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情致

情致

情致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8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轻工业、手工业、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传承(学术理论版)、青年博览等; 情致的相关文献由90位作者贡献,包括傅涓、彬如(图)、朱光潜等。

情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 占比:100.00%

总计:80篇

情致—发文趋势图

情致

-研究学者

  • 傅涓
  • 彬如(图)
  • 朱光潜
  • 李国芸
  • 李娜
  • 杨捷
  • (唐)刘禹锡
  • 丁亚玲
  • 于丹
  • 介子平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光潜
    • 摘要: 一切艺术都是抒情的,都必表现一种心灵上的感触,显著的如喜、怒、爱、恶、哀、愁等情绪,微妙的如兴奋、颓唐、忧郁、宁静以及种种不易名状的飘来忽去的心境。文学当作一种艺术看,也是如此。不表现任何情致的文字就不算是文学作品……在文学的文字中,无论是说理、叙事、状物,都必须流露一种情致,若不然,那就成为枯燥的没有生趣的日常应用文字,如帐簿、图表、数理化教科书之类……用现代话来说,行文有三个步骤,第一步要心中先有一种情致,其次要找出具体的事物可以烘托出这种情致,这就是思想分内的事,最后要找出适当的文辞把这内在的情思化合体表达出来……人人都知道文学不能没有真正的情感,不过如果只有真正的情感,还是无济于事。
    • 侯学雯
    • 摘要: 南朝书画家王微所作的山水画论《叙画》是中国古代美学史上的重要文献,他提出的绘画理论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了后世山水画发展的源头活水。王微在此文中提出的绘画理论思想不仅将山水画归统在艺术范畴中,而且蕴含了丰富的美学思想,在中国美学史上有独特的地位。
    • 天颖
    • 摘要: 中国山水画意境悠远、博大精深。无论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寄寓,还是“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沉醉,抑或“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感怀,在古人的世界观里,山水是自然崇拜和隐逸哲学的一部分,也是审美对象和生命体验。中国文人所追求的精神格局、品格情致、胸怀抱负,都浓缩在这咫尺之间。
    • 程应峰
    • 摘要: 什么是情怀?情怀就是高尚的心境,崇高的情感。对于作家来说,就是一种文学情致。正如作家三盅所言:“凡书大悲悯写大情怀者,无不于唱尽沧桑声嘶处,摘一朵野花自珍。”是的,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曾盛开过情怀之花,不同的是,多数人随波逐流地凋零。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会呵护情怀之花与岁月同行。古往今来有作为的人,大抵都是有大梦想、大情怀的人,他所具有的人格光芒不光激励着自己,也感染他人。
    • 白落梅
    • 摘要: 这个夏日,江南大雨倾城,不是春日的绵绵情致,亦非秋日的烟雨萧瑟。庭院的植物,浸润了太多风雨,早己清透澄亮。茉莉花从初夏一直开到如今,也有凋谢,之后依旧白衣清颜。煮了一壶普洱,打发这雨日漫漫光阴。古人说,对一卷书,一张琴,一帘雨,一溪云,便不寂寞,不生惆怅。而我,一壶酒,一盏茶,一园的花木,也当是称心如意。或有幸得一知己,品茶论诗,说风景,聊陈事,自是极妙。
    • 王琼
    • 摘要: 近年来,随着语文教师对文本解读认识的不断加深,其解读能力有所提升,但此过程中明显存在固定化和模式化套用的问题.就《小石潭记》单篇而言,语文教师惯于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进行解读,解读生硬晦涩,不见读者参与,更也未显作者原本心境.本文试以裸读与素读的阅读状态,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对文中之景致、情致与文境做了一定分析与思考,以此为教学解读寻求新思路.
    • 梁圣易
    • 摘要: 拜师学琴有一段时日,看到一些人既不弹琴、不懂琴,更甚者只会背半句《归去来兮辞》,却很武断地把陶渊明归类为"音乐盲",遂想以一个置身于古琴中的人的角度,说说陶渊明与古琴。——序琴棋书画中的琴,现代也称为古琴,有观点指出陶渊明其实不会弹琴,只是借琴以寄托其高尚的情致及思想,我以为不然。
    • 李蕴衍
    • 摘要: 情致其实不单单指一个人的情趣、兴致,情致有时候代表了一种人生态度,而这种人生态度会投射至一个人的方方面面,作家身上的情致则直接表现于文学作品风格的体现。读汪曾祺的散文,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他的情致。他以情致丈量世间万物,以情致注入笔墨,以情致引领读者走进一个带有文人理想的诗意化的审美空间。
    • 高明霞
    • 摘要: 《白云朵朵》的剧作者将目光探入现实生活的细微之处,在各种难以克服的困顿情境中展示人物心灵世界,注视小人物内心的纹理,塑造代表各种普通人的“典型形象”,表现他们心灵皱褶处难以触摸的情致,用戏剧审美的视角予以生活诗意化的温情观照。《白云朵朵》作为实验性话剧,具有较强的艺术创新意义。
    • 郝征; 米米儿插(图)
    • 摘要: 唐朝有一位诗人叫齐己。一年冬天,他创作了一首诗《早梅》,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完后,他觉得非常满意。齐己有个好友叫郑谷,也是一位诗人。郑谷看到齐己写的这首诗后,说:“写得很好,意境好,情致也很高。但有一点,你写的是早梅,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不如改成: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