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民歌

民歌

民歌的相关文献在1950年到2022年内共计5940篇,主要集中在音乐、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922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8篇;相关期刊1596种,包括大众文艺、北方音乐、歌海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全国第四届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报告会、第六届信息技术与教育国际会议、民间文化青年论坛2014年会等;民歌的相关文献由5230位作者贡献,包括杜亚雄、李皖、张宁等。

民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922 占比:99.70%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8 占比:0.13%

总计:5940篇

民歌—发文趋势图

民歌

-研究学者

  • 杜亚雄
  • 李皖
  • 张宁
  • 钱仁康
  • 樊祖荫
  • 薛范
  • 圣洁
  • 黄雪
  • 和文光
  • 张靖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周玉波
    • 摘要: 民歌与方言是近亲。民歌中的方言分为地域方言、社会方言两种基本形态,地域方言为民歌溯源和流转演变情形的梳理提供了便利,社会方言则赋予了民歌以强烈的“社会相”色彩。民歌中的方言,彰显了民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语言的不同风貌,放大了民歌本身的民间文化、底层文化、通俗文化色彩,丰富了现代语言学、民歌语言学的理论建构与细节研究。民歌与方言的结合,强化了民歌的叙事能力,打造了文学同构叙事的范本,使得民歌更好地扮演了社会历史文化进程忠实观察者、记录者等的特别角色。
    • 杨富学; 叶凯歌
    • 摘要: 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始宗教萨满教曾经在北方诸民族中十分盛行,有关于萨满教女神和女萨满的神话、传说、职能、仪式等大多曾经信仰萨满教的民族都有丰富的记载。裕固族也是曾经信仰过萨满教的民族之一,关于萨满教祭天仪式等习俗流传至今,却少有关于女萨满的记录。俄国学者马洛夫20世纪初在肃南地区考察时曾记录了大量的民间故事、传说、民歌等内容,其中有少量关于裕固族女萨满的歌曲,这些歌曲中女萨满的形象及其所充任的人物角色,在今天的裕固族民间文学作品中仍有所见。可以确认,古往今来的裕固族萨满教信仰中确有女萨满存在,庶几与女性早期的社会地位较高息息相关,只是后来女萨满的地位逐步被男性萨满所取代。
    • 周一海
    • 摘要: 家住江苏徐州邳州的李超然,今年89岁,一生与艺术为伴,年轻时爱好音乐和戏剧,退休后痴迷书法、绘画和篆刻印章,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丰厚的收获。◆年轻时为音乐痴迷年轻时,李超然师从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学习音乐,收集整理徐州地区的民间音乐,汇编成《民歌·民乐》。
    • 吴有祥; 叶薇
    • 摘要: 陶行知创作的新诗以明白如话、通俗易懂的平民风格受到普通民众的喜爱,这与他早期的生活经历和对底层百姓日常生活的切身体察是分不开的。此外,借用民歌的艺术形式、化用民谚俗语、对比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形成其平易诗风的主要原因。
    • 马智良
    • 摘要: 达斡尔族四方言区音乐文化是达斡尔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跨越时空的漫长历程中造就出的达斡尔族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通过对四方言区民歌演唱的比较研究,一方面有助于达斡尔族四方言区民歌演唱技巧更好地发扬、传播,更全面地拓展达斡尔族四方言区音乐文化发展与传承的路径与空间,另一方面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少数民族民歌风格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储备。
    • 周星池; 彭沥萱
    • 摘要: 神农架民歌是流传于鄂西北神农架林区的一种口头艺术形式。它受神农架林区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人文风俗等因素的影响,在历代神农架人民的口头传唱中加工提炼而成。文章从神农架民歌的乐人乐班、乐谱、演唱形式、音乐分析四个方面探讨神农架民歌本体,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神农架民歌的本体进行系统的研究。
    • 李烨; 李葛送(指导)
    • 摘要: 鄂伦春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等地。本文通过对鄂伦春民歌演变的探究和对民歌文本的分析,反映鄂伦春人民的生活状态和鄂伦春民族在现代化进程民族互动中所发生的变化。
    • 周玉波
    • 摘要: 在刘半农及其助手李家瑞、常惠等人的推动下,原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收集保存了大量的晚清、民国民歌唱本。这些民歌唱本时间链条完整,覆盖范围遍及各地,牌调多样,内容丰富,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近现代中国民歌发生发展的实际面貌,具有文献、学术等多重价值,成为民歌学、文学、音乐学、社会学、民俗学等研究的重要资料。
    • 何丽雅
    • 摘要: 沔阳民歌作为湖北省传统民歌之一,其内容形式丰富、风格类型繁多,按照体裁大体上分为号子、田歌、小调、灯歌等八大类。本文现从沔阳民歌的源起、唱腔、曲式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以期对沔阳民歌的艺术特征有更深入的了解,提升自身理论研究的能力的同时,为音乐者的演唱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进而更好的演绎民族音乐作品。
    • 张承嘉
    • 摘要: 自明末清初始,在云贵高原的东部边缘,广西以北,生活着一群汉族流民,壮族人民称之为“高山汉”。当地的高山汉人存留着古老的汉族民间音乐文化,他们喜唱民歌,用民歌诉说着高山汉人的迁徙史、生活史。高山汉民歌承载着高山汉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旨在从高山汉的婚俗礼仪活动中来阐释民歌与其如何互动的过程和对高山汉人审美功能的影响和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