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中国西部教育研讨会
中国西部教育研讨会

中国西部教育研讨会

  • 召开年:2010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0-04-10

主办单位: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会议文集:中国西部教育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可以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学习理论进行研究实践的过程。参与教育研不仅是教育教学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利益的需要。尤其是对于乡村教师来说,教育科研更具有特殊意义。教育行动研究是乡村教师最值得坚持的教育科研方法。教育行动研究是一种重科学方法、重问题解决和重反思性行动的教育教学研究方法。通过对教育行动研究法基本特征的了解和对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现状的分析,我认为该方法为乡村广大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最佳方式。本文主要概括出实施教育行动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点,为教师们进行教研活动提供参考。
  • 摘要:本文主要叙述作者有幸参加了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星巴克西部乡村教师培训学习活动,并坚持将培训学习中获得的新思想、新理念、新策略、新方法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教研教改活动之中,并取得了令自己自豪,受同行认同,被上级表彰的优异成绩。
  • 摘要:近年来,保家镇中心校坚持文化润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思想,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工作。西部乡村校长、教师培训,又一次给学校注入了新的科研血液。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步入正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力带动了学校其他工作的开展。在良好的科研氛围中,在科学的组织、管理过程中,不断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精心打造了教师队伍。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叙述:健全的组织与完善的管理、高效的常规教学、充实的教科研内容和多样的教科研形式、保障的教科研经费、丰硕的教科研成果。
  • 摘要:现代社会教育权利进一步普及,快速扩大了教育工作的对象,丰富了教育工作的内容,经部分专家调查研究表明:在同样的社会背景与办学条件下,改进教师工作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作为一名乡村普通的教师,教育队伍中一个平凡而特殊的群体中的一员,教师承担着农村中小学教育,肩负着九年义务教育,肩负着将我国沉重人口负担转为高素质人力资源的神圣使命,是在平凡而赋予了神圣色彩的岗位上努力着的人。本文主要叙述了作者作为教师的几点体会。
  • 摘要:2008年元月作者有幸在重庆参加了宋庆龄基金会西部园丁培训计划的无偿培训,此次培训使作者领悟到一些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进一步拓宽了自己办学思路和视野,提升了教育教学技能,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使重新树立更加远大的教育理想,回到工作岗位后,积极发挥了自己领导决策、带头示范、指导帮教的辐射作用,并最终促进了学校教育整体、和谐、健康的发展。2009年4月,作者有幸竞聘为清河镇中心校常务副校长,东郊小学校长,现在东郊小学又上划原州区教育局直属管理,这所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农民进城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占85%,作者甘愿做进城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教育的探路人,与学校同步发展,为更多孩子打造优质教育,创建爱生学校。
  • 摘要:我国生命教育专家郑小江教授曾说:“生命的本性是求快乐与幸福,,所以生命教育教学的核心应该是快乐与幸福教育。”要让孩子们学习中有快乐,生命里有幸福,他们才会有灿烂的笑容,才能够更加重视生命的价值。要让每个学生得到真正的关爱和培养,使他们克服懦弱,增强自信,爱惜自己,关爱他人,珍惜生命,健康成长!为达到这样的目的,作者尝试着在实施生命教育的同时,通过构建和谐课堂,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感受生命的可贵与意义,领悟爱的温暖与光辉。
  • 摘要:作为一名实施新课程的教师,在十三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探究性学习,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探究者,更有助于学生在生活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使得他们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教学;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最终学会创造。
  • 摘要:惩罚的最终目的是教育。当孩子犯错误时,首要的是冷静下来,分析孩子错误行为的心理及动机。是不是“好心办坏事”抑或是强烈的好奇心驱使,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可以顺应孩子的行为及心理,让事件发展下去。不过这样的发展是在教师引导下向好的方面、有利于孩子发展的方面发展。一味“赏识”也许是温柔杀手,一味“惩戒”也许是冷面杀手。如果学生的行为有偏差、瑕疵,教师不去矫正和纠错,恰恰助长了学生坏习惯和不良行为的养成。这其实是害了学生的一生!同时也是教师的一种失职、教育的一种失误!总之,合理的惩罚是教育必须的常规手段。教育惩罚更应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国应借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惩罚教育,尽快立法确立教育惩罚的地位和权威,保障学校和教师的惩戒权,规范惩罚行为,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人才具有深远意义。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它对师生的知情意行有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 摘要:作者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参加了诸多培训,比如中国宋庆龄基金会2008星巴克乡村教师培训,使其受益匪浅,加快了教研能力的提高,并应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获得了良好的成绩。在新课程培训中,学会了和学生平等相处;骨干培训,在反思中,作者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符号。
