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
宋词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1年内共计216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音乐、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50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3篇;相关期刊1059种,包括文学教育、文教资料、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丝绸之路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学教育专委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第六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等;宋词的相关文献由190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京臣、万薇薇、王晓骊等。
宋词
-研究学者
- 刘京臣
- 万薇薇
- 王晓骊
- 刘尊明
- 徐胜利
- 刘华民
- 许伯卿
- 许兴宝
- 王兆鹏
- 陈中林
- 陶文鹏
- 徐静蕾
- 刘学文
- 曹明升
- 谢桃坊
- 谭新红
- 张玉璞
- 张翠爱
- 翦伯象
- 钟振振
- 陈雪婧
- 丁时祺
- 刘扬忠
- 南瑛
- 周洋
- 庆振轩
- 李世忠
- 李元洛
- 李孟霏
- 李延林
- 李紫薇
- 杨金梅
- 沈家庄
- 牛锐
- 王慧刚
- 田恩铭
- 苗贵松
- 葛文峰
- 董玉玲
- 郁玉英
- 陈未鹏
- 高峰
- 佚名
- 刘宗彬
- 刘强
- 刘敏
- 史秀洋
- 吴帆
- 吴琼
- 周剑
-
-
朱琴琴
- 《戏剧之家》
| 2021年
-
摘要:
词学研究是古代文学研究的一大显学,词起于唐,兴于宋,延续于元明,尤繁盛于清而发展于近现代.在中国文化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词一直作为介质为人们传达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宋词的成就在于中国文学在经历了唐朝的鼎盛时期之后,词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得到了广泛发展:词人大量增加以及词作大量涌现.宋代涌现出的大批优秀词人、大量优秀的词作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化.
-
-
王艳艳;
潘斌军
- 《今古文创》
| 2020年
-
摘要: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家、家庭和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从古至今,家国情怀就深深地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宋词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文化精髓,一直以来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家国情怀也在很多宋词作品中有所体现。宋词解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认识,学习先贤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
-
梁滢
- 《今古文创》
| 2020年
-
摘要:
本文对《全宋词》进行字频统计,并与《全唐诗》《全元散曲》《四库全书》《四部丛刊》等进行比较,分析了宋词的用字特点。宋词用字具有文艺语体形象性、情意性、创新性的特点。在唐诗、宋词、元曲的比较中,唐诗用字较接近书面语体;宋词和元曲则较为口语化、通俗化,用字的相似程度也较高。宋词和元曲使用的去声字都略多于唐诗。
-
-
宋学达
- 《中国韵文学刊》
| 2020年
-
摘要:
梦窗词虽被誉为"七宝楼台",但在历代词论家笔下却一直饱受"碎拆下来,不成片段"之讥.然而,吴文英在其词作中所打造的"七宝楼台",实际上是具有极其精密严谨的内部空间结构的,他用以构建"七宝楼台"的手法,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首先,梦窗词直观的时空跳接与回环,幅度极大、频率也极高,可谓之"腾天潜渊";其次,时空转换处往往出人意料,甚至不讲道理,且多有意抹去转换的痕迹,造成"空际转身";再次,梦窗词的空间布局逻辑,是以情感线索为逻辑,吴文英常常将现实、回忆、梦境、幻觉等不同性质的空间场景,依据表情达意的需要进行"交叉铺叙",以难以捉摸的意脉统之,而不遵循现实世界中的时空运行规则.吴文英通过惨淡经营而打造的"七宝楼台",虽难免晦涩之弊,却也创造出了极尽回环往复之妙的文本空间奇观,成为宋词空间艺术的最高成就.
-
-
陈振硕;
刘郁离(指导)
- 《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
| 2020年
-
摘要:
远行去远方,有诗,有画,好不惬意。远行中的风景入眼如画,此时低吟一句小诗,是给这自然造物最好的回馈。而那些文字,似乎也化作一个个音符在指尖跳跃,穿梭数年,与你我同奏一曲千年的乐章。让我们去远行吧,伴着唐诗,吟着宋词。去远方,我们遇见安宁。“桂林山水甲天下”,夏风缕缕,驾一叶之扁舟,也曾有过“渔歌唱晚,响穷‘漓水之泮’”的风景。那青山,那碧水,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在竹筏上,我看到“两岸青山相对出”,看见渔猎的老汉,看见江边浣衣的女子。
-
-
黄一阳
- 《今古文创》
| 2020年
-
摘要:
“帘”在宋词中是一个极为常见的意象。李清照作为宋代极具代表性的女词人,其笔下的“帘”意象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功能。通过卷帘与垂帘两种“帘”的状态,表达不同的心境。别出心裁创设“卷帘人”形象,增进了人与物的互动。相较于男词人程式化、单一化地运用“帘”这一意象,李清照笔下的“帘”体现出女词人对意象使用的灵动和敏感。
-
-
-
-
-
刘鸿桥
- 《今古文创》
| 2020年
-
摘要:
李清照词中出现了大量的“风”意象。在艺术美学的视域下,这些“风”意象首先淡写客观环境,将时节朝暮等融入意象之中,赋予意象更多的美感与生气,提高了审美价值;其次,“风”意象寄予了作者不同身境、心绪下的浓淡情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营造出了让读者更有共情空间的意境、境界;最后,虚写“风”意象的隐喻、象征手法,为词作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愈是澄怀品象愈觉内味无穷。对于李清照词“风”意象的考例研究少之又少,从艺术美学的视角解析李清照词中的“风”意象,对其人其词的研究或有裨益。
-
-
-
-
-
董佳
- 《2016中国传统色彩理论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本文选取宋代词作这一特定时代的语言形式,以颜色词"青"和单音名词组成的含彩词为主要考察对象,对含彩词的词汇语义进行了分类分析,并将作为语素的"青"从中抽离出来,对"青"在语料中所呈现出的语素义进行了归纳总结,希望能为颜色词研究和汉语词汇语义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
-
陈静薇
- 《丝绸之路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葡萄一直以来是人们最为熟悉的水果之一.人类栽培种植葡萄的历史悠久,而中国也是世界上较早种植葡萄的国家.公元前141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在这之后,一条沟通中原和西域的丝绸之路渐渐开辟,为当时的中原带来了许多物种.葡萄也随之被引进.随着在中原的传播日益扩大,葡萄酒进入了诗人的取材范围,开始出现在诗歌作品中.葡萄酒在宋代,渐渐有了和白酒一样的社会地位和功效.两宋时期,普遍出现在人们视野里的,是绿葡萄酒,在友人聚会或送别的时候,频繁的出现,同时也出现在寿宴上,可以和白酒一样豪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