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权利
教育权利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306篇,主要集中在教育、法律、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9281篇;相关期刊240种,包括当代教育科学、比较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西部教育研讨会、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15届学术年会暨庆祝王承绪教授百岁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等;教育权利的相关文献由327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安新、李晓燕、杨东平等。
教育权利—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9281篇
占比:98.44%
总计:19587篇
教育权利
-研究学者
- 吴安新
- 李晓燕
- 杨东平
- 傅松涛
- 刘岩
- 刘泽文
- 刘燕楠
- 劳凯声
- 厉以贤
- 周大平
- 姚国
- 姜国平
- 姜德刚
- 孙广玉
- 康培
- 张晓青
- 朱茹华
- 李小兰
- 江凌
- 王强
- 王斌华
- 王晓辉
- 甄月桥
- 覃壮才
- 邹云青
- 郑新蓉
- 郭礼智
- 金生鈜
- 陈丽君
- 陈云英
- 高树仁
- 高立平
- 高静
- Joan Waters
- 丹丹
- 乔梁
- 于洪卫
- 付佳
- 付华群
- 代安荣
- 任忠花
- 何波
- 何颖
- 倪家冲
- 傅林婉
- 克音
- 党双忍
- 冉隆锋
- 冯文成
- 冯文猛
-
-
袁丽;
郑三元
-
-
摘要:
弱势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影响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更影响整个社会的公平与稳定。目前,我国在弱势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上采取了三大措施,分别是:明确弱势学前儿童受教育权、建立弱势学前儿童教育资助制度、坚持优先原则以满足弱势学前儿童教育需求。这些措施以维护弱势学前儿童的保教权益为核心,推动了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公平均衡,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响应了国际社会关心、保护弱势儿童群体的呼吁。但我国现有的弱势学前儿童成分复杂,类型多变,其不同发展需求与社会融入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完善我国弱势学前儿童教育权利保护体系可以在提高资助制度的精准有效性、促进教育方案的个性多元性、加强社会支持的协同联动性等方面着手。
-
-
邹云青
-
-
摘要:
古希腊城邦时期,社会普遍对妇女有偏见,女性受到歧视,被看作男性的附属物品,地位极其低下,没有权利与自由可言.作为第一个提出男女拥有相同权利的学者,柏拉图认为男性与女性的天赋、美德相同,应当在教育权利、社会角色担任上平等.同时,柏拉图是一位社会本位论者,其妇女观的出发点围绕着城邦如何更好发展展开.研究柏拉图的妇女观,梳理和分析其对妇女的思考,认清其观点的先进性与历史局限性,对于促进当今女性教育发展与保障女性权利具有重大意义.
-
-
邹云青
-
-
摘要:
古希腊城邦时期,社会普遍对妇女有偏见,女性受到歧视,被看作男性的附属物品,地位极其低下,没有权利与自由可言。作为第一个提出男女拥有相同权利的学者,柏拉图认为男性与女性的天赋、美德相同,应当在教育权利、社会角色担任上平等。同时,柏拉图是一位社会本位论者,其妇女观的出发点围绕着城邦如何更好发展展开。研究柏拉图的妇女观,梳理和分析其对妇女的思考,认清其观点的先进性与历史局限性,对于促进当今女性教育发展与保障女性权利具有重大意义。
-
-
程雁雷;
蒋艳
-
-
摘要:
现行教育单行立法模式下,教育法律救济制度规则之间缺乏体系性的内在逻辑衔接、制度之间存在功能重叠和部分法律空白,以致教育权利难以获得充分保障。教育法典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功能是保障教育权利教育法典编纂中理性规划教育法律救济制度应当考量教育法律关系的综合性、教育事项的专业性、学校的自治性和教育的伦理性等特殊因素,遵循"总则+分则"的立法体例,在衔接上突出学校内部救济,在形式上实现公法和私法、实体和程序救济的二元协同共济,在内容上通过不同救济类型的分类分工形成体系上的衔接配套,最终实现教育权利的全方位保护。
-
-
陈文涛;
顾佳怡
-
-
摘要: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障教师教育权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育惩戒不可或缺。科学实施教育惩戒,首先需要把握依法依规、明确目的、规范程序等重点任务。实施过程中,要合理协调惩戒性与赏识性、协同性与主导性、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矛盾。要充分发挥教育惩戒在完善学生管理制度,重塑教师权威及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功能。
-
-
-
唐智彬;
胡媚
-
-
摘要:
近年来,巴西形成了涵盖教育内容体系、教育经费、学生资助以及专项教育发展战略的教育扶贫体系,推出了大型系列行动方案,如助学金计划(Bolsa Escola)与家庭津贴计划(Bolsa Familia)、基础教育与教学改进基金(FUNDEF)和基础教育与教师发展基金(FUNDEB)、国家技术和就业培训项目(PRONATEC)以及免费校车计划等。实施专项行动方案,加强质量监控,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政策创新等重要经验表明巴西教育扶贫注重赋予贫困人群受教育权利和提升发展能力的双重进步。巴西教育扶贫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包括注重教育基础,发展适合贫困人群的教育类型和内容,以持续性财政政策支持贫困人群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完善教育扶贫质量标准,全方位提高我国教育扶贫的服务水平。
-
-
杨富平
-
-
摘要:
在新型户籍制度改革背景下,流动儿童居住证积分入学政策开始得以较为广泛地施行.其基本逻辑是:流入地政府以居住证为载体,根据流动人口的积分情况赋予其随迁子女差异化的教育权利.其具体做法是:以居住证为门槛凭证,再设置积分指标体系,由积分决定教育权利.至于其实践效应,一派认为具有正面效应,即权责对等,入学政策更加公平合理;另一派认为具有负面效应,即差异赋权,造成新的教育权利差序.