  • 摘要:作为山区一名一线教师,亲眼目睹了留守儿童的生活,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作者用培训所学的知识,更多地关注着留守儿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作者认为留守儿童的现状令人担忧,生活上缺照顾,行为上缺管教,学习上缺辅导,思想上缺约束,安全上缺保障,社会应把爱心献给他们。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每个孩子都有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学校针对留守儿童的现状也采取了一些有力的措施。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实施了教职工帮扶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免费宿舍等一系列的“关爱工程”,为留守儿童营造了一个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 摘要:众多的教学实践证明,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的有机统一体,共同存在于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之中。没有预设就没有生成,预设得越充分,生成也越精彩。由此可见,预设和生成不能割裂开来。因此,只有将预设和生成结合在一起,课堂教学才会有充满激情的言语和充满智慧的火花。为此,作者做出了如下总结:抓住文本这个根,深入研读,进行有效的方向性预设;研读文本,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研读文本,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与作者情感之间的联系;研读文本,理解与文本内容相关联的知识;研读文本,深入研究文本特殊标点符号与文本内容乃至人物情感的联系。
  • 摘要:西部教育发展面临着增加投入,解决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的难题,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将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建立教育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明确一定时期内政府需要实现的目标,成为各级财政转移支付的依据,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升西部教育公共服务能力。
  • 摘要:中国西部教育要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必须在战略管理上实现四个结合,即优先发展经济,调整社会结构与同步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相结合;增加外部的投入与挖掘西部自身的投入相结合;追赶式发展战略,梯度式发展战略与跨越式发展战略相结合;全国性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的一般适应性与针对西部地区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的特殊应用性相结合。此外,为了克服西部教育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税收减免不到位、人才政策不配套与教育软实力不足等问题,必须在政策发展上实现四个方面的调整,即优化教育结构,实现均衡发展;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扩大税收优惠政策;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实现政策全方位配套;开源与挖潜并举,培训与考核并重。
  • 摘要: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与地区结构的有效适当调整,有利于我国人才培养和就业,是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对高校服务国家和社会功能的有效发挥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东西部经济平衡发展的必然要求。
  • 摘要: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目标以培养专业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为导向,其专业教学必须有效解决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关系问题,完成从理论引导实践而又凸显实践操作能力训练的使命,因此,案例分析教学方法逐渐被广泛认可与运用。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课程主要解决的就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导向问题,其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设计及其课堂实施的有效性影响着这种导向实现的程度。本文试图从专业实习角度入手,依据专业实习实训反映出的专业教学问题来追诉“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课程设计的合理化要求,并就其课堂教学涉及到的主要方面的合理化安排做一番考量,力求对本课程建设发展有所帮助。
  • 摘要:在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大背景下,西部地区独特的生态条件和较为脆弱的生态现状,决定了西部地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同时,生态教育是直接服务于生态建设的必然选择。生态教育((Ecological Education)着眼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其内容涉及生态学思想、理念、原理、原则与方法,并将其融入现代全民教育的过程之中。
  • 摘要:西部教育问题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经济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发展,教育滞后反过来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形成了恶性循环。在西部教育发展中,如何获得稳定的资金投入是最关键的问题。本文从我国西部教育的融资现状入手分析,进而提出发行教育彩票、公益组织捐赠、征收教育税以及利用国际贷款等拓宽融资渠道的手段,其中着重对发行教育彩票和公益组织捐赠进行研究。
