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宋词

宋词

宋词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280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音乐、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89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3篇;相关期刊1307种,包括文史知识、文学教育、文教资料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丝绸之路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学教育专委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第六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等;宋词的相关文献由244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京臣、李煜、万薇薇等。

宋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89 占比:99.47%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43%

专利文献>

论文:3 占比:0.11%

总计:2804篇

宋词—发文趋势图

宋词

-研究学者

  • 刘京臣
  • 李煜
  • 万薇薇
  • 王晓骊
  • 王兆鹏
  • 刘尊明
  • 刘华民
  • 徐胜利
  • 许伯卿
  • 许兴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唐茜
    • 摘要: 伤春悲秋的题材在浩瀚的唐宋诗词中并不少见,"残花"这个典型的表绮怨、寄哀思的意象更是屡见不鲜."残花"意象在唐诗宋词中频繁出现不仅是文人情感的流露和体现,而且具有审美意趣,寄寓着文人的理性思考.笔者从文本与文化的维度加以阐释,希望能为宋词研究添砖加瓦.
    • 汤维一
    • 摘要: 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郁起,其《离骚》哉!固已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词家之前,岂去圣之未远,而楚人之多才。——刘勰《文心雕龙》众所周知: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艺术成果往往都是以时间(朝代)来命名的,唯独楚辞,是以地方来命名。其实这就足以得见其地方色彩之浓厚,屈原作为楚辞最具代表的创作者,其笔下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楚风民情。
    • 詹全旺; 马静静
    • 摘要: 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指导,从及物性系统视角出发,自建语料库辅助检索工具对比分析宋词《雨霖铃·寒蝉凄切》及其英译本。研究发现:许渊冲译本与原词在及物性过程分布上更接近,杨宪益译本与原词偏差较大;许译在个别小句上调整了原词过程类型,译文的意境形成意、音、形三美兼备,杨译则大量调整原词的过程类型,译文语义更为饱满。相对而言,许译与原词大致实现了音韵、形式和功能对等,译文略胜一筹。
    • 陶文鹏
    • 摘要: 辛弃疾是英雄词人,他爱英雄,想英雄,唱英雄。其词刻画了南宋各类英雄豪杰,是一座英雄人物形象的画廊。词人运用白描写实、想象夸张、场景细节、即事叙景等多种艺术手法塑造出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南宋英杰形象,还善于将英雄词人自我与词中英杰互相辉映,发出更绚丽的光芒。
    • 陈珮珊
    • 摘要: “知人论世”的文学研究方法和意象批评是传统诗词的分析方式,“结构主义文论”侧重从内部形式的角度批评;二者结合,能在“知人论世”的阅读基础上做出补充。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柳永、周邦彦二人的诗歌语言进行偏好分析、深入想象作者的内心及文字背后的世界,收获了阅读趣味,进而挖掘了有意思的人文规律。通过对语言的反复细嚼和对比,我们读到了词与词、人与人相似、相同和不同,有助于我们突破“雅俗”这一简单的审美二分法,从而读到字词背后更生动、丰富、不以各种标签简单划分的人与情。
    • 付艳云
    • 摘要: 宋词是中华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绚烂的奇葩,常常与唐诗并提。但是宋词自有其特征,具有与其他文化艺术争奇斗艳的独特魅力。文化的产生与繁荣往往是伴随着社会背景的变化的,宋词也不例外。宋词的特征产生离不开宋代的社会环境,商品经济发展丰富生活,政治环境较为宽松,给宋代词人相对的创造自由,尚文的社会风气使得文人受到前所未有的厚待以及科举改革新变化给诗词创造带来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伴随着政治、文化重心南移以致南方水土对诗词创作的影响。
    • 刘洋
    • 摘要: 宋人俞文豹的《吹剑续录》中记载了一个段子: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七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个段子的真实性值得怀疑,但这个段子却精准地指出了宋词两大流派的代表作家、代表作——苏轼和他的《念奴娇》。
    • 郑吉兴
    • 摘要: 《唐宋词选释》一书由俞平伯编著,其内容兼具艺术性、学术性等,注释内容十分严谨,蕴含多种对比鉴赏诗词技巧,能够辅助宋词教学。将此书作为依据,可探索出一些高中阶段宋词的教学策略。
    • 马彩霞
    • 摘要: 提起宋词,就不得不提宋朝词人中的代表人物——苏轼,他一生书写了大量的词,其中一首家喻户晓的词便是《水调歌头》。该词不仅抒发了诗人丰富的情感,更可以从中探寻到古人在度过中秋节时的节俗文化。本文分析了苏轼《水调歌头》中蕴藏的多种中秋节俗文化,并以词观史,从《水调歌头》出发展开了相应的思考。
    • 申树斌
    • 摘要: 透过唐诗和宋词可以发现唐朝和宋朝皇帝与百姓之间的情感结构分别为:个人情感+公共情感,公共情感+个人情感。这类双元对立的情感结构虽然适应社会发展规律,但对于民族统一是不稳定的。唐宋时期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统一的历史情感的独特的逻辑思考路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