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随迁子女

随迁子女

随迁子女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714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社会学、心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4篇、会议论文30篇、专利文献426篇;相关期刊433种,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法制与社会、中外交流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2015年度职教教改论坛、第六届城市社会论坛——中国人口地理格局与城市化未来学术研讨会暨纪念胡焕庸线发现80周年学术研讨会、第十三届北京迈向国际化大都市论坛暨2015北京经济论坛等;随迁子女的相关文献由861位作者贡献,包括吕慈仙、刘谦、冯跃等。

随迁子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84 占比:60.00%

会议论文>

论文:30 占比:2.63%

专利文献>

论文:426 占比:37.37%

总计:1140篇

随迁子女—发文趋势图

随迁子女

-研究学者

  • 吕慈仙
  • 刘谦
  • 冯跃
  • 张云
  • 霍开伦
  • 卫萍
  • 吴开俊
  • 吴霓
  • 樊秀丽
  • 王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候玉娜
    • 摘要: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年基线数据,对包括入学、就读及升学在内的流入地学校教育政策与农民工随迁子女的长期教育理想及短期升学愿望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随迁子女一代比随迁子女二代具有更长远的教育理想,但两者在短期升学愿望上没有差异;异地入学条件激励了随迁子女的教育期望,但对学前阶段随迁子女具有不良影响;就读补贴对随迁子女的教育期望缺乏正向激励作用;宽松的升学政策(放开非重点高中或完全放开限制)对随迁子女的长期教育理想和短期升学意愿均具有正向作用。但仅仅放开职业技术类高中无法对随迁子女的教育期望产生激励效应。建议通过正确发挥入学门槛的激励效应,增强就读补贴的实效性以及打造义务教育后职业教育成才“立交桥”等方式,激励随迁子女的城市教育梦想,实现其教育和社会流动。
    • 樊秀丽; 王璇; 张可煜
    • 摘要: 教育生态环境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土壤,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尤为重要。疫情期间的小学生由在校学习转变为居家学习,这一转变给他们带来挑战和影响。为了解随迁子女群体疫情期间居家学习的真实情况,本研究采用微信民族志的方法进行线上调查,旨在探究学生个体如何进行居家学习,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家长与教师在居家学习中如何互动,以及周围系统在具体居家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态度与处理方式又是如何影响学生个体的。
    • 钟帅丽; 张建
    • 摘要: 家校共育中的随迁子女家长有效参与度不仅体现出学校治理现代化的水平,也直接决定着随迁子女的学业表现、品德养成与素养提升。通过对武汉市H区三所学校的研究可以发现,由于受制于学校传统管理思维、家长的薄弱共育意识与能力、家长委员会角色功能欠佳,导致了家校共育的随迁子女家长表面参与、被动参与和个别参与。因此,在家校合作共育的探索中,学校应着力多维赋权,实现学校治理思维下的家长深度参与;加强共享“教育”力度,实现共育自觉模式下的家长能动参与;完善家长委员会的运行机制,实现空间系统优化下的家长广泛参与,以助力随迁子女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 袁泉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许多劳动力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城市的农民工也由开始的单人进城逐渐过渡到“家庭式”涌入,“家庭式”的涌入解决了农民工两地分居的问题,但也随之增加了社会和教育问题。农民工子女公平受教育的权利得不到保障,从而导致随迁子女的身心健康出现各种问题,这引起了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极大重视。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对陕西省农民工随迁子女健康状况的解析,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陕西省农民工随迁子女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 周玉春; 毛福平; 李鑫
    • 摘要: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主要体现。教育公平涉及弱势群体包括随迁子女、贫困人口子女教育、退役士兵的再教育和就业、异地高考制度等问题。本文就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教育公平展开讨论,认为教育公平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提出关于教育公平的改进建议,希望教育公平更应惠及弱势群体,通过改变弱势人群的读书、升学的境遇促进教育公平,为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 张成军; 杨燕霞; 王代芬
    • 摘要: 基于家庭经济资本理论的视角,运用PSS22.0统计软件对549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昆明市三所民办幼儿园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园选择现状。研究发现,农民工随迁子女择园观趋向于内涵式追求,但受家庭经济资本的制约,在实际入园选择时“有心无力”:入园选择内容、满意度、二次择园等行为均受保教费用的影响。
    • 李现伟; 张学炬
    • 摘要: 2022年4月,教育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意见要求,着力优化公平且有质量的青年发展型城市教育环境,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力度,完善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巩固控辍保学成果,逐步实现进城务工青年随迁子女入学待遇同城化,让义务教育阶段青少年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此次出台进城务工青年随迁子女入学待遇同城化政策,有助于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有助于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进城务工青年随迁子女入学待遇同城化,是新时期教育发展以人为本的最真实、最生动的体现。
    • 邢俊利; 邹亮春; 薛姣
    • 摘要: 为了解进藏职工子女这一特殊群体的处境与就学状况,研究选取843名进藏10年以上的进藏职工为样本,对其未成年子女的就学轨迹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进藏职工子女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学段变化”为节点在高原与平原之间“钟摆式”就学。高原气候适应状况、家庭资源配置变化、西藏教育质量是关键影响因素。无论从平原流向高原,还是从高原返回平原,非此即彼的就学选择背后隐藏着一系列进藏职工调动家庭资源与现实博弈的过程,更是“两难相权取其轻”的无奈之举。无论是基于对处境不利儿童少年教育权的保护,还是基于对进藏职工贡献的弥补,建议均应对其进行教育补偿,政府可通过建立就学诉求与回应制度、完善内地就学政策并增强其执行力度、增加“内地西藏班”学位供给等举措解决进藏职工子女就学问题。
    • 李皓
    • 摘要: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涉及孩子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健康,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制定了相应的帮扶策略有助于学困生的有效转化,也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对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
    • 董永贵; 杨丽芳
    • 摘要: 21世纪以来,我国流动儿童教育政策从2001年的“两为主”阶段演变为2014年至今的“两纳入”阶段。通过梳理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有关流动儿童教育研究近20年的1832篇核心期刊文献,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进行关键词时间图、关键词聚类图分析发现:义务教育、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农民工家庭、户籍制度等主题是流动儿童教育研究的核心领域;流动儿童教育研究各重点主题间存在错综复杂的联系;新一代流动儿童教育研究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今后的流动儿童教育研究可从国际比较、过程比较、历史比较以及综合学科视角四个角度出发,梳理流动儿童教育的成就与经验,保障新一代流动儿童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