  • 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西部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然而西部教育的落后现状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是因地方文化和经济的长期落后状况造成的,发展经济,改变观念,不是说变就能交的。要想彻底改变西部教育现状,必须从观念上认识学习的重要性,让西部的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知识的力量,而不是单纯的升学率。本文主要从教育理念的层次来分析西部农村的教育问题,笔者认为在西部这样一个特殊的大背景下,教育应该本土化,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教育理念作指导,实行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配合的模式。让西部教育在慢慢向中东部靠近时,能够不止做到提高升学率,而是教育究竟怎么能服务于本地。
  • 摘要:对西部乡村教师的培训是否有效,就是要在整个培训中,是否真正形成了团队组织、协同实施的价值行为规范,考量具体做了些什么,尤其是要评估,培训是否有价值、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效用。评鉴培训实施是否有效,可以从以下8各方面进行整体考核认定:一是基于有效管理,考核培训的实施流程,是否规范有序;二是基于有效分享,考量主讲教师的研究示范是否己经化“理论”为“实践”,倡导的经验是否具有可迁移性和可运用性;三是基于有效研究,访问学员对实践研究的方法是否基本掌握;四是基于有效互助,判断是否营造了智慧共享的合作交流平台与机制;五是基于行为变化,考察学员到课堂教学的跟岗研修是否具有真实性是实用性;六是基于经验固化,聚焦培训成果总结是否能够化“行动”为“经验”;七是基于有效提升,引导学员的教学经验升华是否能够从“一般经验”到“核心经验”;八是基于对培训项目有效评价,是否能够化“虚幻”为“本真”。
  • 摘要: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我国留守儿童存在学习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碍等问题,作者对“留守学生”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教育策略。针对以上的情况,根据“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需要,作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一些工作: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建立心理预防机制,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干预。
  • 摘要:一个个无人管的留守孩子逐渐增多,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孩子主要由祖辈或亲戚代为教养,隔代托管普遍,有少数儿童没有明确的托管人,处于放任自流,教育、情感缺失的成长环境,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使大多数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了问题。他们有的任性、冷漠、自卑封闭,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有的内向、孤独、柔弱无助;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等等。因此,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面对着广大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如何走进他们的心灵,引导这些孩子,让他们能够安心的学习,健康地成长。家庭教育中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是自然形成的。家长和子女之间既是教育与受教育的关系,也是关系最亲近、感情最亲密的“亲子关系”、“血缘关系”,家庭教育具有天然的优势。关系亲近、感情亲密的人的教诲,最能使人理解和接受,家长最易于走进孩子的内心,寻找到最佳的教育方法。要想做好家庭教育的“代替者”,必须通过必要的途径,建立师生之间亲密的关系、融洽的感情,温情如母子,真情似朋友。
  • 摘要:西部乡村教师培训是为了推动西部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有力举措,对提高西部学校教育质量、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将产生重大的变革和深远的影响,会使西部教育产生跨越式发展,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对提高西部乡村教师的教学技巧、教育技术、教学能力和水平将是一个无法估量的行动。
  • 摘要:人的一生也许会走过很多的路。在经历了太多的事后,会让自己体味到了人生的酸甜与苦辣。很多故事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消失,然而有些事却悄悄地在你的心灵深处深深打下难以忘怀的络印。作者通过对自己小时候艰苦的求学环境以及现在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的历程的叙述,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特别是2009年在南宁加参“西部少数干部教师”培训后,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更让自己的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
  • 摘要:作者现任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汉王镇中心学校校长,负责全镇11所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自1979年5月参加工作至今31年来,一直扎根山区、丘陵地带。因汉王镇地处偏僻,经济落后,专业教师不愿来此地工作。自办教育以来,全镇从未上过一节规范的音乐课和美术课。面对现实,作者改变工作思路和方法,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大胆创新,针对薄弱学科的教学需要,在每个学科慎重选拔一名或两名优秀教师负责全镇或部分学校“流动”教学,很好的解决了师资不足的矛盾,使汉王镇薄弱学科教学走出了一片新天地。农村教育资源分散,通过一段时间尝试,针对有的学校图书闲置,有的学校缺乏图书的现象,开展了图书流动工作,得到了师生的全体响应。
