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数学
学好数学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0年内共计141篇,主要集中在教育、数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1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职业圈、当代教育、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等;
学好数学的相关文献由138位作者贡献,包括郑继霞、鲍留兄、伏娟等。
学好数学
-研究学者
- 郑继霞
- 鲍留兄
- 伏娟
- 喻青勇
- 张建华
- 窦永明
- 范流琼
- 邱洁
- 郭燕
- 黄健
- 丛郁霏
- 严永飞
- 丰志胜
- 仁青卓玛
- 付福燕
- 任丽杰
- 何敏
- 何立普1
- 何翠婷
- 俞婷
- 倪芳华(评析)
- 冉诗全
- 冯盼
- 凌辉
- 刀吉才让
- 刘仙琴
- 刘凤端
- 刘娟
- 刘明锋
- 刘正玉
- 刘涛
- 吕先文
- 吴友昌
- 吴怿晨
- 吴绿英
- 周颖杰
- 唐秀荣
- 唐绍友
- 夏淑玉
- 夏灿
- 姜跃增
- 孟竹云
- 安乐
- 崔朝凤
- 巩银平
- 廖芳
- 张丽华
- 张奕奕
- 张志梅
- 张志民
-
-
金良广
-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2020年
-
摘要:
数学由于其抽象、逻辑性强的特点,而使不少学生对其产生"畏惧之心".学习数学,就要把握数学的特点,特别是在高中阶段,数学知识的复杂性,语言表达的严密性,解题方法的灵活性,更需要学生认真把握和体会.做到这些,才能掌握数学的学习规律,强化数学的综合素养,才能学好数学.
-
-
郭红红
- 《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
| 2020年
-
摘要:
预习是学习的个体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预习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发展得更好。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是顾虑重重,普遍认为,预习了,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失去新奇感;预习了,学生了解了有关内容,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预习了,学生知道了知识的有关结论,接下来上课老师讲什么……需要不需要预习,教师争议颇多。在新课程实验的背景下,怎样看待预习,对于预习给予恰当的定位十分必要。对预习的重新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应该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探索,进一步明确数学需要怎样的预习?我在实际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大家探讨。
-
-
刘涛
- 《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
| 2020年
-
摘要:
高三艺术生大部分时间花在专业课上,在文化课的学习上花费的时间就少之又少,等到他们专业课考试结束回学校后,离高考就只剩下三个月的时间。在高考中,数学在总分的占比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纵观以往的数学考试,学生之间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所以学好数学,可以帮助高三艺术生助力圆梦。数学也是个可以在短时间内能有很高提升的学科,三角函数贯穿了整个高中,因此,教师让艺术生掌握好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如何让高三艺术生有效利用这短短三个月有较大的提升呢?我将分析高三艺术生三角函数的复习策略。
-
-
夏灿
- 《新世纪智能》
| 2020年
-
摘要:
心得一:重视课堂学习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课堂,上课要一直跟着老师思考,这不仅能培养思维能力,也更有助于巩固知识点.有些同学喜欢利用上课时间偷偷刷题,我觉得这得不偿失.把知识点理清,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做题目时要先观察题目,考虑哪些知识点可以用上,很多题目有多种解法,需要权衡利弊,选择最优解,而老师的讲解过程往往是对解法的优劣分析,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同时,确定方法后也要保持强大的信念,不能半途而废,要相信:方法可行就一定能算到正确结果.
-
-
苏玖
- 《新世纪智能》
| 2020年
-
摘要:
课本中的习题有用吗?数学题目是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呢?每年的高考试题都是从哪里来的呢?刚上高一的你,是不是还有些懵懵懂懂?其实很多高考题都源于课本、高于课本、活于课本.命题者往往将课本中的例题或习题变化、整合成一道道高考题.因此,要想学好数学,一定要立足于课本,搞懂每一道例题和习题.
-
-
刘娟
- 《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
| 2020年
-
摘要:
一、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性在教学时,有些教师习惯用传统的板书教学,将数学知识点抄写在黑板上,这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而想要学好数学,不只需要牢固的数学公式知识体系,更需要学生自身拥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教学以讲授法为主,缺少师生互动,这样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利于学生提高数学成绩。
-
-
温丽
- 《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
| 2020年
-
摘要:
小学生年龄小,其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是对生活的抽象,要让形象思维理解抽象内容,就需要一个直观物件过渡作为思维与数学中间桥,让学生顺利学好数学。电教或多媒体能达到直观效果,但这技术有着很大局限性,就是学生当观众,没让学习的真正主体参与其中,真正能充分调动学生“动”中学习的,恐怕学具能达到如此目的。如果在教学中,教师适时、适量、适度地引导学生操作学具,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认识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获取新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
-
王志宏
- 《小学教学设计》
| 2020年
-
摘要: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9页例6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会用五入法试商,能通过调商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一位数)的得数。2.经历五入法试商后初商偏小要调大的探索过程,理解算理,发展思维能力。3.获得积极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
-
连芳
- 《第二课堂(D)》
| 2020年
-
摘要:
小学生年级尚小,理解能力有损欠缺,数学思维也存在很多不足,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陷入学习误区,容易混淆数学的重点和难点,老师在教学中没有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小学生很可能会对数学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降低,很难学好数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改善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
-
曾宪梅;
廖芳
- 《第二课堂(D)》
| 2020年
-
摘要: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并在每个学段都有具体提出,对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