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教育扶贫

教育扶贫

教育扶贫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316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教育、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06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8961篇;相关期刊1067种,包括农村经济与科技、中国民族教育、山西教育:高中文科版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10年学术年会、“资产积累与社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对接京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论坛等;教育扶贫的相关文献由2654位作者贡献,包括袁利平、本刊编辑部、王瑜等。

教育扶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06 占比:10.84%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8961 占比:89.12%

总计:21277篇

教育扶贫—发文趋势图

教育扶贫

-研究学者

  • 袁利平
  • 本刊编辑部
  • 王瑜
  • 魏有兴
  • 姜嘉伟
  • 李建辉
  • 韦武超
  • 吴晓蓉
  • 姚松
  • 李兴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晓燕
    • 摘要: 教育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个体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力量.在后脱贫时代,探求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现状有助于优化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民生功能.民族地区教育扶贫面临与经济社会发展欠协调、民族文化内生力量被忽略、民生改善主体性待提升等现实困境.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困境源于教育扶贫目标窄化、教育扶贫制度不健全、学校教育职能单一、地方课程开发与实施不力.注重教育扶贫的民生价值取向,转变教育扶贫政策重心,优化学校教育类型结构,加强培养民族成员的文化主体性,是推进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现实策略.
    • 李旭; 马泰; 杨婷
    • 摘要: 教育扶贫作为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环,能够发挥其基础性、先导性与全局性作用,是实现人民富裕的持续性保障.发挥东中部高校优秀退休教师力量支援西部地区高校,既能充分调动优势教育资源,补充贫困地区在师资力量上的不足,又能延续我国老年人口红利,挖掘利用好我国老年人力资源.本文充分展现"银龄计划"对滇西地区教育扶贫的重要作用,从核心理念、老年人力资源配置、实施情况及保障措施等角度进行具体阐述.
    • 买雪燕; 谢恬
    • 摘要: 儿童是国家发展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储备军,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少子化、老龄化的长期影响下,日本政府始终以服务国家稳定与发展为目标,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保障儿童权益。教育作为提升人力资源质量、阻断贫困代际传播的有力手段备受重视。日本一直以来都有以教育扶贫扶弱的传统,明治维新后到21世纪初,《教育基本法》等法律政策的出台与实施,为《日本贫困对策推进法》《贫困儿童对策纲要》的出台夯实了政策基础、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体现了日本儿童教育扶贫政策由单一走向多元的发展历程。这对于我国正面临的人口结构转变所带来的发展问题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相对贫困阶段教育扶贫工作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 李青竹; 宋静
    • 摘要: 贫困问题是世界共同亟待解决的民生难题,教育扶贫是扶贫工程中的重要方式,对于脱贫有着重要意义。2020年我国进入后扶贫时代,相对贫困成为反贫困斗争中的难题。从改革开放后我国普惠式“托底”扶贫到后扶贫时代精准化“扶优”扶贫,我国教育扶贫事业发生重要转变,体现了我国教育扶贫作用于人、动态变迁、均衡发展的逻辑特征。我国经历了三个阶段:实现补偿普惠的托底阶段、聚焦全局规划的过渡阶段以及瞄准精准发展的扶优阶段,未来我国教育扶贫也更应该从留住人才、拓展主体以及精细管理三方面着重发展。
    • 王瑾瑜
    • 摘要: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是“十四五”时期西部脱贫摘帽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教育扶贫相比其他扶贫手段,更能够有效地激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成果,更好地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本文在总结四川省凉山州强化教育扶贫助力脱贫奔康的做法、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发展职业教育的策略。
    • 张奇; 湛中乐
    • 摘要: 教育扶贫在我国贫困多元治理路径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在后扶贫时代,为实现我国教育扶贫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需在"教育扶贫政策法治化"中完成法治对政策的批判,通过法治化澄清和确认教育扶贫政策形成的秩序规范,并为教育扶贫政策划定界限。教育扶贫法治化的核心任务是实现公民宪法作为发展权的受教育权,基本进路是立法者通过落实制度性保障义务完成以此项权利为价值基础的教育扶贫法律制度的建构。教育扶贫法律制度的建构可在教育法典的编纂中完成,其关键内容应涵摄以下方面:完善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学生资助体系、推动资源共享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面向乡村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扶贫
    • 张梦雪; 漆心雨
    • 摘要: 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现实背景下,提升贫困地区教育质量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本文在精准扶贫时代背景下,以支教扶贫为研究对象,将参与支教活动、规模庞大的大学生群体视为人才资源,通过文献查阅与整理,结合实证分析,总结大学生参与支教活动的实践特点及传统的支教模式;探索影响支教效果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以符号互动论为切入点,提出在精准扶贫战略下大学生支教扶贫创新模式——互动新模式。
    • 李应鸿
    • 摘要: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岑巩县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控辍保学,同时着力用好、用足、用活发达地区的优势教育资源,纵深推进东西部教学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构建了“1个目标、2项重点、3类群体、4个计划”的创新型“电子信息+教育”扶贫新模式。岑巩县还重视教育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突出引育并重,优化师资结构,促教育扶贫
    • 曾武祈; 陈楚; 谢涛; 龚海蓉; 郑翠红
    • 摘要: 目的了解学生接受护理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校、政、企、社多元主体协作护理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委培班36名中职三年级学生进行一对一半结构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整理分析访谈资料。结果接受护理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学生感受和体验可归纳为3个主题:有安全感、心理更成熟(自我接纳、关爱他人、责任心增强、目标清晰、感恩)、期盼项目延续完善(政策延续性、加强招生管理、加强心理教育、加强学业辅导)。结论校、政、企、社多元主体协作精准教育扶贫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安全感,促进了学生心理成熟。后脱贫时期,可以继续以校、政、企、社多元主体协作模式推进职业教育扶贫,为相对贫困人口赋能,为社会培养护理人才,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 史晓繁
    • 摘要: 2020年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我国进入了“后扶贫时代”,扶贫工作的重心从着力解决物质贫困问题转向解决精神贫困问题,即精神扶贫。教师作为贫困地区精神扶贫的主力军,肩负着扶贫者之志、扶贫者之智、守护乡土文化的时代使命。然而,在践行使命的过程中乡村教师出现了角色定位模糊,扶贫意识缺乏;乡土情怀缺失,扶贫内在动力不足;工作任务重、扶贫经验少,扶贫能力欠缺的问题。因此,为使乡村教师更好地履行作为“教育扶贫先行者”的使命,职前培养中要注重乡村教师乡土情怀培育;在职培训要强化乡村教师教育扶贫角色意识;更要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扶贫激励机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