  •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与科任教师、沟通学校教育与学生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班主任工作虽然琐碎,但是只要你用心投身其中,你就会发现这里是一片饶有趣味的天地。作者参加工作十多年来,一直在基层,从事过班主任工作,其间有欢笑,也有泪水,但最大的感受则是充实。班主任工作不仅需要爱心、细心、耐心、信心、恒心,更需要有一颗勇于创造的进取之心,因为你面对的是充满创造力的孩子,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了。因此,班级工作也应当富有创造性。
  • 摘要:本文主要叙述了学校实行寄宿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管理模式相当简单、生活指导较为滞后、学生课业负担较重、不安全隐患时有发生。作者提出了有效管理寄宿生的建议:“勤”与“情”结合,提高寄宿制学校管理质效;引入学生参与管理,强化学生自我监督机制;丰富校园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落实离归学校接送制;实行学生就寝就餐“双陪制”;抓好学生出入寝室签单制;推行洗刷整理帮助制;严格公共场所消毒、喷药制;试行关爱学生,老师、学生、学生家长互访制;把握服务质量,坚持师生共评制。
  • 摘要:2008年1月19日至26日,作者参加了“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星巴克乡村校长培训班”的学习,总结学习体会:1、学校应当立足自身实际,提炼校园文化主题。用主题文化的方式去表述对教育的一些观点、一些思考和一些追求,用主题文化的方式将学校所做的工作凝聚成一种力量,感染、感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2、学校要立足教育规律,围绕主题深挖校园文化内涵。教育规律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教育所处阶段的规律,即基础教育应是致力于实现全体、全面、全过程的育人标准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即应符合儿童身理、心理发展的需求。立足在这样一个规律上,围绕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深挖拓展校园文化内涵。3、学校要依托有形的载体,让校园文化得以物化。通过环境建设和教育活动开展等。4、学校要坚持不懈,让校园文化得以升华。
  • 摘要:作者作为一名身处“留守儿童”地区的一线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对这些孩子采取了一些方法,认为最主要的是爱心、了解和沟通。总之,对不同“留守儿童”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所存在的不同问题,教师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以合适的方法积极引导,孩子的“留守”也存在有利的一面,应该把“留守”转化成一种特殊的教育资源,鼓励孩子自信、自立、自强,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
  • 摘要:所谓的“义务服师役”,就是让修完规定学分的大学生以及大学毕业生(除了一些特殊专业和特别情况以外)在规定的限期内(如在大学毕业前后的5年之内,或者在报考研究生、就职、出国留学之前)有义务经过教师教育专业速训,志愿到落后的农村以及边远地区义务教育现场执鞭任教1至2年。处在“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的最佳时机,制定和实施大学毕业生为加快推进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重中之重”义务教育的“义务服师役”政策法规,就会给新世纪我国真正地全面贯彻落实九年制义务教育奠定可靠的师资基础,为教师教育发展带来巨大的生机与活力,使现职教师以及未来教师能与时俱进努力向上,让新世纪师资队伍优化拓展广阔天地和美好前景,这也有利于执鞭任教者在今后教书育人过程中知任善任胜任“传道、授业、解惑”之职责,愿为中华民族教育事业发展而尽心尽力。
  • 摘要:老子说“势成之”,毕达格拉斯说“万物皆比例”,两个东西方文明大师毫不相干的坦言在势科学的概念下得到了统一。势=差别x联系=差别÷距离,所以,势即梯度即斜率即导数即比例。势科学理论的意义不仅在逻辑层面上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真正统一起来,为填补教育学理论的逻辑缺失开辟了新途径,而且从根本上揭示了人才学习成长和创新及创业的动力学机制。最后,给出了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
  • 摘要:针对目前全球资源紧缺的现状,我国的各项政策制定日益关注环保主题。环保主体除了政府部门以外,还有一支重要的力量就是NGO。NGO是政府有效的“减压阀”和“稳定器”,具有不可忽视的功能。汶川大地震后,中国NGO发挥的巨大功能更进一步彰显了其重要性。本文试图联结NG0与环保两大热门话题,以实地走访、调查问卷等方式向公众展示我国环保NGO的人才输入现状,并将这一现状与金融危机背景下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联系起来,通过对两大群体的互动性综合分析和对沟通途径的探究,来促进环保NGO的可持续发展和大学生环保与公民意识方面的自我提升。本文还尝试了以全新的视角来分析我国环保NGO的发展情况,希望能对填补相关研究的空白有所学术贡献。
  • 摘要:我国西部地区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等方面远远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滞后是一个重要原因。教育中介组织是社会中介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教育滞后需要教育中介组织的介入,西部教育中介组织对西部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西部中介组织与西部教育发展问题:一是西部教育中介组织发展的必要性,紧迫性;二是西部教育中介组织发展的现状;三是西部教育中介组织在推动西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各级各类社会组织持续地关注西部教育的发展,为西部教育发展注入了持久的发展动力,推动了整个西部教育的发展进步,社会中介组织的介入西部教育发展也为东部发达地区支援西部建设提供了多重途径选择,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东、西部的教育发展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公平,维护了西部受教育者的基本教育权利,有力的推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 摘要:在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在于人才培养的制度理念创新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度设计。人才培养的理念创新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度创新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在长期的教学管理实践中,我们从四个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行了实践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的理念创新;注重实践教学、创业教育、个性化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度设计;3+X教学评估体系的质量保障;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施。
