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社会公平

社会公平

社会公平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708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20篇、会议论文166篇、专利文献3168篇;相关期刊2491种,包括法制与社会、瞭望、国家治理等; 相关会议105种,包括决策论坛——企业行政管理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对接京津与环首都沿渤海第14次论坛、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5届年会暨“中国经济新常态:特征与趋势”理论研讨会等;社会公平的相关文献由6571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评论员、本刊编辑部、刘国光等。

社会公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920 占比:67.49%

会议论文>

论文:166 占比:1.62%

专利文献>

论文:3168 占比:30.90%

总计:10254篇

社会公平—发文趋势图

社会公平

-研究学者

  • 本刊评论员
  • 本刊编辑部
  • 刘国光
  • 肖玉明
  • 丁元竹
  • 潘岳
  • 高峰
  • 卫兴华
  • 董辅礽
  • 郑功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薛钢; 付梦媛
    • 摘要: 促进社会公平、推动协调发展是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税收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理应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通过优化税制结构、调节税收负担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均衡协调发展。文章基于2007—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税收负担对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影响,综合分析了我国当前税制结构下各税种负担的实际效应,通过机制分析发现产业集聚是税负结构影响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主要路径之一,并据此对实现城乡公平发展的税制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 颜剩勇; 王典; 周娟娟
    • 摘要: 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不同产权性质下企业社会责任对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影响,并运用DEA模型、熵权法分别测算企业的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不仅丰富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效应研究,也为企业协调效率与公平提供了启示。实证结果表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都有提升作用;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显著提升社会公平,但对经济效率影响不显著,企业社会责任呈现出"奉献型"特征;非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均产生正向效应,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为"双赢型"特征。考虑内生性问题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
    • 张安华
    • 摘要: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历时约40年,涉及广泛,影响深远。正确筹划决策,顺利完成任务,是一个巨大挑战。实现双碳目标重在系统筹划,贵在群策群力,益在时序有度。借鉴演化经济学的方法与科学思维方式,助力双碳工作更好开展,当是有益之举。供给与需求,不是孤立的问题,而是系统性问题。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是解决煤电问题,同时必须解决电力需求侧的问题。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重大的集体性挑战,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无疑需要集体性应对,并保证社会公平。在现有认知水平和科技能力的条件下,不能盲目地做超越时代超越能力的事情,在发展清洁能源方面,不能因为今天相对有限的技术而形成低效锁定,要为以后的更优选择留有余地。
    • 金欣瑜; 卞呈祥; 夏永婷; 舒欣晔
    • 摘要: 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的完善不仅有利于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还有利于促进以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迅速发展。本文从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的视角出发,既从理论上探讨构建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又从具体的制度设计层面提出构想,加快推进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建设。
    • 洪佳莉
    • 摘要: 社会个体对社会公平的感知不仅影响着社会稳定的基础,也影响着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基于CGSS2018的数据分析,发现:传统媒介接触对社会个体的社会公平感知具有正向显著性影响,新媒介接触对社会个体的社会公平感知具有负向显著性影响,传统媒介接触对社会个体社会公平感知的影响小于新媒介接触对社会个体社会公平感知的影响。在媒介深度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介需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利用好新媒介渠道,变革话语传播方式,形塑社会主流价值观。新媒介也需要更加注重社会效益,加强把关人建设,内外严格管控,建构良好的信息生产与传播生态,提高社会个体的社会公平感知。
    • 费佐兰; 高启杰
    • 摘要: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巨大转变,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不局限于经济因素。基于此,利用2017年对北京市16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调查数据,采用OLS估计方法,分析居民社会参与、社会公平、人际信任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显示,居民社会参与、社会公平和人际信任显著地正向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社会参与和社会公平对农业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大于非农业籍居民,而人际信任对非农业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却大于农业籍居民;非城六区居民主观幸福感受社会参与、社会公平、内核层信任和外层信任的影响程度大于城六区居民,仅有中间层信任的影响程度是城六区居民大于非城六区居民。
    • 曾昭携; 白洁; 郭永玉; 张跃; 顾玉婷
    • 摘要: 社会阶层是影响再分配偏向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与低阶层者相比,高阶层者再分配偏向更低。基于以往研究,提出高社会阶层者低再分配偏向的作用机制及干预模型。依据该模型,动机方面的经济自利与系统合理信念,认知方面的经济不平等感知、贫富差距归因与刻板印象,情感方面的同情心与地位焦虑是影响高阶层者再分配偏向的中介因素;培育谦卑心态、进行反刻板印象干预、利用不平等框架效应、提高同情心、改变阶层文化价值观有助于提升高阶层者的再分配偏向。未来研究可对高阶层者的慈善行为及部分低阶层者拒绝再分配的现象加以关注,深入考察和完善该模型的作用机制,探索提升高阶层者再分配偏向的策略。
    • 邵燕丽; 蒋彦飞
    • 摘要: 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逐渐得到保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更高层次的社会保障措施的需求的提高,对社会保障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针对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进一步规划和方向指引。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就其本质而言,“高”在要实现高水平、高标准及高保障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是社会稳定器,关乎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推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对提升人民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 薛伟杰
    • 摘要: 社会公平和人际信任同属于个体的社会心理感知,一个社会的公平程度和普遍信任的高低是影响这一社会幸福程度和成员满足感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高公民政治参与意愿,提升公民自治能力,实现公民基层选举参与的普遍化是必要的。本文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会公平、人际信任程度对基层选举参与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社会公平以及人际信任都对基层选举参与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影响,社会公平感知较高的个体和人际信任程度高的个体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基层选举中,因此政府应该在分配中重视效率原则以及在文化中重视信任构建。
    • 于洋
    • 摘要: “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追求效率中重建社会公平,尤其是人均居民收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个人所得税具有筹集财政收入、调节社会经济的功能,此外,作为直接税还具有调节居民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更为重要的功能。 截至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建设和相关政策尚不完善,导致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作用没有充分的发挥,使居民收入依然存在不均衡等问题。通过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调控,能够进一步地均衡居民收入水平,进而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文章主要对个人所得税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与研究,并对下一步个税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