-
-
-
-
摘要:
刘莉在《上海教育科研》2017年第12期撰文指出,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赋予和发挥,需要政府保驾护航,营造"用好权"的外部环境,进一步落实完善保护机制。要制订政府的教育权利清单,强化政府遵循办学规律,努力形成各类教育主体各司其职、协同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管办评",同时,
-
-
杨富平12
-
-
摘要:
在新型户籍制度改革背景下,流动儿童居住证积分入学政策开始得以较为广泛地施行。其基本逻辑是:流入地政府以居住证为载体,根据流动人口的积分情况赋予其随迁子女差异化的教育权利。其具体做法是:以居住证为门槛凭证,再设置积分指标体系,由积分决定教育权利。至于其实践效应,一派认为具有正面效应,即权责对等,入学政策更加公平合理;另一派认为具有负面效应,即差异赋权,造成新的教育权利差序。
-
-
王娟涓
- 《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15届学术年会暨庆祝王承绪教授百岁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国外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为我国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主要包括:树立教育公平理念,大力实施“全民教育”;通过立法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均等;建立充分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对农村及弱势群体实施有效的补偿政策;统一城乡教师的待遇,给予农村教师额外补贴;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等。
-
-
-
-
-
付华群
- 《2017学前融合教育研讨会》
-
摘要:
随着学前教育的普及和重视,3-6岁幼儿入园就读是当今社会每个孩子应该享受的权利!可是由于先天因素和后天原因,一些残疾儿童入园就不那么顺利,而且正常幼儿园的保教制度和人员配备也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条件和教育水平,本文就讲诉了一位先天肌肉萎缩的男孩辗转求学和入学后发生的事儿. 孩子渴望入园和家长焦虑的神情浮现在眼前,笔者深知孩子入园已是定局,怎么妥善解决是要应对的问题。于是采取了以下策略:积极动员形成共识、积极协调做好准备的策略。期待完善特教机制,弘扬爱的正能量。
-
-
付华群
- 《2017学前融合教育研讨会》
-
摘要:
随着学前教育的普及和重视,3-6岁幼儿入园就读是当今社会每个孩子应该享受的权利!可是由于先天因素和后天原因,一些残疾儿童入园就不那么顺利,而且正常幼儿园的保教制度和人员配备也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条件和教育水平,本文就讲诉了一位先天肌肉萎缩的男孩辗转求学和入学后发生的事儿. 孩子渴望入园和家长焦虑的神情浮现在眼前,笔者深知孩子入园已是定局,怎么妥善解决是要应对的问题。于是采取了以下策略:积极动员形成共识、积极协调做好准备的策略。期待完善特教机制,弘扬爱的正能量。
-
-
付华群
- 《2017学前融合教育研讨会》
-
摘要:
随着学前教育的普及和重视,3-6岁幼儿入园就读是当今社会每个孩子应该享受的权利!可是由于先天因素和后天原因,一些残疾儿童入园就不那么顺利,而且正常幼儿园的保教制度和人员配备也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条件和教育水平,本文就讲诉了一位先天肌肉萎缩的男孩辗转求学和入学后发生的事儿. 孩子渴望入园和家长焦虑的神情浮现在眼前,笔者深知孩子入园已是定局,怎么妥善解决是要应对的问题。于是采取了以下策略:积极动员形成共识、积极协调做好准备的策略。期待完善特教机制,弘扬爱的正能量。
-
-
付华群
- 《2017学前融合教育研讨会》
-
摘要:
随着学前教育的普及和重视,3-6岁幼儿入园就读是当今社会每个孩子应该享受的权利!可是由于先天因素和后天原因,一些残疾儿童入园就不那么顺利,而且正常幼儿园的保教制度和人员配备也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条件和教育水平,本文就讲诉了一位先天肌肉萎缩的男孩辗转求学和入学后发生的事儿. 孩子渴望入园和家长焦虑的神情浮现在眼前,笔者深知孩子入园已是定局,怎么妥善解决是要应对的问题。于是采取了以下策略:积极动员形成共识、积极协调做好准备的策略。期待完善特教机制,弘扬爱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