  • 摘要:大学基金会在美国大学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美国高校重要的经费筹措渠道之一,其运作成功的奥妙在于美国社会悠久的捐赠传统、法律制度保障、税收政策的支持等社会外部因素,以及大学普遍重视筹资工作、大学校友倾囊捐助、大学基金的良好投资、多样化的筹资方式等内部因素。美国大学基金会运作的成功经验给我们很多启示,为我国大学基金会的建设提供丰富而有益的借鉴。
  • 摘要:甘肃省藏汉双语教育的推广对于甘肃省汉语普通话的普及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对当前甘肃藏汉双语教育的学校、教师、教材、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当前甘肃省藏汉双语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学科建设不配套、教材编纂不合理等情况,并针对双语现状给出相关对策。
  • 摘要:教育投资的过程就是人力资本再生产的过程,它对受教育者个人产生内部收益和社会产生正的外部收益,高等职业教育成本在政府和个人之间分担。考虑到教育公平,政府应该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支持,降低学费,减轻学生负担。政府应该负担高职院校基建投资产生的债务;进行教育财政拨款制度改革和加强资金的预算管理;支持企业参与高职教育模式改革。
  • 摘要:民营幼儿园是中国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要力量。自进入21世纪以来,农村民营幼儿园在发展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本文将主要从固定资产、运营资金、师资力量、经营管理、以及市场监管等五个方面,按照文献的发展脉络与逻辑关系对中国农村民营幼儿园发展困境及出路问题进行总结和概括,并基于教育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理论,指出没有理由证明中国农村民营幼儿园发展一定要实行公营化,构建“多中心”治理模式是中国农村民营幼儿园发展的现实选择。
  • 摘要:学校的教育要从知识性教学转轨为素质性教育,根本在让全体教师明白知识性教学与素质性教育在方法上有着根木的不同,教师应该是“经师”与“人师”的合一体。一般而言,知识性教学强调科学、逻辑、规范、统一,这种教育是老师所熟悉的教学方式。但素质性教育(生命性教学)则强调个性化、情感化、生命化、非标准化,是不可能统一性的。对每一位教师而言,不仅要成为中小学生的“经师”,更要成为他们的“人师”。老师们无论在何处从事何种职业及教学,都应该努力学习落实在生命层面的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方式,并落实在工作之中,不仅成为一名知识传授的老师(经师),而且成为中小学生的“生命导师”(人师),让祖国的下一代获得成功与幸福的人生。
  • 摘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三点内容:一是基本原则为“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二是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力相适应;三是提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个人、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适应;政府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民普遍参保。但是,从公开的渠道看,目前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具体措施尚不明确。为了科学选择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作者结合国际国内情况,谈一些个人看法。从农民缴费的养老保险制度比较复杂且难以操作的角度看,普惠制方式强于统账结合方式,也强于社会统筹式方式;社会统筹方式强于统账结合方式。因此,中国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实行普惠制方式较好。但是,中国农民如果实行普惠制的养老金,为了避免产生农民生产生活积极性受到影响的问题,也为了使其适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应当在确定农民养老金水平时充分考虑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并且应当从低水平起步,避免养老金水平起点高了之后,遇到对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金融危机时国家财政无力负担;同时,为了支持整个养老保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应当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尽可能地提高国家财政的转移支付能力。
  • 摘要:近几年,我国西部地区互联网和信息化发展迅速,对教育发展的促进明显。但由于西部地区基础薄弱,教育发展仍然滞后,与中东部差距较大,教育资源和人才匮乏。依托互联网,借助信息化手发展西部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方式,将能够较快地推动西部教育发展模式的转变,促进教育公平,对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摘要:20世纪末,我国开始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通过提供人力资源、新科学技术和文化观念,高等教育不仅能促进西部省区经济发展,在影响区域文化价值观、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也发挥着重大作用。因此,促进西部高校本身的发展,培养适应西部省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增强高校科研成果等优势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仅是摆在西部省区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中央、全国各省区政府、高校和社会都要思考并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着重介绍了两方面内容:从外延式跨越到内涵式跨越、从输血式支援到造血式发展。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