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融入
教育融入的相关文献在2011年到2022年内共计199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社会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9212篇;相关期刊139种,包括人民论坛、中国德育、天津教育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6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等;教育融入的相关文献由22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飏、汪杰锋、胡舒月等。
教育融入—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9212篇
占比:98.97%
总计:19411篇
教育融入
-研究学者
- 李飏
- 汪杰锋
- 胡舒月
- 蒋扬
- 马晓微
- 马进
- 高凯
- 魏琳
- 黄日健
- 丁瑾
- 于忠海
- 于怡
- 于惠燕
- 云少虹
- 但孝爱
- 何霞
- 余潇逍
- 侯多兵
- 倪建英
- 傅建华
- 傅锁根
- 兰佩洁1
- 刘军萍1
- 刘庭庭
- 刘建
- 刘晓弘
- 刘潇亭
- 刘睿博
- 刘越琴
- 刘雯
- 卜飞飞
- 叶志文
- 向小琴
- 吕蕾
- 吴小平
- 吴志鹏
- 吴昊东
- 吴昊宇
- 吴晓婷
- 吴轶冰
- 周希伦
- 周敏辉
- 姜莉
- 孙亚玲
- 孙文中
- 孙纯龙
- 孟宪东
- 季剑岚
- 宋永兴
- 宋秀春
-
-
-
-
摘要:
1本刊介绍《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于2000年12月创刊,致力于医学教育融入人文、医学人才提升人文素养,是我校人文学科发展的窗口和园地,以发表高质量医学人文类论文、构建全国性的学术交流平台为目标,服务于我国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近期公布的CNKI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19版)显示,《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计量评价指标又取得可喜成绩,数据和排名稳步提升:期刊复合影响因子为0.750,影响因子排名在436种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第52位,影响力指数学科排序进入前20%;总被引频次813次。引用我刊文献前十位的期刊中不乏中文核心刊物,充分说明我刊发表的论文,在社会和学界得到了良好评价,在国内医学人文领域已有一席之地。
-
-
王文平
-
-
摘要:
在人类历史中,数学一直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有人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如何学好数学,从小不厌烦数学,成了谜题,而教师可以充当很好的指导者、引领者。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情感教育的特点,多掌握情感教育的手段,将情感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改变固化的教学方法,优化学生的课堂体验。通过这种改良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完成课堂任务,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
-
马朝阳
-
-
摘要:
地理核心素养遵循实事求是、创新性和实践性的原则,它的实践性与劳动教育的特征高度切合。建立高效幸福合作学习小组,实行环形座位法,每8人一组,利于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一、课前例如,“常见的天气系统”课前让学生熟悉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北地区、云贵高原和华北地区的位置;收听中央台的天气预报,明确天气状况的描述方法,学会从气温、气压、风力、风向、阴晴等方面描述天气特征,激发学生探究天气现象的成因;小组合作制作冷暖锋模型,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体验劳动收获的过程。
-
-
陈燕尔
-
-
摘要:
初中英语第二课堂是英语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师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初中英语第二课堂,既有助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和语言实践机会,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增强文化自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也有积极的引领作用。
-
-
刘潇亭
-
-
摘要:
“工匠精神”是技术人才应当具备的优秀品质。作为新时代的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必须在社会实践中展现出优良的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只有德才兼备的技术人才才能承担起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工匠精神”对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意义重大,在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中必须融入“工匠精神”,使技术人才具备优秀的品质,在工作中敢于承担责任且对工作精益求精,借助这样的优秀品质带动团队、群体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因此,高职院校应通过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改进课堂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在课堂教学和学生实践中融入“工匠精神”,使之与思政工作结合,从而更好地为“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服务。
-
-
杨玉生
-
-
摘要:
幼儿劳动教育的目的是从小培养他们爱劳动和爱劳动人民的感情,学习初步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我园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以“爱”为核心,坚持劳动教育和生活活动有机结合,将劳动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常态化教育,鼓励幼儿积极学习各种劳动技能,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快乐,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和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
-
邵于豪
-
-
摘要:
一、高校劳动教育现状剖析在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意见》(下称《意见》)[1]精神和教育部发布的《大中小学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称《纲要》)[2]精神过程中,各地高校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劳动教育。但因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上对劳动教育认识上的偏差,没列入考试范围的劳动教育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存在弱化、异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三分离。
-
-
石立武(摄影);
郭萌(摄影)
-
-
摘要: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为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商河县殷巷镇赵奎元小学不断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的新路径,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生活、家庭体验和社会实践中,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
-
董祥武;
徐霞
-
-
摘要:
面对日益多元的世界格局和信息化时代,思政课承担着更加艰巨和富有挑战的育人使命。基于此,将"四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变革的必然选择,也是增强思政育人质量和意识形态引领作用的内在需求。由程贵林和张海丽编著、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一书,聚焦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引入全新教育理念,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机制、实践教学等维度系统阐述了思政课的创新改革路径。
-
-
张晓青
-
-
摘要:
环境教育是关乎全球人类共同命运的教育,目前,环境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的现状并不理想,困难与机遇并存,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多方协作出力。
-
-
李飏
- 《2016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
| 2016年
-
摘要:
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其子女个体成长,也切实关联到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下一代新市民的城市融入,乃至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全局.妥善解决随迁子女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建设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本研究梳理了当前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融入面临的困难及原因;探讨促进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入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改革;提出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的对策思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城市融合问题也就成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加快相关制度改革,建立起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权益保障体系,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城市化水平,为新生代农民工转向新市民提供城市生存和发展的权益机会。社会组织作为非政府组织,能发挥政府与弱势群体的桥梁作用,通过开展活动、研究政策推进农民工城市融入尤其是随迁子女的教育融入,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新生代农民工也要提高自身修养素质,为下一代做好示范,突破制度障碍,成为城市的新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