初并未能取得与诗、文相等的文体地位.无论是古典词学中的尊体论还是卑体论,都指向依经论词的阐释理路,暗含着诗尊词卑的内在逻辑,均可视为经学话语体系对于词体地位的压抑.直至晚清民初,现代纯文学观念的传入和渗透,词体的独特审美价值得以彰显,其独立的文体地位也逐渐得到学界认可.与此同时,纯文学史观不断地被内化于中国文学史的撰述之中,使以审美为本质的现代文学观念得到巩固并广为传播,词体也借此进入现代学者所书写的文学史之中,其现代文体地位得以最终确立.此一过程足可表明,从杂文学观到纯文学观,从经学话语到美学范式,文学理论话语的递嬗,直接造成文体序列的重塑,以及古典文学研究格局的新变.
    • 刘玉龙
    • 摘要: 民族文化对于词体的深远影响能够在多方面体现出来.在南北朝乐府中,少数民族民歌对词体更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南朝乐府中少数民族民歌对文人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朝乐府中少数民族民歌孕育了长短句的发展.南北朝乐府中少数民族民歌对词体的发展均有着积极的、正面的影响.
    • 邱美琼; 王雪婷
    • 摘要: 陈聂恒《读宋词偶成绝句十首》的批评观念,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推尊词体,二是以婉约为本色,三是推崇音律协美,四是强调由技而进乎道.其论词绝句体现出"有意为之"的创作态度,呈现出较为丰富的批评内涵,在我国传统词学史上有一定的价值及地位.
    • 汪超
    • 摘要: 领字是词体重要的体性特征,或是介乎词体格律与创作风气之间的写作惯例。今统计《全高丽朝鲜词》,发现高丽、朝鲜时代作者运用次数越多的例用领字词牌,通常也是领字运用较为妥帖的词牌。从时代看,高丽、朝鲜时代的单字领字运用妥帖度呈现明显的下降走势。整体上说,这与词乐失传、东国词人不熟悉词体,以及本土意识上升导致的主观意愿缺失有较大关系。从技术层面说,形成领字异常的原因主要有填词所据原词、词篇上下文文意、词作者破体为词影响。相比打破诗体束缚的中国词人而言,高丽、朝鲜词人更愿意以单字领字回归诗体的律句与句法,或者形成散文句法。从艺术创作的角度看,或许比强行效法中国词人的领字用法更有利情感的抒发与词作的文意畅达。
    • 孙启洲
    • 摘要: 古典词学传统中的"风格",主要指向词人创作风貌的静态描述和笼统概括,并以诗教传统中的"雅正"之风为尚.晚近以来,随着西方风格学知识的传入及其在文学批评中的普遍运用,"风格"也逐渐成为词学核心话语.胡适和胡云翼将词学"境界"说导向"风格"论,引领新的词学批评潮流.此后,龙榆生的词风流变论,对于词派乃至词的时代风格演变过程的研究,使现代词学风格论渐趋成熟.詹安泰立足于文学本位,以修辞学的视域划分词体风格的多样形态,丰富了词学风格论体系的内涵."风格"一词在词学批评中的流衍,足可视为词学发展史的缩影,是观照词学现代转型的重要路径之一.
    • 刘少坤
    • 摘要: 词体诞生之初,其词调、宫调、词韵等诸多要素决定着词之旋律、声情.宋代学者即开始关注填词选调选韵问题,然由于词乃"小道""余技"观念的影响,论著颇少.到了明清,词学家更是针对填词需选宫调、词调、词韵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解读,并用于指导创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 汪超
    • 摘要: 领字是词体重要的体性特征,或是介乎词体格律与创作风气之间的写作惯例.今统计《全高丽朝鲜词》,发现高丽、朝鲜时代作者运用次数越多的例用领字词牌,通常也是领字运用较为妥帖的词牌.从时代看,高丽、朝鲜时代的单字领字运用妥帖度呈现明显的下降走势.整体上说,这与词乐失传、东国词人不熟悉词体,以及本土意识上升导致的主观意愿缺失有较大关系.从技术层面说,形成领字异常的原因主要有填词所据原词、词篇上下文文意、词作者破体为词影响.相比打破诗体束缚的中国词人而言,高丽、朝鲜词人更愿意以单字领字回归诗体的律句与句法,或者形成散文句法.从艺术创作的角度看,或许比强行效法中国词人的领字用法更有利情感的抒发与词作的文意畅达.
    • 易竹溪
    • 摘要: 清人对往代文学诸体都欲振兴,期以超轶往代,故于此前文学派别,重现争论,如诗论性灵、格调、肌理之说,都是承续往代.词学亦然,但以宋人视同诗家余事,元、明曲盛而词衰,故以尊体为要,推原词体于《诗》《骚》、乐府与唐诗,反映振兴一代词学的强烈意识.其推本于《诗》,要求"风雅之正",有悖词体本色;推于屈《骚》楚辞,则于"美人香草"的比兴之旨有所契合;推于乐府尤其是南朝乐府,在音乐源流、词体意韵方面略有相通;推于唐诗,则以"诗余"解读攀词于诗,论七绝对词体产生的直接影响,较为接近事实,而否定词为"诗余",也是词体自尊的表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