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主体论

主体论

主体论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1045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政治、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0086篇;相关期刊301种,包括美与时代(下旬刊)、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求索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二届海峡“两岸四地”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研讨会、中国文学理论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百年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中国话语”学术研讨会等;主体论的相关文献由1943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平、陈明、周明杰等。

主体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4 占比:3.48%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0086 占比:96.50%

总计:10452篇

主体论—发文趋势图

主体论

-研究学者

  • 王平
  • 陈明
  • 周明杰
  • 张振华
  • 李琇炫
  • 黄辉
  • 赵相熙
  • 金宾瑞
  • 李宗诚
  • 钟铁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申连; 郭本禹
    • 摘要: 描述心理学是人文科学心理学的第一种科学形态,由布伦塔诺和狄尔泰在科学心理学诞生背景下共同开创.描述心理学主张在现象学或解释学方法论指导下对人的心理生活本真面貌作整体的描述或理解,并努力在研究过程中彰显和弘扬人的主体性.描述心理学特别是浪漫主义传统的描述心理学,主张在社会、历史和文化视域下内在地探究人的心理生活的样态和意义,对假设主义、实证主义、控制主义和元素主义的自然科学心理学给予了强有力批判.描述心理学的出场奠定和开启了人文科学心理学的历史发展逻辑,主要包括现象学逻辑、解释学逻辑、整体论逻辑、主体论逻辑、文化论逻辑和批判论逻辑.这些逻辑是描述心理学基本精神在人文科学心理学中不断展开、传承和发展的过程,勾绘了人文科学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图景.
    • 摘要: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文艺批评经历了大致这样一个过程:社会学批评、主体论批评(或曰经验论批评)、审美批评和方兴未艾的“文化批评”。《寓言论批评:当代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论纲》作者认为,不同阶段的文艺学研究有不同的关注焦点,今天的焦点则是文化批评,或者说,文化批评已经构成当代中国文艺批评的“新方法”。
    • 冯铁山; 贺锐
    • 摘要: 人类栖居的世界原本是诗意盎然的,人拥有感受世界诗意的心灵,具有创造性运用语言符号创造诗意的能力,但受异化的物质对象化影响,世界不仅遮蔽了诗意的光华,而且人也逐渐淡漠诗意栖居的价值取向和发现与创造诗意的能力。以广东省中山市东区雍景园小学冯思佩老师教授《贩卖》一课为例,采取哲学思辨和课例分析结合的方法,论述诗意教育以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主体论为基础,具体实践进路的前提是激发动机、把握起点,做到心动、德动和行动;基础是融合内容、建构中点,做到归真、求善和至美;保障是巧用策略、达成终点,涉及知识、合格和能力等方面。进而探寻科学之“序”,步入合理之“轨”的目的性与规律性。
    • 冯铁山
    • 摘要: 学生"学得怎么样"是学科"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根本目的与终极关怀,学科教学需要重视学习主体的需要、教学意义的生成。从主体论视域审视,任何学科教学均有教材作者主体、教师主体、教材编辑主体以及学生主体之分。从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出发,深度学习是学生发挥主体性过程中与作者主体、教师主体、教材编辑主体构成主体间性关系而创造性运用语言文字等符号认识自然、社会、自我获得的归真、求善、至美情意的活动。其意义的生成自然也就是在与自然、社会、自我互动中达成认知、社会参与、自我发展的建构。
    • 摘要: 刘太刚(1966-),男,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公共管理基础理论、中国传统治道。主要学术创建:提出一套公共管理基础理论--需求溢出理论。该理论以孔孟治道(居仁由义)为核心逻辑,是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本土化公共管理理论,包含公共管理价值论、主体论、客体论、手段论(资源配置论).
    • 王滢桦
    • 摘要: 论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动共同富裕蕴涵着深刻的主体论、价值论与方法论逻辑。共同富裕以生产力发展为物质基础,以人民需求为主体性导向,以促进人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价值导向,以辩证法为主要方法,这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 华毓敏
    • 摘要: 从新闻学研究初始,学界业界对新闻价值的定义就大有不同,比较统一的观点是李良荣教授在《新闻学概论》一书中提到的“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能够引起公众共同兴趣的素质”。杨保军教授在其所著《新闻价值论》一书中,结合学界业界对新闻价值论提出的一些新的定义和理解,从实践视角提供一些新的思考。本文主要对杨保军在该书中的思想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并就新闻价值论中的价值主体论、价值客体论等进行辨析理解。
    • 杨伯益
    • 摘要: 计算机伦理道德,作为计算机伦理学的核心概念,一直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焦点。计算机伦理道德研究的价值论即什么是好的伦理观念、原则或规范,主体论即由谁来提供这些好的伦理观念、原则或规范和方法论即如何将这些好的伦理观念、原则或规范内化为个人的品性,构成了当前计算机伦理道德研究的理论框架。理论框架的三个主题都分别取得了较大的研究进展,但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学术界进一步研究。
    • 冯黎明
    • 摘要: 艺术的个人独创性是近代以来形成的一个普遍信念,这一信念借助于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和先锋主义的艺术实践而得到现代审美文化的共同认可.艺术的个人独创性信念的思想来源是建立在理性主义和个性主义基础之上的主体论哲学,主体论哲学通过艺术自律论将个人独创性普及于现代审美文化场;进入20世纪后,随着主体论哲学的式微,艺术的个人独创性信念也开始动摇.尼采、福科等人对理性主义文化的反思质疑了主体论证哲学,而结构语言学、话语理论、互文性理论、文化研究等理论形态以及大众文化的兴起使得艺术的个人独创性信念逐步失去了普遍有效性.
    • 王安权; 张海龙; 吴小丽
    • 摘要: 蔡仁厚与劳思光对阳明"四句教"的解读或诠解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颇具代表性。劳先生的解读是一种"主体论"式的,他视"四句教"是陈述四个论点,非一有序之系统,他重点对"无善无恶心之体"做了解读。蔡先生的诠解是一种"存有论"式的,他视"四句教"为有一内在秩序之系统,对"四句教"逐句予以疏解。二位先生的解读或疏解虽有相近之处,但更多的是相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