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英雄形象

英雄形象

英雄形象的相关文献在1951年到2022年内共计171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电影、电视艺术、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1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060篇;相关期刊868种,包括前线、文史哲、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博物馆协会名人故居专业委员会201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第三届中国文学博士后论坛等;英雄形象的相关文献由1726位作者贡献,包括史春生、孟广来、宋云峰等。

英雄形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10 占比:61.6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1060 占比:38.24%

总计:2772篇

英雄形象—发文趋势图

英雄形象

-研究学者

  • 史春生
  • 孟广来
  • 宋云峰
  • 徐文斗
  • 杨翠娟
  • 马立新
  • 刘淑青
  • 张向前
  • 张悦
  • 戴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洪华; 吴珊珊
    •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1]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常常通过塑造英雄形象,讲述感人故事,抒发激越情感,表现出题材内容上的先天优势,但在艺术表达上如何做到“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陶文鹏
    • 摘要: 辛弃疾是英雄词人,他爱英雄,想英雄,唱英雄。其词刻画了南宋各类英雄豪杰,是一座英雄人物形象的画廊。词人运用白描写实、想象夸张、场景细节、即事叙景等多种艺术手法塑造出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南宋英杰形象,还善于将英雄词人自我与词中英杰互相辉映,发出更绚丽的光芒。
    • 杨燕
    • 摘要: 电影《铁道英雄》为观众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影片叙事的重点放在了英雄形象的塑造上,根本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影片主要从两方面刻画英雄形象:一是多角度渲染英雄的斗争环境,不仅包括恶劣的自然环境,更包括极度凶险的人文环境;二是多类型英雄人物的塑造,有像老洪和老王一样一出场就有丰富斗争经验、久经沙场的革命者,也有像小庄、填煤工等形象经历了变化的“小人物”。
    • 彩才
    • 摘要: 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讴歌英雄一直是中华民族文艺创作的重要主题,英雄叙事也始终是中华民族文艺创作的重心。在经济飞速发展、文化丰富多元的中国,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出打动人心的英雄形象一直是影视创作者们孜孜以求的目标。时至今日,广大观众对于英雄形象的印象抑或是民族史诗中的传奇英雄、抑或是战争洗礼中的战斗英雄、抑或是与敌人博弈的智谋英雄,悲壮豪迈、荡气回肠经常成为英雄叙事的主要风格。
    • 张海静
    • 摘要: 因处于特殊的历史语境下,十七年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上体现了显著的英雄书写范式。十七年是一个特别需要英雄的时代,十七年文学也是“英雄”形象丰产的年代。为了体现英雄形象的特质,作家在英雄形象塑造过程中将人物“神”化和“去性别”化,同时英雄的情感特别是情爱的表达被压制到边缘状态,这成为英雄书写的一个弊端,使英雄形象成为高大却干瘪的“符号”,造成了人的异化。本文对十七年文学批评话语模式下的英雄情结的考察,目的在于研究特定历史情境下的英雄形象塑造特点,以便更清醒地关注“英雄”书写的未来。
    • 田洁
    • 摘要: 近年来,灾难文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学类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以钱刚、李西闵、迟子建等人为代表的灾难叙事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关注。通过对比中西灾难文学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可以展现出中西方作家在面对灾难这一“非常态”的社会境况时所表现出的不同态度和立场。灾难文学中的“英雄”形象往往是整个叙事中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核心力量。作家通常会围绕“英雄”这一关键形象来建立整部小说的人物关系网络,同时,作家想要表达的人与灾难之间的关系也会在这个人物身上得到集中展示。因此,研究和把握灾难文学中最为核心的“英雄”形象,对读者理解这些书写灾难的文学作品至关重要。
    • 宋歌
    • 摘要: 《吉尔伽美什史诗》与《奥德赛》作为东西方英雄史诗的代表,产生的地域、时间虽然不同,但其英雄主人公的经历却有许多相似之处。这种情节上的相似性,为比较两部史诗中的英雄形象提供了可能。本文将以《吉尔伽美什文诗》与《奥德赛》为例,从人与自然、人与神、人与命运、人与人四个方面,比较东西方史诗中英雄形象的异同,旨在通过对寄托民众理想的英雄形象的分析比较,发掘出古人所推崇的英雄形象
    • 杨丽丽
    • 摘要: 《景阳冈》节选自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这是一个十分精彩的小说片段。全文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描写形神兼备,生动具体,读之脍炙人口。武松其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提起他,人们脑中立刻会浮现出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情景,他惩强除恶、英勇无畏而又机敏谨慎,是文学史上一位盛传不衰的英雄形象,是历代人们崇拜的偶像。文章之所以能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这与作者高超的构思艺术分不开。
    • 韩畅; 廖冰凌
    • 摘要: 战争电影《长津湖》展现了参加抗美援朝战争长津湖战役的志愿军英雄群像并突出塑造了伍千里、雷睢生等生动立体的战斗英雄形象;影片以战事发展与新兵成长两条线索并行,在宏大战争叙事之外体现出对于个体生命的细腻观照;该片表达了对于志愿军将士们崇高家国民族情怀的礼赞,和对于战争残酷本质的深刻反思;该片在深入挖掘战争电影文化特质的同时,兼顾了此类影片的商业特质,是新中国战争电影发展史上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优秀范本。
    • 鲍学军
    • 摘要: 武松打虎是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电影电视等各种艺术形式的艺术家们为了完整地表达这个历史题材故事,都运用了各艺术门类的最有代表性的表现手法。但真正做到戏曲让武松打虎这段故事在艺术层面上完美地呈现,让武松这个古代赤手打老虎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的,那一定是被陈毅同志赞为“燕北真好汉,江南活武松”的盖派艺术创始人、京剧艺术大师盖叫天先生所表演的京剧《武松打虎》及剧中塑造的英雄武松形象。1988年,我有幸得以向小盖叫天先生的得意弟子李继平老师求学,李继平老师师从小盖叫天先生,几十年孜孜不倦地钻研盖派艺术,对盖派艺术的理解正确、深刻、透彻,深得小盖叫天先生的喜爱。李老师悉心传授给我的剧目就是盖派经典剧目《武松打虎》,让我领略到了盖派艺术中武松这一特定人物形象的人格精神与艺术魅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